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信念变革、失范与实践重构

2016-03-29齐春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念变革

齐春燕

(包头师范学院 教务处,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信念变革、失范与实践重构

齐春燕

(包头师范学院教务处,内蒙古包头014030)

新媒体时代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知识传播平台的更新对人们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尤为凸显.本文即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新媒体时代开放、互动、即时等特性及对高校教师信念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剖析,以高校教师价值理性、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信念变革为切入点,研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师信念失范的原因,以期构建培养反思意识、重视个体知识、修订观念阻力、增进对话交流的教师信念的实践重构路径.

新媒体;教师;信念;重构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运用,以新信息、新传媒、新文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在高等教育领域,新媒体的运用更是对高校教师的知识、信念、行为、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高校教师信念的影响.信念是支配个体价值判断、稳固坚定意志的一套基于自身情感和态度内在系统,高校教师信念则是支配高校教师行为并内化于高校教师对事物认识和洞察的客观能动的反映,是高校教师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反映影响着高校教师对教育的观念行为与价值取向.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信念的失范面临着新一轮的重构实践,故此从时代变革的语境下对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发展进行剖析,研究其在高校教师信念中的影响作用,探索如何通过实践来重构高校教师的失范行为,以适应在深化改革的话语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 新媒体时代的价值内涵与高校教师信念的塑造

1.1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新媒体已成为现下最流行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所谓新媒体时代是在互联网思维的统摄下,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综合运用为主的时期.新媒体时代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是指开放的平台和获取知识的多渠道.移动互联的广泛运用打破了过去传统接受信息的藩篱,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共同享有的平台上交流互动,这种变革所带来的不以个人身份为划分标准的人际互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等性,信息也以此进行着有效的传播和发展.新媒体时代的互动性表现于知识传递的共享与交互性,摒弃了过去单向性的信息传送的途径,利用多平台、多渠道的信息共享与传播加快了信息互动的流通速度,使得各种信息大量而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各种观念的倾注下使得整个社会人的信念都呈现不稳定,易动摇的特性.这种带有即时性特征的新媒体传播特点一方面脱离了传统媒体地域性的束缚限制,另一方面在高校教师信念的形成上也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价值形成、观念塑造的新的存在场域.

1.2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教师信念的塑造与影响

作为表征意义分享信息的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新的受众群体,媒介的泛化推动了受众观念的改变,将受众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此外,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所引起的传播路径的转向也反映了新媒体时代下社会观念的转变,反映在教师群体上也为高校教师的发展也带来了无限宽广的空间.高校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自由开阔的、集知识与技术的发展空间,教师群体可以不受限制的接受来自各方信息的融入,其自身的信念也受到了新知的影响,久而久之对于个体信念会产生新的塑造因子.这种塑造无论是反映在教学上还是与学生的交往上,都会在思维方式、理想价值、行为观念上形成与之前所迥异的信念差异.当前,高校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技术辅助、慕课平台的建立运用,远程指导与教辅等等.作为具有强大整合力的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所提供的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观念的传播、沟通的瞬时高效,更是在技术手段的应用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信念,高校教师无法摆脱新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而这种辅助式依赖渐变为不可或缺的必备.由此在高校教师的教育信念中产生的失范现象,致使在新媒体时代发展下欲构筑新型的开放化师生关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空间,需要高校教师信念的重新构建.

2 高校教师信念的变革与失范

2.1高校教师信念变革的时代挑战

高校教师信念的变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师信念提出了应对时代变革的科学要求,如今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正式成为高校教师需要面临的时代挑战.高校教师信念的变革既包括教师认知领域的挑战,又包括逐渐从外在转向于内化观念意识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在认知领域的信念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干扰,表现在教学行为以及与学生人际互动的关系上使得高校教师的行为与学生需求间所造成的差距;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信念作为高校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动力贯穿于学校教学始终决定着教学效果、教研成果,在新媒体影响下内化的观念意识也为高校教师信念的改造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师信念的集体失范和价值式微所导致的教学行为的异化、自我成长动力的退化和学生培养的欠缺也使得提出高校教师信念的变革成为必然之境.

2.2高校教师信念变革的现实困境

高校教师信念变革的“危机化”产生除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外,还有新媒体手段的介入与影响.反映在具体的现实方面有如下几点:其一,新媒体的介入冲淡了高校教师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反映在教学上即只注重教学科技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对媒介的接收程度;其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多维平台对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当高校教师信念受到来自媒体观点的冲击后,会迫使高校教师重新思考这种影响产生的后果,以消解学生在接受其观点时的阻力,而借用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缓解对自身产生影响的阻碍又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否适宜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就需要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平衡,正是因为此,对于新媒体手段的依赖成为束缚高校教师信念的发展源.其三,在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发展始终在高校教师所获取有量的知识前,在需要众多遴选机制未被高校教师所掌握运用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知识压力,产生了疲于应付枯燥无聊工作的倦怠感.失却了自我能动性的自我选择成为高校教师信念困惑之境的根源,主体意识的寡淡造成了自我创造能力的消失,教学激情的退却成为教师信念欲待变革的重要出发点.高校教师在新媒体中获取的消极因素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则越少.

2.3高校教师信念失范的影响因素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与外在客体的关系呈现的是认识与改造的关系.当外在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影响和改造高校教师信念的源头时,高校教师信念即呈现一种不稳定的关系状态.高校教师信念的失范也在外界主导的干预下弱化了高校教师的信念.而信念失范的表现在以外在的语言、行动等特征体现出来,诸如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的高校教师失德的现象.一旦作为新媒介下的客体产生了超越高校教师主体的认知影响时,高校教师的信念结构就要发生衰变,社会的发展导致新旧观念的冲突成为高校教师信念失范的又一因素.在动摇和冲击以往旧观念的同时,新观念的未立成为两者冲突的核心因素,社会文化的冲突决定了高校教师成长和行为信念的产生与改变.人的需求、理想与价值观与裹挟大量新媒体影响因子汹涌而来时,那些外显的因素就成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即时性特点,长此以往,教师所形成的行为表现就成为教师高校信念内化的外在投射,影响着社会对高校教师信念失范现象的评价,而作为一名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当面对社会对行业的质疑与声讨中需要重新思考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师信念的重构实践路径.

3 高校教师信念重构的实践路径

3.1“修订”观念阻力与“丰富”信息的结构重组

重组教师工作的条件结构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师信念重构的基本要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高校教师信念的重构可以通过“丰富”和“修订”来创设其实践路径.即在面对新旧社会情境的冲突时,通过添加或减少各种影响因素来增强对于新信念的合理性和可理解性,并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现有信念的不满.具体可以通过迈耶森的七个主题训练来完成:确定错误、惊奇、怀疑、重新审视、知觉、个人差异、问题解决.通过教师间的研究及陈述性的再描述,反思行为失范背后的信念危机,对于高校教师来讲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呈现同一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改变头脑中的信念最先要认识各种顽固信念的阻力,信念的重构归根结底是一场思想性的新旧斗争,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多种思想观念的冲击,需要高校教师把我自我信念的生成、发展阶段,并对此进行调整以达成熟.高校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复杂性,通过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来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3.2更新教育观念和检视个体知识的信念重构策略

教师信念在高校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的信念变革模式来促使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的养成.这需要高校教师仔细地关注所获取信息与原有掌握的信息的冲突,试图去理解和阐释产生抵牾信息的关键点,认真描述新媒体时代信息选择的正当利用.同时有研究指出,人们在深加工互相冲突的信息时总倾向于自然的保守,为了克服观念更新上的障碍,需要高校教师检视自己的个体知识带来的影响.而教师信念中的个体知识的发展往往受到来自于新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因而高校教师信念重构则需从符合时代潮流的变革发展开始,调整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向,从自身行为的养成开始,通过观念的再塑造继而影响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前沿.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来帮助不同高校教师提高时代认识深度和自我发展水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科学教师信念的思想内核,作为高等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教育观念更新后所带来的结果,以便强固良好高校教师信念的行为养成.

3.3培养反思意识与增进对话交流的信念实践方式

“教师信念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师的信念导向高校教师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内隐的信念需要高校教师自我的认识与反思,从而确立改造重构的实践导向.在开展师生间平等交流对话的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心路历程和个体发展,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中的学生需求和由高校教师信念所带来的教学实践的必然转化.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也是环境的缔造者,在高校教师信念的重构实践中,教师们要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与时代发展的张力中需求自我信念培植的途径.在自我的寻求和探索中不能触及为人师表的底线,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以自由开放平等的心态相处,遵循教育规律.在不断地反思、知觉中逐渐形成适应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教师信念.需要每位高校教师不断构建自我的信念,失范的行为才能得到改变以致逐渐消弭,社会对于行业的种种质疑和诟病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平台趋近偃息.因此,重构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教师信念是时代发展赋予高校教师的使命.

G645

A

1673-260X(2016)09-0239-02

2016-05-2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念变革
为了信念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变革开始了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