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2016-03-29秦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社交发展

秦锐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000)

中国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秦锐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00)

回顾我国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新时期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研究,探讨网络社交对高等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我国社交网络科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交网络;兴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1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相互渗透、社交网络中的虚实融合等特点,以及社交网络业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应用程序功能更加多样,也暴露出盈利模式的安全性有待加强的现状.

1.1社交网络的现状

首先,社交网络业务市场化经营方式增长迅速.社交网络业务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休闲娱乐为主的SNS网站,如开心网、51.com.第二,是以服务在校学生主要针对的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如校内网、校友网等.第三,是以商务沟通和交友为主的SNS网站,如联络家、XING网等.从以上服务领域来看,社交网络市场化服务类别,概括起来讲包括传统的社区服务业务、新型的互动服务业务以及娱乐互动服务业务三大类.

其次,平台日趋开放性,插件应用趋于多样化.“部分社交服务提供商开放平台应对激烈竞争,社交网络的核心概念是‘开放平台’”,自搜狐博客推出开放平台后,校内网、51.com的相继出现更好的说明了开放性平台在当下社交网络终的重要的意义.可以说08年是中国互联网业务平台的开放元年.插件应用的个性化和娱乐化特质为提高社交网站用户的黏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诸多业务平台间的服务共享,也开创了多方参与互动的新型运营模式.

第三,社交网络盈利模式的科学性高效性有待加强.业务盈利能力有限,网络广告依然是依旧在社交网络盈利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尽管中国社交网络服务商热情高涨,但社交网络科学高效的盈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网络广告的最大化植入,在盈利的同时也给社交网络的主体带来诸多的问题,是值得网络运营商去思考的现实问题.其实,在社交网站中适当地植入一些同网站内容或者同用户需求的信息相关的应用,可以作为社交网络盈利模式的一种尝试.

1.2当今社会社交网络呈现出来的特点

首先,人际关系的现实沟通与社交网络相互渗透.就传播学理论而言,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沟通同网络社交传播存在必然联系.人际传播,主要是指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对象之间通过语言或者其他交流符号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达到交流的目的.简单的人际传播虽然不能与社交网络中的通讯工具相媲美,但其较强的私密性、实时性、社会平性等特征,从而确保了人际传播的有效性,在给人们带来内心喜悦的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

其次,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网络社交领域,也要加强对服务理念的执行力度.社交网络是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在网络社会环境的反映,同时也具备现实社会的一些特性.其服务的宗旨离不开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交流平台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允许个人对自身意愿的表达.在网络管理上注重对“以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的贯彻,对于问题用户要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引导为主,从意识上、行为上给用户创造“服务性”社交网络平台.

最后,社交网络是对现实生活近乎全面的展现.社交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工具,伴随着新一代社交网络工具的出现,更多地融合了同现实生活的互动.甚至可以说社交网络是人们不满足于现设社交的一种表现,是对现实社交领域的一种扩展.网络社会实现了人的完全自由交流权利,网络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网络社交自形成发展到现在逐步走向了现实化、真实化和人性化的模式.现实生活为社交网络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的道路,社交网络的发展也在逐步影响着现实生活,之间的虚实融合更加密切.社交网络的在高校群体中的广泛普及,给高校教学方式带来积极影响,例如,师生间通过网络社交的方式建立及时沟通方式;学生之间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模式,优化学校教学资源.

1.3社交网络发展现状、特点总结

通过对我国社交网络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的梳理,经过对其发展现状、发展特点的剖析,总结一下结论.首先,就社交网络的载体来说,发展经历了从电脑到手机等“Pad”化、载体便携化、功能多元化等发展趋势,是科技发展进步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首先,外在物理属性的变化,比如屏幕尺寸的大小、感应性能、待机时长等以及内在搭载软件系统.其次,从社交网络工具提供的内容属性及设计特点来看,我国网络社交工具间的存在内在联系,后一版本是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升级而来.设计特点更加注重人性化、科技元素多元化、并且更多的突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科技的有效结合.实现设计内容与设计特点的有效融合.最后,“我国网络社交工具从开放性传播到圈子性传播的转变正在拓展更多的壁龛市场”②.从博客发文到微信朋友圈,两者在本质上相似的,在内容上也都是对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的展现,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在传播范围是也会因为圈子的不同而限制传播范围,所谓的“圈文化”也就由此而生.

2 中国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回顾我国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就我国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研究,首先是未来社交网络的主流市场集中在移动社交领域、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走进高校,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2.1移动社交网络占主流市场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超过5亿,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超过6000万人.以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上网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社交网络趋势——移动社交网络,据统计利用手机以及其他便携式终端设备开展网络社交以及进行阅读的群体,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应用程序.据悉,随着我国移动4G通信网络的使用和推广,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社交网络将成为我国社交网络的主流市场,“移动式阅读”也在日趋快速发展.趋势表明,手机网络社交作为实时沟通平台,将我国新时期网络社交推向移动化、实时化、便捷化.

2.2社交网站更加开放,社交服务更具特色

社交网络更加具备开放性和服务性,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社交网络工具Facebook的流行在国内获得大额风险投资,给我国新时期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经营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它允许第三方插件,具有面向对象开放性的工作模式,鼓励人们参与并丰富社交网络平台功能,将给我国的社交网络发展指明方向,开放性和社会服务同网络社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有些学者的观点来看,很看好Twitter、Facebook等开放自身代码并可以将自身信息发布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做法.此模式将会极大地提高社交网络的社会性功能,拓宽了社交外延.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也在持续前进着,社交网络也会在时代的带领下、科技的推动下、网络的进步中不断发展,实现自我完善.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同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样也会受到国际社交网络发展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人数最多的网络使用群体,我国的社交网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科技的发展最终是要为人民更好的生活、工作服务的,对我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2.3社交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意义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在高校群体中的高普及率,给高校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社交网络的有效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社交网络的内在需求,是创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体现,社交网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社交网络的形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共同理想、目标.为社交网络的科学化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1〕吴保来.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研究-一种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2〕[美]Bruce Antelman.社交网络 [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123):14.

〔3〕张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4〕罗家英著.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古玉立.从facebook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网站发展分析[J].南方论刊,2008(7).

G206

A

1673-260X(2016)09-0267-02

2016-05-23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ELS问题研究(Y522021023)

猜你喜欢

社交发展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交距离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宅女爱上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