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物产业的国际化对策研究

2016-03-28刘畅张晓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物企业

刘畅,张晓辉

(1.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我国生物产业的国际化对策研究

刘畅1,张晓辉2

(1.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当前,国际竞争已经聚焦生物产业,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生物产业,而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我国生物产业存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等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是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国际化是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途径与必然要求,中国应以此为契机推动生物企业和生物产业经济跻身于全球化潮流队伍中,使其成长为中国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生物产业;国际化;对策研究

2000年5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期,这一时代大约要经历80年左右,即21世纪20年代晚期结束。接着,人们将迎来下一个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在过去十年《Science》年度十项评选的科技进展中,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占一半以上,国际竞争已经聚焦生物产业,生物技术正推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把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国家提出将推动生物产业引领经济转型。我国理应胸怀战略思维与国际视野,使生物产业成长为中国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跻身于世界生物产业的先进行列。

一、我国生物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框架形成

在近30年的迅速发展中,我国达到成熟标准的生物产业基地有40多个,且均属于国家层面,总投资超过4 000亿元。2010—2015年,我国政府大力引导和推动生物产业建设规模,至2015年底,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总量超4万亿元,同2011年产值2万亿元相比,增长幅度高达一倍,且占高科技产业总产值的30%。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借助其区位优势吸引了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生物研发企业争相投资建设生物产业基地,而且部分领域的研发实力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促使我国以及世界层面上一批重大产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1]

(二)与世界领先生物技术水平差距较小

目前,世界生物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仅有少数跨国公司具有世界生物产业领先水平,但仍未形成垄断格局,各国还存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空间。随着世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目前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相比差距较小,在国家战略产业领域中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例如,我国目前在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在组织工程、蛋白质解析等领域也成果颇丰。这都归功于我国拥有较强的基因测序能力;我国可溯性生物样本的保存规模极其可观,居世界前列,我国在基因库建设方面也崭露头角,表现不俗。总之,我国生物产业正呈现增长趋势。

二、我国生物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差

目前,我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生物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已产生一大批自己的专利。但我国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在技术层面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境地,缺少自主研发,大部分是模仿复制外国技术。在基因药品方面,生产的药物有90%是仿制外国的生物技术研制的。据资料统计,目前北美和欧洲是研发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地区,在各种生物技术药物品种中,北美占63%、欧洲占25%、日本占7%。与此同时,世界上大份额的生物技术专利权则被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美国占59%、欧洲占19%、日本占17%,与之相比,我国相形见绌,所占比例还不足4%,国内仿制或跟踪国外产品占有97%的大比重。据专家估计,中国现阶段的生物医药技术,即便是中上游工程,仍较国际先进水平落后3~5年,至于下游工程技术,则至少要落后15年以上。[2]

(二)生物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目前,我国生物企业约有500多家,产业规模较小,和美国产业规模相比较仅为它们的30%左右,一半还未达到。[3]我国生物企业因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国际化标准,即使屈指可数的个别企业达到国际化标准但是程度也比较低。在技术权掌控方面,企业缺少控制权和自主知识产权,且在规模建设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基地,因此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销售收入较大程度低于外国同类行业。以2008年为例,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额是2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安近生物医药公司和辉瑞制药公司的销售额分别达到了13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以上。根据2009年全球生物技术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毛收入达到661.2亿美元,占全球生物技术毛收入的73.8%。[4]

(三)生物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生物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技术和资金是建设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条件,但我国生物产业在资金方面严重投入不足。在生物医药产业投入上,“十二五”所囊括的209项新药课题立项中,中央财政核定经费45.64亿元,经费的支配按照各单位部门课题比例数分配。相应的企业在政府经费分配中获得最高的支配金额用以企业发展,虽然达到了半数以上却也刚刚23亿元,[5]严重缺乏对生物产业的投资。据对国内1 182家生物企业统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访企业承认融资“困难”或“很难”,比如一个创新的基因工程药物或干细胞药物一般需要大于13年的研发时间,所需资金超过8亿美元,而我国距离这个数字标准还相差甚远,无疑对生物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

(四)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

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出现最严重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存在障碍,整体转化率低,大部分领域及地区不足25%,个别地方甚至低于5%,难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6]尽管我国在生物基础研究领域与成熟领先国家相差5年,但是在产业形成上却至少有10年之差。我国在生物技术开发方面,主力军多属于理论型的科学家,在技术转化实践应用方面存在欠缺。尽管过去几年中,我国在多项生物试验阶段遥遥领先并处于世界水平上行,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产业化水平仍然属于下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扩大。

(五)企业税负过重

国有税制与生物企业最为密切的是增值税,而这种税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税率达到14%~17%,导致的后果是严重制约了生物企业的创新研究。生物技术产品为高端科技产物,成本核算呈现逆调节现象。初期研发阶段所使用的直接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廉,中后期以研究试验为主要行为的间接费用相对高昂,而后期费用依照我国税律不能纳入进项税抵扣,导致企业还是成为税负的最大承担者,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在国有税制企业所得税方面,虽然国家相继推出优惠税收政策,但优惠空间不大、力度不足。例如“两免三减半”政策在生物产业中没有最大发挥作用,由于生物技术产品从开发到成熟的生命周期长(至少在5年以上),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该优惠政策。

三、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产业创新环境

国家应支持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在学习境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共同研发关键生物产业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及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引进项目的前期研发和后续支持,对前期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使推动再创新成果产业化得到保障,帮助国内企业充分消化吸收境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申请专利,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为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创建平台,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更好地开展业务,并指导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政府也应积极参加与生物产业相关的政策制定会议,在了解政策和国际标准的同时,对国内的企业采取同样的标准,实施相应的政策,以促使我国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使我国企业的生物产业技术得到世界的认可。另外,在我国生物产业技术逐步发展的同时,国家应相应完善国际贸易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的技术专利,给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环境。

(二)培育龙头企业

我国应对具有创新潜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和培养,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同时还要积极促进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引进和研发、跨国经营等活动,使我国生物企业注入鲜活动力。在发展生物产业技术的背景下,加强我国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无缝连接、高校与企业无间指导、企业与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发展,促进研发的技术产品产业化,在现有的地方财政和文化背景的支持下,对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努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物产业技术发展园区,进而逐步打造具有国家级水准的基地,为提升生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硬件设施。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首先,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培养生物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专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生物类学科专业建设的应用需求。[7]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使之更加符合我国乃至世界生物产业技术的需要。对博士后重点培养,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让他们去企业或者国外交流,掌握先进的生物产业技术。其次,在外国人才引进政策上,国家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研究机构等通过丰厚的薪金、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参加工作。可以根据国家战略措施,促进海外优秀人才申请各种创新项目,鼓励国有生物企业和科研机构善用优秀人才,根据国外优秀人才的能力,提供重要的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和丰厚的待遇,如增加收入、提供股权。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应立足于机制创新和金融创新。政府应组织建立生物产业技术基金,参与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通过投资效应、杠杆作用使基础基金发挥作用;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应向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多样化信贷产品,凡被列入生物产业发展项目的,银行均应提供优惠利息的信贷支持;生物技术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例如新建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资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短期融资等。

(五)加速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国家应完善保障机制,利用融资等专项基金建设生物产业基地,通过国家信息桥梁与外国搭建具有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三位一体,设立工程化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应用型的创新成果,加速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发展,积极严格把关生物技术产品的相关标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加强生物标样的研制和产业化。中央及各级政府也应加大财政支出,推出优惠税收政策,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提高资金投入,激发生物技术企业研发动力,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发展生物产业,积极为生物企业营造自主研发的环境。

[1]何建昆.我国生物产业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新阶段[N].科技日报,2012-07-12.

[2]滕洋洋.生物产业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J].今日科苑,2010,(11).

[3]唐娜.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16.

[4]黄诗语.世界各国生物产业发展模式纵览[J].中国科技投资,2012,(7):35-36.

[5]龚雯.《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上报中国制造低端形象待改[GB/OL].http://dz.jjckb.cn/ 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2-11/02/content_51725.htm?div=-1,2012-11-02.

[6]杨高臣.论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制度回应[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7):63-70.

[7]赵嶂峰,陆一峰.我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经济论坛,2016,(6):31-32.

[8]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Z].2009-06-02.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search on Bi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China

LIU Chang1,ZHANG Xiao-hui2
(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Jili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Changchun 1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Business,Changchun Guanghua College,Changchun 130117,China)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as been around the biological industry,and biotechnology has bee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ountry.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is also the need of developing China’s economic strategy.Bu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a’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s low,to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on this basis;th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defe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biological industry and a necessary requirement,China sh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Chinese biological enterprises and the economy among the ranks of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making it grow into China’s leading industry and pillar industry.

bio-industry;internationaliz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F426

A

2016-10-13

1671-6671(2016)06-0093-04

刘畅(1987-),女,辽宁朝阳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辑:杨晓丹]

猜你喜欢

生物企业
企业
生物多样性
企业
企业
生物多样性
企业
上上生物
企业
发现不明生物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