APP下载

景电灌区灌溉水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研究

2016-03-29沈国云齐广平

甘肃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试点区定额管理定额

沈国云,齐广平

(1.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

景电灌区灌溉水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研究

沈国云1,2,齐广平1*

(1.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

笔者研究了景电灌区试点区西干渠西四支3斗灌溉水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结果表明:有效减小了作物灌溉定额,其中小麦灌溉定额由110 m3/亩减小到80 m3/亩,玉米灌溉定额由原来的120 m3/亩减小到90 m3/亩,洋芋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亩减小到了65 m3/亩,胡麻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亩减小到65 m3/亩;促进了夏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由原来的2:8调整到6:4;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研究结果对灌区推广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景电灌区;灌溉水量控制;定额管理;做法

我国2002年《水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1]。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手段[2],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提供了保障[3]。景电灌区经过多年运行,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大幅超过规划设计面积,加之灌区种植比例严重失调,灌区群众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到位,普遍存在超定额用水现象,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灌区的正常灌溉。由此可见,为进一步提高灌区农业用水效益,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景电灌区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及超定额累进加价水价调节机制已势在必行。

一、景电灌区概况及现存问题

(一)灌区概况

景电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水利电力提灌工程,被誉为“中华之最”。其中一期工程1969年开工建设,1974年竣工。设计流量10.6 m3/s,加大流量12 m3/s,年提水量1.48亿m3,设计灌溉面积30.42万亩。二期工程1984年开工建设,1994年竣工。设计流量18 m3/s,加大流量21 m3/s,年提水量2.66亿m3,设计灌溉面积52.05万亩。景电二期延伸民勤调水工程1995年开工建设,2000年基本建成,工程设计流量6 m3/s,恢复灌溉面积15.2万亩[4]。景电工程经过40年的运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灌区人民称之为“翻身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德政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区规模不断扩大,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灌区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灌溉面积已逐渐超过设计灌溉面积,为响应国家政策,改善民勤生态环境,景电二期延伸至民勤调水量逐年加大,同时,在市场经济调解下,灌区种植结构不合理,夏秋作物种植比例失调,用水需求加大,在黄河水可用水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灌区已无法满足作物的正常灌溉要求。

2.设施严重老化,运营效率逐年下降。景电一期工程自1974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40多年,二期工程也已运行20多年。由于工程本身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标准偏低的问题,运行过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之水价与成本长期倒挂,无力提取折旧和大修理资金,管理单位负担沉重,缺乏足够的资金对工程设施进行及时改造,导致泵站机电设备老化,渠道及其建筑物常年“带病”运行,压力输水管道爆裂、渠道及建筑物垮塌导致的工程全线停水事故频繁发生,已不能保证灌区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3.灌水定额偏高。由于当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从事节水灌溉技术的专业人员少,很多先进的节水设备及节水措施得不到推广应用,导致灌区灌水普遍以传统的大水漫灌、畦灌为主,狠水深灌现象普遍,灌水定额偏高[5]。

4.水资源配置手段落后。由于灌区管理面积大,渠系及相关建筑物较多,作物生长存在较大差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加之目前水资源调配依旧采用人工传递信息的方法,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导致灌区水资源很难优化配置,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灌区没有水库等调蓄设施,天气干旱和用水高峰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一)具体做法

景电一期灌区西干渠西四支3斗,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有猎虎山村、常丰村、八道泉村,灌溉面积922亩。有常丰一组、常丰二组、常丰四组、猎虎山三组、猎虎山四组,百花湾一组等8个用水户,共有农户322个,村民1 748人。试点区农作物以春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豌豆等为主,局地还种植。

1.确定灌水定额。依据景电灌区设计灌水定额,参照《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白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标准,《武威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定额指标》,结合灌区农民多年灌水经验和管理局灌溉试验站灌溉试验数据,综合考虑本区域水资源和土壤状况、泵站的提水能力、渠道的输水能力、田间工程配套、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特性的用水定额。

2.核定灌溉面积。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景电灌区属移民区,农民确定土地面积已经三十多年,近年来由于周边土地开荒,落实税费面积,农民粮食直补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灌区面积的核定[6]。为了准确核定试点区灌溉面积,采用先宣传,后核定的方法。试点区组织开展了有关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宣传活动,加强群众对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内容的认识和了解。逐家逐户登记统计,由农户自觉上报土地面积,后经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复查,对存在异议的土地面积,实行现场测量,最终确定灌溉面积,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确保核定的灌水面积准确可靠。

3.试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景电灌区实行自下而上的配水计划制定方式。先由各用水户统计所辖农户种植面积,依照种植结构和用水定额,做出年度配水计划,上报至所属水管所,水管所依据用水户上报配水计划,通过核实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之后,做出全所配水计划,上报主管单位——灌溉处灌溉科,科室工作人员结合全灌区情况,将水量分配到各用水户,各个斗口,统筹做出全灌区合理的配水计划下达各所执行。更好的指导农业灌溉,积极促进农业收入增加。

4.试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在定额水量内,执行现行水价,超定额用水,超定额部分试行累进加价制度。以近三年平均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在总量额度内执行现行水价0.33元/m3;超总量10%以内(含10%),超量部分水价按0.36元/m3计收;超总量10%~30%以内(含30%),超量部分水价按0.40元/m3计收;超量30%以上者,超量部分水价按0.50元/m3计收,并停止供水。

5.转变用水户组织发展方式。景电灌区由农户民主选举负责人,专门负责购买水票,协调田间灌溉管理及向农户收取水费工作,通过每方水多征收0.01~0.02元集资支付用水户组织人员报酬。通过“联户”的方式,用水户组织与农户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受益,不但减少了田间灌水衔接不利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户连片种植,达到省工、节水的目的[7]。

(二)取得成效

1.节约水资源,减小水费成本支出。通过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试点区灌溉有效缩短了轮灌周期,试点区农作物灌溉定额都较之前有所下降,其中主要作物小麦灌溉定额由110m3/亩减小到80m3/亩,玉米灌溉定额由原来的120m3/亩减小到90m3/亩,洋芋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m3/亩减小到了65m3/亩,胡麻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m3/亩减小到65m3/亩。亩次节水效果明显,作物产量均未受较大影响,农民承担水费支出占农业投入的比例下降。

2.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自2009年后,在市场调节作用下,灌区种植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夏秋种植比例达到2:8,局部区域甚至达到1:9,造成灌区用水高峰凸显,大流量用水时间集中在6、7、8月份,轮灌周期拉长,影响作物的适时适量灌溉。通过开展“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农户在种植前就明白自己的可用水指标,可依据分配的水量确定当年作物种植结构。经调整,试点区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为6∶4,种植结构趋于合理,缓解了灌区供需水矛盾。试点区效益模式逐渐由产量效益最大化向效益最大化转变,真正实现以水定植的目标。

3.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通过试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老百姓清楚全年自家有多少可用水指标,农户主动通过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改变灌溉方式、采取措施平田整地等方法,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狠灌的现象。同时,用水户组织作用积极协调灌溉秩序,依据作物需水进行适时、适量灌溉,灌水效率明显提高[8]。

三、结论及建议

面对景电灌区日益加剧的供需水矛盾,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试点区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通过核定种植面积,依据合理灌水定额,明确农户用水指标,确定水量分配方案,明晰水权,分水到户。试点区工作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水资源浪费,减小了水费在农民投入中的比例,通过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优化调整了种植结构,农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但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由于调整种植结构会不同程度降低农民收入,使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存在上报土地面积不实等情况,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解决。资金不足也是困扰灌区发展的因素,因此,呼吁上级政府予以资金投入,加大工程改造力度,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解决灌区用水增加和水指标不足的矛盾,促进景电灌区可持续发展。

[1]杨增文.董清林,杨婷.关于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0(8):105-108.

[2]裴源生.刘建刚.赵勇.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概念辨析[J].水资源管理,2008(15):32-34.

[3]张重阳.李红.苑电波,等.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1):202-203.

[4]彭维恩.景电灌区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节水灌溉,2011(7):58-59.

[5]万国庆.兴电灌区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利发展研究,2009(1):52-55.

[6]黄利,宁夏盐池扬黄灌区水权到户试点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3):88-90.

[7]朱玉玲.昌吉州灌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做法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5):225-226.

[8]张茂,等.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方法初探[J].内蒙古水利,2013,(6):131-132

(编辑:张琼琼)

S271

A

1673-9019(2016)03-0038-02

2015-10-08

沈国云(1987-),男,甘肃永登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工作。通讯作者:齐广平*(1969-),男,甘肃庆阳人,教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与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试点区定额管理定额
企业定额管理全过程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与对策研究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全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拱墅试点区现场会掠影
河南郑州:严格落实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计划用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