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微探
——兼评《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

2016-03-29陈昌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作坊建构主义学习者

陈昌琳

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微探
——兼评《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

陈昌琳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集翻译教学、翻译技巧和知识习得于一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主要原则、教学模式、评估方法,重点探讨了社会建构主义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受该书启发,结合我国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协助者,注重合作在知识构建中的枢纽作用,旨在培养合格译者。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教学评估

近年来,知识的构建是基于学习者而非教师的观点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该观点将教育过程中的权威、责任、掌控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的构建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各大学术期刊上均有探讨(杨维东,赵娟,2011;黄梨,2011;Don Kiraly,2005,2000;)然而相关的专著数量却不多,其中由D.Kiraly主编的《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以下简称《翻译教学》)一书,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教学研究著作。基于对瑞士心理学家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Kenneth Bruffee的合作性学习理论的整合和吸收,Kiraly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提出了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与模式。该著作共九个章节,分三部分讨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原则、翻译课堂和译者培训,及如何将其相关理论,如知识构建、译者工作站等应用于翻译教学中。这三部分解决了社会建构主义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为翻译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翻译教学》体现了西方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两大发展主线:翻译教学愈发重视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具备职业能力的合格译者;教师趋向于采用翻译工作坊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辅助翻译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结合我国的翻译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的过程教学法,旨在为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参考。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译教学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原则

社会建构主义是基于认知主义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理论和模式,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与行为主义相反,社会建构主义注重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提出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过程中自我构建而来,而非凌驾于个体之外客观存在的实物。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有以下原则。

第一,重视合作学习经历。建构主义认为文化、社会变迁是多种观念交合的自然产物,每个个体并非孤立存在。就学习而言,个体首先通过与同一社区的人进行分享、交流,进而思考。因此,学习是合作性的,社会建构主义称之为合作学习经历(collabo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但又并非是单纯的任务分工,而是基于小组和个人的文化专业知识构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性地完成任务。其优点是让学习活动围绕项目展开,反映出真实生活情境的复杂性。合作性学习的五大要素:积极地相互依赖;面对面交流;个人责任;小组交际技巧;小组过程——对小组所完成的任务和待完成任务的反应。在该互动过程中包含了“师生—生生互动”,个体受外界刺激,把得到的信息内化为己有的认知结构过程,换言之,是人际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的对话中相互建构的过程。当个体认知结构无法内化新信息,就会发生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

第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境学习,即让事件处于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任务要嵌入到更大、更自然、复杂的人类活动中。“这种情景应具有多种视角的特征,使学习者在相关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杨维东,赵娟,2011)如翻译学习,习得专业翻译技巧的最佳方法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完成一项翻译任务。并且,翻译任务应该置于理论技巧学习之前,学习者有了初步感知认识后,将真实的翻译项目引入课堂,分阶段、协作式地完成知识构建,在真实翻译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翻译能力。(王湘玲,毕慧敏,2008)

第三,注重认知学徒过程。认知学徒过程指学习者通过参与一系列真实领域活动和社交,融入真实情境练习过程中,获取认知工具,进而提高并运用认知工具让学习者学习“领域知识”。如同学徒跟师傅学工艺,学习者通过观察、获取指导、练习三个环节的结合学习技巧与方法。教师在该过程中的角色依次为建模(modelling)、指导(coaching)、隐退(fading),让学习者最终能够在没有指导的条件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Kiraly,2000:48)。首先学习者观察师傅如何使用技巧,以及目标过程的演示(建模),然后在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相同的任务(指导)。当学习者抓住了主要的技巧和技能时,师傅要减少自身的参与度,只为他提供非常有限的提示、修正和反馈,学习者最终便可独当一面(隐退)。

(二)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

基于上述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原则,翻译是内部认知过程和外部社会现象相结合的结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翻译练习教学法远不能训练出有专业自我意识的译者,因其缺乏与其他译者合作的能力,毕业离校后继续自主学习难度较大。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意义可以构建,即在真实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自我塑造、自我规制的系统,可产出和修正自身在这个真实世界中的意义或模式。其次,知识的建构是动态的过程,是以学生为基础的交互过程,教师作为知识体,扮演知道、询问、协助的角色,而非灌输知识。由Kiraly提出的“授权”(empowerment)这一新理念强调一个动态的、解释性的、再评估的合作过程。该方法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即向导、协助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必须立足于合作性的社会经历中。

Miller和Seller(1985)曾经提出过现存的教育困境,该困境实际是在“知识传递”和“知识转换”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知识传递”指学习者在课堂上是一个被动的听者、知识的消费者,即教师把自身具备的知识“打包”灌输给学生,由学生自行“消化”。“知识转换”指学习是个人的、全面的、内部的刺激过程,受社会影响的建构过程。因此,知识是由个人通过在语言社区中与别人的对话中转换和建构的。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作为向导、协助者、指导者、发起者,在课堂上创造复杂而自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二、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工作坊”是为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提供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方式,是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将“工作坊”引入翻译课堂,就形成了特有的课堂形式——翻译工作坊。基于上述社会建构主义主要原则以及我国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将“合作学习”“真实情境”“教师协助,学生主导”三要素融合其中,以学生为认知主导,教师为引导,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真实翻译项目材料为依托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法,其最大特点是激发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在互动、交流的平台培养起学生译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整个工作坊运行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讨论和学习。而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采用的形成性评估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客观地评判学生的翻译能力、学习状况,从而不断优化调整,促进翻译教学。

(一)构建要素

1.双师型教师。社会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职业化的翻译人才,教师必须是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并兼具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或者称之为双师型人才。Kiraly把专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expertise)和“专业技巧”(professionalism)。“专业知识”指以职业准则而产出客户满意的译本,不仅有效地利用或创造翻译技巧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特殊问题,还具备运用电脑等工具的能力。“专业技巧”指译者具备以专业为准则、在社会和道德约束下从事翻译的能力。作为社会建构主义工作坊的教师,所翻译的作品应该达到出版水平,这与自身的企业翻译工作经验密不可分;行业经验有助于教师了解翻译市场需求及其运作机制,从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化翻译人才(李明,仲伟合,2010)。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结合实践提升理论,在教学中为学生讲清翻译之“道”。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退居为协助者、课堂活动的发起者,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情感丰富、具有学习动机的人。在整个翻译工作坊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在开始阶段,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指导,实际操作演示。在学生习得基本的技巧之后,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借助同伴的帮助合作性地运用必要的工具,最后让学生进入到独立学习的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阶段灵活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教学方法。

2.学生。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的成功构建和运行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认知的主导,要积极投入到翻译任务中,融入到合作性、讨论性的学习中,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工具。把知识运用于实践需要工具的辅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翻译动态数据库、翻译语料库、云翻译(TransCloud)等全媒体将是今后翻译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译者工作站是Kiraly建构主义教学的重要工具;微信、QQ平台等是扩张合作性学习环境和工作区的法宝。董洪学,张坤媛(2016)提出了云计算学习平台下的翻译工作坊,采用这种新型的网络服务计算模型,可将储存在联网设备上的信息资源迁移到“云”上,教师与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APP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上述资源,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步骤

在具备构建要素之后,教师需要营造翻译情境,以多媒体现代技术为依托,实现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构建,达到探索学习者认知规律,培养专业译者的目的。教学实施环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等选择合适的文本,应尽量在真实情境中设置翻译任务。双师型教师适时将真实的翻译项目引入课堂,选定教学材料,如经济类、文学类或政治类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学习。

第二步,熟悉翻译材料。学生阅读教师选定的翻译文本,明了文本类型和难度、客户需求、目的语对象等关键信息。阅读形式不拘一格,篇幅短小的材料可在课堂上请学生高声朗读,篇幅较长的可以小组分工完成一部分,课后完成一部分。旨在熟悉文本体裁与内容,理解翻译材料大意。

第三步,确定翻译策略。小组内学生各自再次默读,找出翻译问题,借助双语词典、百科全书、翻译软件及其他网络资源解决翻译问题;适时进行小组讨论,基于客户需求研究翻译述要,确定整体翻译任务应采用的翻译策略。

第四步,完成初译。学生按小组完成翻译任务。每个小组内先个人完成所负责的翻译部分,在整个初译过程中,个体需要记录翻译日志,内容包括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对翻译进行的思考、感悟等;记录的核心原则就是“怎样译”和“为何这样译”。每周一次或两次的小组内部讨论,讨论时可依据自己的翻译日志进行,并相应记录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备小组间的后续讨论之用。

第五步,翻译报告。初译完成后,小组内需提交一份代表小组成果的译文,下次课前在云平台上进行成果共享和讨论。对于某些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翻译问题,着重提出并在课堂上讨论。学生在该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言,陈述译文的由来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

第六步,评估。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翻译表现和进步情况。传统的评估方法通过一次性考试的分数进行评估,给学生之间贴上了竞争者的标签,而非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认为,评估应该纳入以下几条原则:基于对学生表现的全面深刻的观察;评估的条件和标准应具有代表性;学生应参与到平等的、合作性的评估过程中。在评估过程中,教师的评估手段应该多样化,综合运用以弥补各方法存在的缺陷。Kiraly提出三种翻译评估手段:第一种是形成过程中的评估(formative),是指给师生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由此而进行的评估;第二种总结性评估(summative)指学生成功完成整个项目后的最终评价;第三种是自比性评估(ispative)。我们应该把评估看作一个合作性的活动,需要评估者和学生一起朝着目标共同前进。反之,如若分工不明或不公很可能造成混乱,由此不能真实地进行评估工作。

Kiraly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创造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过分强调其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一味地排斥传统教学法不免有失偏颇。总体而言,《翻译教学》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翻译和语言教学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笔者由此提出建构主义工作坊教学模式,

最大特点是激发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译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整个工作坊运行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讨论、学习,符合学习者的主体性、动机性和情绪性的特点。此外,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采用翻译能力评估方式,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不断优化调整,促进翻译教学。

[1]Kiraly,D.C.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M].Manchester:St.Jerome Pub lishing,2000.

[2]Kiraly,D.C.Project-based Learning:A Case for Situated Translation[J].Meta,2005(4):1098-1111.

[3]M iller,John P.&Seller,W.‘Transm ission Position:Educational Practice',in M iller,John P.&Seller,W.(eds)[M].Curiculum Perspectivesand Practice,New York:Longman,1985:37-61

[4]黄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1

[6]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微探[J].中国翻译,2010(4).

[7]董洪学,张坤媛.云计算学习平台下MTI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与教学,2016(167).

[8]杨维东,赵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外语教学,2011(5).

[9]王湘玲.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兼评《翻译能力培养演技》[J].上海翻译,2008(2).

责任编辑:贺春健

H 059

A

1671-6531(2016)10-0037-04

猜你喜欢

工作坊建构主义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