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学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浅谈翻译学教学

2016-03-28刘丽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

刘丽莹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从科学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浅谈翻译学教学

刘丽莹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翻译学迅猛发展,不断推高的需求直接导致了翻译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设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投身翻译及翻译研究.然而,作为一名翻译学的科学硕士研究生,却感到学术身份认知的尴尬.本文旨在从一名科学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探讨翻译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科学硕士研究生;翻译学;教学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翻译学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需求,不断推高的需求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投身翻译及翻译研究.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标志着翻译学学科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迄今为止,全国有超过150所高校拥有翻译本科专业,截止2015年,全国有206所高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位点,由上可见中国翻译界蓬勃的发展.然而,在科学硕士(MA)中,翻译学却多是二级学科,挂靠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下,成为其中一个专业方向,这直接影响了翻译学的教学,从而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职业发展产生影响.笔者作为一名研究生二年级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的研究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翻译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很多翻译学界老师都已经提出他们对于翻译学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但是更多的是站在作为一名教师的立场上,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翻译学及翻译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并且焦点集中于翻译硕士,即MTI的教学研究上,对于翻译学科学硕士的教学有些忽略,另外,从老师视角上提出的问题有时并不能解决学生感受到的问题,很多同学面临着学术研究无法深入,实践能力不及翻译专业硕士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未来感到深深的迷茫.

2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

首先,从学科建设层面来看,我们要厘清翻译学科的定位.曹明伦先生在他的《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总结到:“中国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是在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翻译学的学科性质是综合的.”(曹明伦,2013:88)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翻译学学科的独立性和跨学科性,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翻译学学科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研究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史和翻译批评三个学科范畴的翻译学,也要将跨学科视角引入翻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之后,跨学科研究更是为翻译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然而,作为学生而言,却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硕士生的要求是广泛了解翻译学的理论知识,既要学习翻译学学科知识,又要学习文学、文艺学、语言学知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别的学科感兴趣,如社会学,那么还要进行别的学科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辐射翻译学研究.这样的学习在学制为三年的科学硕士培养中令学很多生不能深入研究,只是广而概之的了解,正如Pym(2013)在总结西班牙一所大学翻译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后指出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在五年内完成论文答辩,大多数人缺少完成博士论文的学术能力,比如文献搜集,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抽样方法等,并且很多人到了博士论文撰写阶段也很难很好的应用理论;在借鉴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对所借鉴的学科也不甚了解,甚至可能会混淆基本的学科概念(转引自莫爱屏,满德亮,蒋清凤,2014:92),这其实也是翻译学硕士研究生所面临的学术问题,最后结果是既不精于翻译学,也不精于其他学科理论,造成学术身份认知的尴尬,这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硕士论文的撰写.

其次,谈到翻译学,不能不谈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翻译学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理论与实践逐渐脱节,很多研究过分强调跨学科性,用其他学科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却忘记了翻译研究的核心是翻译,忽略了学科的基本学问和核心问题.而作为一名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科学硕士研究生(MA),对于此在现实中的体会更是深刻.与翻译硕士(MTI)相比,科学硕士的课程设置集中于翻译理论.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科学硕士有四门主要理论课程,分别为翻译实践与评析、翻译理论、翻译研究的基本理路、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分别涵盖了翻译学的基本研究面,教师讲授非常精彩,令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然而,不管是在翻译学还是跨学科性上,主要是翻译学研究方向的教师以介绍性为主的授课,缺乏针对某一专题学习研究的深度,也缺乏跨学科背景对翻译进行研究的教师进行指导.而翻译实务课程层面上,开设了笔译英译汉、汉译英课程,英汉汉英交替传译,英汉汉英同声传译课程,然而,就笔者很多身边同学情况而言,除少有的笔译必修课程,仅有少数同学愿意选择难度较大的口译实务课程,不同于MTI同学大量的实务必修课程,他们在实践水平上得到了更多的训练,从CATTI二级口笔译考试通过率上看,MA同学远不及MTI同学,在翻译实践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这造成的结果是作为这个专业学生竞争力的下降,有老师甚至讲到翻译学的学生应该以学术研究为主,这主观上就令翻译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轨.此外,以笔者身边的同学为例,多数同学感到学术研究吃力,少数同学未来的职业规划是继续读博深造,多数同学想找工作,但是对口方向较少,实践能力又欠缺,实践机会与MTI学生相比较少,很多同学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实习兼职,无法全心全意进行本专业的学习,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翻译学专业的社会认知认可度较低,与翻译硕士混淆,甚至从市场层面上,不如翻译硕士.

再次,在教学资源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师资.翻译需求推动蓬勃的翻译市场,翻译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教师数量却远不能辐射学生数量,一名导师一般至少会指导三名科学硕士研究生两名翻译硕士研究生,而导师本身还肩负着繁重的科研、行政工作,如果有问题导师会不吝指导,但多数时间需要学生依靠自己.并且,有限的导师还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导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是否和学生匹配,因为学生数量过大,总有的学生不能跟随心仪的导师进行学习,这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学术期望.此外,在学术交流上会体现学校的重视与否,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这点做的非常好,学院会斥重金邀请翻译学界世界顶尖学者来讲学,如2015年就邀请MonaBaker进行了系列讲座,令人受益匪浅.但不是所有学校都会如此重视学术交流,并且,很多学术交流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填鸭式的接受,这不利于学生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发展.

最后,不得不谈的是翻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未来,未来的就业选择深深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状态.很多老师都会讲的一句话就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上不下,位置尴尬,就是说上不能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下没有本科生在工作市场竞争上更有活力,作为学生更是深刻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学术道路的收益较为长远,学生很容易重视短期利益,出去实习或者是接一些兼职来赚外快,这样导致能投资到读书,写论文上的时间更少,甚至有的同学仅用十几天时间就能“拼凑”出一篇论文,然而这样质量的论文通过答辩的几率也是越来越小,若是答辩未通过,延迟毕业,最终还是会影响找工作,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 解决途径

从学生的角度上探讨了翻译学教学中的问题后,更重要的是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很多国内翻译学界顶尖教师都提出过意见.刘宓庆先生曾在他的《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翻译理论的教学,第三、第四、第五三章分别论述翻译理论教学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详细阐述了翻译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论教学的主要课题、理论教学的基本目的翻译学的学科构架以及不同学科视角中的翻译观等内容(转引自穆雷,2004: 63).许均先生曾撰文呼吁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许均,2001:2),穆雷老师也曾给翻译学研究生列出了中英文参考书目书单(穆雷,2005:57).但是改革毕竟需要时间,十几年前学界扛鼎们提出的意见囿于现实条件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想法阶段.并且,从教师角度上提出的意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较为宏观开阔.而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很多琐碎的学术、职业规划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就需要从学生的视角上提出建议.

首先是教学定位上,翻译学的教学应该本着翻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则,同时考虑翻译学学科的跨学科性,在教学中既重视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批评,也重视跨学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相关课程设置上能够将每一部分单独列出,作为贯穿一个学期的专题课程,加深翻译学研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虽然面临师资问题,但是可以建立与同地区其他高校合作的模式,邀请顶尖老师授课,尽最大可能解决相关研究领域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将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是翻译学硕士研究生水平应该掌握的知识,避免同学为自己找借口去选修更为容易的选修课.在翻译实践上面,出去课堂训练,应给翻译学方向的学生引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同学能够充分做口笔译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从而能够在硕士论文撰写中创新挖掘,创造弥补之前理论漏洞或者作出新发现的可能.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应该一概而论,过于强调学术.这里值得引进国外教学模式和MTI培养中的多导师制,不应把指导学生的重担全部压在一名导师身上,这既不合理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为MA学生也指定一名第二导师,负责解答一些琐碎的学术问题,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时检查,能够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随时跟踪,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破除之前的恶性循环.

在引导学生就业上也值得重视,除了上文提到的为翻译学硕士研究生同学提供实践机会外,也应该注重提升对口专业的职场能力或专业素质,比如有志于进行口译研究的同学,最好为他们提供一些关于提升作为一名口译员资质的课程或讲座,让他们能够实际感受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这样做出的研究也会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译学教学中,还应该与时俱进,看到科技发展给翻译带来的变化,在MA教学中也引进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本地化项目等课程,介绍语料库翻译学,让学生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潮流.

4 结论

本文从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在翻译学教学和学生培养上的问题,虽然有的问题已经由翻译学一线教师探讨,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的需要.作为一名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对此不免抱有遗憾,也对学术以及就业深感迷茫.学习固然是自己的事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但除此之外,也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促进翻译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及就业能力,让他们能以翻译学专业毕业生的身份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曹明伦.翻译之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J].中国翻译,2004(4):59-73.

〔4〕穆雷.翻译学研究生教学探讨[J].中国翻译,2005 (1):56-61.

〔5〕许均.切实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J].中国翻译,2001(1):2-8.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54-03

收稿日期:2016-01-3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