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时代”视域下大学生风险意识的解析与导引*

2016-03-29肖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大学生教育

肖丹

“创时代”视域下大学生风险意识的解析与导引*

肖丹

创新是目前创业热潮的主要特征,青年群体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本文对大学生风险意识存在状态以及生成境遇进行解读,通过基础性的理论反思给大学生风险意识的构筑提供思想根据,对大学生“风险意识”的构成条件予以改善,夯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时代;风险意识;解析;导引

风险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具有必然性,与个体的发展诉求成正比。大学生个体无论是汲取知识经验、从事思想创新还是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先就业再创业以及加入创业型企业实现创业梦想,始终都将与各种风险相伴。然而,大学生群体在其成长历程中却明显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只有对大学生风险意识进行理性反思,深入探究其构成要素及缺失的主客观成因,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时代”境遇下的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

一、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解析

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主要包括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民主正义的价值准则、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独立完善的个性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意志行为心理特征就与风险意识的本质紧密关联,而且意志行为的强弱直接受制风险意识的状况。概言之,风险意识就是人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所具有的能动的觉知,从而做出面向未来的理性筹划与行为反应。对大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勇于面对和迎接未来挑战的自觉性和意志坚定性。为此,需要从认识上积极消除风险意识教育过程中尚存的诸多误解。

首先,风险意识不同于知识灌输。理论知识的堆积并不必然转化为大学生应对社会风险的“本能”,校园中理论知识的获得与大学生“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抗挫能力”的增强并不能等同。知识的获得仅仅是培育“风险意识”的理论前提,大学生应以独立人格、创造创新等科学态度从事思想创新、行为方式塑造等活动,增强风险意识,提升抗御风险的能力。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不能代替风险意识的塑造,校园中的观念活动不能代替实际的创业磨炼,否则,这种错置或误解只能阻碍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

其次,风险意识不同于个性张扬。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而且需要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的人际关系。但是,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是其为人处世的主要行事原则,缺乏群体间的团结与协作精神。加之求学过程中受“唯成绩论成败”的影响,对融洽人际关系、顽强意志特征等个性品质不予重视,最终使其人格特征中风险意识未能得到培养和加强,反而更为孤僻和冷漠,难以应对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最后,风险意识不同于求全求稳。作为主体性的存在,大学生需要持续地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确认自己的主体身份与地位,才能在诸多得失抉择中巩固其自我意识,自信、自强、自尊等自我效能感才会随之提高。反之,不会学习、不善学习、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最终只会销蚀大学生主体意识中的独立特质,蜕变为单纯接受、服从和被管理的角色,致使风险意识的塑造无所依托,成为“空中楼阁”。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摆脱求稳心理直面风险才科学的选择。

二、大学生风险意识缺失的成因

大学生自我认知中的风险意识是大学生在其时序性生活世界中应对各种生活情境时的主动构筑物。智联招聘公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上一年几乎翻番,但在当下创新创业年轻化浪潮中,仍然存在着创业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现象。这主要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风险意识培养不足有关。具体而言,造成大学生风险意识缺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教育“外在化”对大学生自我的肢解。“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仅仅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1]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考试内容的重复练习上,忽视对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忽视学生自主性与独立人格的培养,表现出对学生自主性的极度轻视,造成学生自主性的自然缺失,最终转化成对风险的无视或者漠视,不能积极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生活经验“无根化”对大学生亲历亲为的切割。家庭教育中,家长越俎代庖、不加选择地为子女包揽一切事情,剥夺其直面失败、体验挫折的机会,对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等鲜有关注,最终使其屈从于各种“权威”解释,表现出对各种生活经验的“等、靠、要”惰性心理,抵抗挫折的“免疫力”和积极探究风险规律的批判能力急剧下降。再者,一些大学生将向父母要钱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体谅”“关爱”“责任”,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承受失败的能力,进而加剧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能积极应对外在的诸多挑战。

创业教育“无对象化”对大学生创业选择的误导。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中缺少“风险意识”的规定,认为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接受教育,认为风险方面的知识没有必要或感到无从下手。创业教育在一些高校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切中大学生创业需求。再者,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水平较低,课程内容单一陈旧、脱离现实等问题,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导致向网络寻求创业支持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共同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出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人格特征结构中风险意识的塑造进度。

三、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途径

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高校必须走出纯粹“知识论”的困境,提升大学生“情商”教育。“情绪因素的参与和介入使价值示范的社会导向比理论形态的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更明显”[2]。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不仅直接制约着知识的汲取,而且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性的确立。

第一,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有过精辟的论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按大学的理想,这四项任务缺一不可,否则大学的质量就会降低。每一项任务都是大学理想的生命整体的一部分。”[3]学校应关注教室、图书馆等物质环境建设中的精神内涵,有效组织班集体、学生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完善自身行为。实践证明,个体真正精神世界的建构与超越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4]因而,高校教育要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创造力、意志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独立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从多角度强化“风险意识”的教育,努力使其保持独立、自制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明确指出,“社会责任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内容。”[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意识、风险意识以及人生理想奋斗方面的通识教育,对那些有创业意愿或实际创业项目的大学生,还应开设有针对性的准创业实践课程。

第二,以创新创业为契机,将风险意识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高校要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培育和塑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风险意识,进而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认知水平,最终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创业行动中的自觉行为,真正使风险意识教育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情境的创建、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利于切入并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以及青年群体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增强,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逐步走上创新创业行列,他们走出校园、走向市场,依托互联网这个便捷平台,突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界限,开造出属于自己的创业项目。这些创业项目之所以能得到顺利推进都将得益于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育与完善。

第三,以人文学科教育为重要载体,全面渗透和提升大学生风险意识。风险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中

的主动进取意识和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使其创新创业行为达到自觉程度,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活动之中,这也实现了“风险教育”培养“风险意识”的最终目标。因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把“风险意识”教育内容渗透到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中,以此为重要载体,充分激发与调动大学生个性的内在力量,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塑造与完善。

[1]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3.

[2]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7-608.

[3]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0.

[4]祖嘉合.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共同理想的教育和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54.

[5]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582.

责任编辑:丁金荣

G641

A

1671-6531(2016)10-0021-03

*课题名称:2016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立项课题(2016jqy-36);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基于‘非线性思维’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之逻辑演绎与困境突围研究”(JGJX2016D45)

肖丹/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吉林长春130012)。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