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狼图腾》英译本探析

2016-03-29张白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里狼图腾葛浩文

管 月,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狼图腾》英译本探析

管月,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摘要]姜戎的小说《狼图腾》在国内发行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后由葛浩文翻译并成功进入西方读者的视野,但人们对其翻译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从译者、文本、翻译策略等方面对葛浩文的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运用描述的方法解释该英译本中的翻译现象。

[关键字]狼图腾;图里;翻译规范;预备规范;起始规范;操作规范

2004年4月,作家姜戎的小说《狼图腾》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而后迅速风靡全国,关于草原生态及狼对草原生态的贡献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截至2014年,《狼图腾》在中国大陆已再版150余次,连续6年位居文学作品畅销榜前十名。与此同时,《狼图腾》也引来了不少外媒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中,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的英译本“Wolf Totem”荣获2007年“曼氏亚洲文学奖”,并于2008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发行。从其发行量和影响力来看,该译本的成功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对《狼图腾》的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描述和解释该译本中的翻译现象。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以色列人吉恩·图里(Gideon Toury)是描述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成功地将多元系统理论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以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试图发现翻译选择中的文化制约规范。图里认为:“规范是翻译能力和翻译实践行为之间的中介,翻译能力指译者拥有的所有可能性,而翻译行为则是译者在种种制约因素的左右下,作出的实际抉择。”[1]

图里认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受到三类规范的制约:(1)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涉及译本的选择、翻译的决策和翻译直接性的问题。预备规范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就发挥着作用,决定着一部作品或一个时期作品的选择,也包括对作者、体裁、流派等的选择。(2)起始规范(initial norms)决定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遵循源语的文化,还是更倾向服从于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它制约着译者在两种极端倾向之间的选择。译者更倾向于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称为“充分性”(adequacy),译者更倾向于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称为“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3)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指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技巧、方法等作出的决策。操作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译者在翻译中的宏观因素,二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微观因素。

二、翻译规范下的《狼图腾》英译本分析

(一)预备规范的体现

预备规范决定着译本的选择,通常涉及两方面:一是翻译政策,二是翻译的直接性。《狼图腾》的英译本由源语直接翻译成目标语,不存在通过中介语进行间接翻译的情况,因此本节重点分析在翻译活动开始前影响该译本选择的因素。

关于译者因素。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译介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对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葛浩文选择的译介作品大多集中在其感兴趣的作品上[2],如萧红、杨绛、冯骥才、贾平凹、莫言等的作品。谈到对《狼图腾》这部作品的选择时,葛浩文称“《狼图腾》也许可以说是一本突破性的中文作品。”[2]

关于出版社因素。长江文艺出版社于1955年成立,出版图书5000多种,与境外出版机构达成版权贸易200余种。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狼图腾》中文版后,便不失时机地在美国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和德国的《明镜周刊》等进行宣传。世界著名的英语图书出版商企鹅出版社为了加大对《狼图腾》的宣传力度,在泰晤士河畔搭起了蒙古包,在美国等地也举行了读书宣传。

关于作品反映的内容。《狼图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描写狼与草原生态的作品,原作中对中国草原文明及蒙古草原狼文明的细致描述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其中对弱肉强食这一狼性的描写极为精彩,这恰好与西方英美文化中对外扩张、霸权主义的价值观相吻合。不仅如此,原作中也描述了草原生态,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正是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因而原作关于生态环境的内容与西方国家的生态价值观达成一致。

(二)起始规范的体现

起始规范要求译者对作品翻译的整体取向作出抉择,译者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翻译时要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作出选择。但是,图里认为译者不会完全倾向于其中一面,而会在两者的连续体之间进行选择。

在《狼图腾》的翻译中可接受性更为突出,这是由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决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处于边缘性地位,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国际影响远没有达到广泛和普遍的程度,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的比较少。”[3]译者葛浩文为了使译作顺利进入英语国家市场,选择了异化的方法,在翻译《狼图腾》时针对原文的内容作了大幅的删减,对原作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将中国草原文化介绍到西方,让读者感受到中国蒙古草原及草原狼的风貌和魅力,使译作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狼图腾》在西方国家引起的强烈反响证明了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正确性。

(三)操作规范的体现

操作规范涉及实际翻译方法,具体体现为母体规范(matrix norms)和文本—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s),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译者采取的具体翻译方法对译本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操作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从母体规范来看,操作规范在该译文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每章开头按语的省略。作者在原作每一章的开头都写了按语,这些按语大多引自中国古籍,外国读者阅读起来有难度。葛浩文在翻译是将按语省略,这样更符合英文小说的习惯。

其二,对原文跋的省略。作者在全文结束后写了跋,跋的内容是主人公陈阵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也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译者在翻译时省去了这部分,原因在于:第一,如果译者将其全都译出,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学术性太强,会让读者满腹疑团。第二,这段跋实质上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和升华,为了避免重复翻译、画蛇添足,译者索性将其省略不译。

其三,对原文段落的调整。葛浩文按照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段落作了调整,将一段分成几段来译,或将几段合成一段来译,有时为了故事的连贯性或便于读者理解,对段落的前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如第十二章开头描写了陈阵跟着毕利格老人在漆黑的草原上向西北方向前行。陈阵从没有见过这么黑的夜晚,于是想打开手电筒,确认是不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基于此情景,两人开始了一段简短的对话。原文用一整段对这段对话进行描述。葛浩文在翻译时,把每个人说的话分为多个小段落,这样更符合西方小说的特点,也不容易混淆读者的思维。

从文本—语言规范来看,操作规范在该译本中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和词汇选择两方面。

其一,句法结构。

例1:人畜进新草场才不到十天,湖旁大片草地已经被牛羊马群踏成了沙地。[4]

The herdsmen and their livestock had been on the new land slightly more than a week, but the grass neat the lake had already been trampled into the sandy soil by all the cattle, sheep, and horses that had drunk there.[5]

例2:已经困乏虚弱至极的张继原,却像一头拉不回的犟牛,无论如何不肯下火线。他明白,只要能顶过这场大灾,他从此就是一个在蒙古草原上可以独当一面的合格马倌了。[4]

Zhang Jiyuan, though weakened by unrelieved exhaustion, knew that once he made it past the current calamity, he’d be permitted to herd horses alone on the grassland.[5]

以上两个例子中,译者均对其句法结构进行了调整。例1原文中的“不到十天”,译者将其译成了“more than a week”,它们都表示大约的时间段。作者在句末增译了“that has drunk there”,用来修饰原文中的“牛马羊群”。例2原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来烘托小说中人物的心情,译者将其省译,不影响原文意义的传达,并保证了前后句的连贯性,不会给目标语读者带来太大的困扰。

其二,词汇选择。

词汇选择主要表现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包括蒙古习语、成语、典故、文革词汇、宗教词汇等。

例3:说完便伸出双手要与老人握手。老人摊开满是狼血的手掌说:“埋汰埋汰,还是算了吧!”[4]

He reached out to shake hands with Bilgee, who responded by spreading out his bloody fingers.“Too dirty,”he said.[5]

例4:包顺贵打断他说:什么腾格里不腾格里的,这是四旧![4]

Bao cut him off.“That’s enough talk about Tengger this and Tengger that. That’s one of the Four Old.”[5]

例3中“埋汰”一词是满族语音译,指物品弄脏了。西方读者要想理解这个词,必须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译者直接将其本意译出,这样更加直接明了。例4中涉及“腾格里”一词。在蒙古民间宗教中,腾格里神是最高的天神。“四旧”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由林彪提出。葛浩文将两个词均直接翻译为“Tengger”和“Four Old”,既保留了中国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目标语读者的兴趣。

三、结论

本文运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狼图腾》英译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遵循的翻译规则主要倾向于迎合译入语读者的习惯和思维。葛浩文在翻译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使该译本迅速进入西方读者的视野,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狼图腾》英译本成功打进西方文化,与译本的价值、译者、出版社等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批评家论坛,2009(6):45-47.

[3]何乃英.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J].新疆大学学报,2001(3):113-117.

[4]姜戎.狼图腾(修订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5]Howard Godlblatt.Wolf Totem[M].London: The Penguin Press,2008.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Wolf To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y’s Translation Theory

GUAN Yue, ZHANG Bai-hu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80,China)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the Wolf Totem roused a heated response in domestic. Then the translator Goldblatt translated it into English, which made it successfully accepted by Western readers. However,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 on his ways of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oury’s Translation Theory, aims at describing way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lator, text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work in a descriptive way.

Key words:Wolf Totem; Toury; translation norms; preliminary norms; initial norms;operational norms

[作者简介]管月(1990-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学研究;张白桦(1963-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译介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16-03

[收稿日期]2015-10-08

猜你喜欢

图里狼图腾葛浩文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