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养生理论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研究

2016-03-28胡静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传统武术传统文化

胡静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17)



传统武术养生理论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研究

胡静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17)

摘要:传统武术之所以涵盖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原因在于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分支,融合许多如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以及传统养生文化理念,体现出了民族魅力,是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实用技术.本文主要对传统武术的相关概述、养身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在养生理论下继承的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探析.

关键词:传统武术;养生理论;传统文化;历史使命

在当前健身养身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传统武术除自身文化属性外,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国民的身心素质.因此,如何从养生理论视角使传统武术文化得以继承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1 传统武术的相关概述

1.1传统武术的基本概念

关于传统武术的概念,现行大多研究中并未给予明确的界定,综合来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内容,即:第一,以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过度分界线为标准,对新中国之前所有武术统称为传统武术.第二,基于古代农业发展的传统武术,其更倾向于个人技击能力.第三,将区别于竞技武术的拳种等定义为传统武术,体现出明显的体用兼备特征.第四,对长期累积的各流派的民间武术统称为传统武术.其主要强调起源、发展以及传统武术的传统目标,但给定的定义仍未正确将传统的内涵体现出来.无论哪种定义都认为其是在古代农业背景下由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包括健体强身、修身修心以及防身制敌等.

1.2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转移

不同历史阶段传统武术展现的价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在当前养生健身理念深入的背景下,传统武术的价值更体现在技击实用价值、养生健身价值以及文化魅力彰显等方面.其中在技击实用价值方面,典型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观念在现代社会体现极为明显,常见的擒敌拳、军体拳等,是社会许多岗位如保安或保镖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养身健身价值方面,要求充分利用传统武术达到健身养生的目标,如太极拳或气功等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大多人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另外,从文化视角出发,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将中华文化精神折射出来,如武术中的五行、八卦以及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武术特点都可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1].

2 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具体体现

养身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融入并非局限在以养身理论辅助武术运动训练层面,其融入过程可涉及到更深的层次,许多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展现的技术形态发生很大的改变.例如,养生理论与武术融合下出现的气功以及重视精、气、神共同修炼的理念等.从养生理论融入的具体体现看,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宗教视野下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

从宗教角度,传统武术中养身理论主要集中在我国道教、佛教以及儒家等方面.以道教养生理论为例,自古以来,道教的发展便注重对长寿的追寻,提出“生为第一”等理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内家拳、外家拳都可作为传统武术的体现,如精气神修炼的提出也标志养生健身被融入于以往武术技击中,特别在明清时期许多武术气功都带有明显的养生色彩.而从佛教角度,其流传的许多武术内容,都可作为养身健体、舒筋拔骨的重要方式,且在修行中要求提高内在修养,体现的明显的崇尚武德特征.事实上,无论在理论或训练方面,佛教文化中的养生内容都使传统武术的内涵得以深化.再如儒家中的养生色彩,其更注重追求“守中用中”,与技击中强调的“稳”能够吻合,要求做到保持进攻的同时还需做好退防准备以达到重心平衡的目标.除此之外,儒家思想中对技击提出的“以和为贵”,其旨在做到保持开阔的胸襟以维系人际间的和谐,是传统武术养生观的重要体现.

2.2历史视野下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

关于养生理论,其在我国古代便有所涉及,如《庄子内篇》中首次提及的养生,除表现出护养与保养外,更体现出其中的生命或生存等方面,保证在与生命发展规律适应的基础上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尽管该养生理念在早期与传统武术并未真正融合,直至明清时期二者开始深层次交流,武术训练中开始应用养生术作为指导,二者在文化形态上得到一定的融合,除了促进武术训练者生理机能提高的同时,也将养生功效充分体现出来.综合来看,养生理论融入传统武术中实质为历史的必然[2].

2.3医学视野下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

医学视角下,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更侧重于对精、气、神的研究,其与传统武术理论的倡导的“内外兼修”相吻合.例如,传统武术中的外家拳,其在训练中要求在精、气、神、功以及力等内在训练基础上完成外在身法训练,实质为通过静脉内力的锻炼已达到养身健体目标.医学视角下也包含其他许多与传统武术相融合的理论,如现行的针灸要求找准人体穴位.另外,从医学视角出发,传统武术技击也包含其他许多强身健体内容,如相关的擒拿手法都为传统武术技击术的重要体现,是医学知识中提倡的健体方法.需注意的是武术训练为达到其基本的养生目标,并非朝夕间可完成,需在持之以恒过程中使练习效果得以体现,其提倡的“练为养之全养”便为习武的最终阶段.现行大多武术训练与日常体育活动中都可发现,其不仅要求做好体能训练工作,而且需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精气神,这样才可真正达到训练的目标,完全符合医学视野下的养身理论要求.

2.4养生视野下养生理论与传统武术的结合

无论传统养生理论或武术内容,其在文化底蕴上保持相同.其中在传统武术价值方面,被世人所认可的是其将养生健身价值涵盖其中,但在长期发展下养生健身价值被分离出来,导致现代社会认为传统武术的价值仅局限在技击价值方面.例如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看重其包含的养生健身价值,利用腹式呼吸达到内脏按摩以及排除毒素的目标,缓解气血或阴阳失调等症状,其也被称为丹田内转功.综合来看,养生理论借鉴极多医学药理知识,其与传统武术保持紧密联系,在吸收传统武术精髓的同时也可作为传统武术发展的理论指导.养身理论是当前社会中倡导的重要内容,如全面健身活动的提出,不仅可作为社会群众业余活动内容,也有利于提升人们身体素质.从现代许多健身项目与体育活动中都可发现,其传承的武术活动都要求做到与养身健身要求相适应,失去养身的内涵,武术活动的价值也由此丧失.因此,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传承是当前武术传承与发展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2.5效用视野下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

传统武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多表现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而将养生文化融入其中既可达到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也可陶冶情操.其产生的社会效用具体体现在:第一,紧张压力的缓解.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们为生存发展需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这种背景下整体生活方式表现出压力极大且枯燥乏味.而通过养生文化的融入,利用传统武术运动中的形体美来帮助人们在练习中使压力得以缓解.第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评定集中在综合素质等方面,除保证具有健康的体魄外,还要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以及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通过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中提及的人、社会、自然和谐理念,可使人才文化内涵修养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养生理论下的武术更注重对个人体质的改善,通过长期锻炼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第三,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个人精神萎靡、道德缺失等表现极为常见,通过养生文化中如“天人合一”思想,使公平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加上传统武术练习,可进一步塑造个人人格魅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 从养生理论角度探析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

养生理论与传统武术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在长期发展中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囊括了许多领域,这其中包括宗教、医学等,需做好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工作.

3.1传统武术文化继承中需遵循的原则

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武术养生文化要求遵循两方面原则,即:第一,注重理论实践的统一.如传统武术下包含的社会学、美学以及生理学等,其中在社会学方面,养生理论与传统武术的结合在实现强身健体目标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发展.而在美学方面,当前许多体育训练活动中,除了要做到美观大气外,还需要使“精”、“气”、“神”得以充分展现.另外,在生理学方面,武术养生文化侧重于从医学角度出发,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结构,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第二,坚持继承发展统一的原则.不可否认传统武术中的养生健身理念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其结合了许多学科领域中的文化精髓.但这些文化内容中不乏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要求在传承过程中做到借鉴其精华的同时弃其糟粕,使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更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等特征,满足现代文化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追求的要求[3].

3.2养生理论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路径

为使传统武术养身文化得以发展传承.首先需要对相关资料进一步整理.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武术便细化为不同流派,且在不同阶段所体现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内容,由于其本身具有朦胧特征,在传承过程中武术的精髓与实际价值也逐渐丢失.对此现代养生健身更需要做好对实用价值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继承其创新、发展与可传承的理论,确保传统武术文化中涵盖的重要内容被现代人们所接收,并利用其中的文化精髓丰富人们的生活.

其次,做好科学研究武术养生理论工作.尽管近年来有关传统武术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大多数社会群众对其仍处于朦胧或模糊状态,要求采取量化方式使人们正确认识武术中的养生功能,为武术练习者提供正确的锻炼方式.在健身理论研究中,可充分结合传统武术中代表不同内涵的拳种类型,分析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效用,依托于现代相关学科理论如医药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生物学理论等,能够保证武术锻炼中养生健身更具理论参考.如我国科学院武术协会通过对太极拳的研究发现,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人员,其个人身体免疫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要想使传统武术养生文化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就要求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可适时组织进行武术养身理论的研讨工作,并确保这一研讨工作的进行能够与现代养身理论相融合,利用更多武术养身理论指导未来武术发展方向,实现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标.

最后,做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宣传工作.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建立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之上.例如世界各国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跆拳道,其得以推广的原因在于融入竞技体育项目中.我国在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传承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相关比赛或表演形式将武术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应鼓励武术指导教师或其他爱好者可帮助群众做好武术练习规划指导工作,根据其各自养生健身要求进行不同练习方式的选取,帮助群众了解武术价值的同时可使练习方式更为合理,对推动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武术养生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承和发展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发展中要求充分认识传统武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转移现状,从医学视野、社会效用视野、历史视野以及宗教领域等方面分析养生理论在传统武术中体现,在此基础上做好武术养生资源的整理,加强养生知识科学研究并采取传统武术养身文化的宣传工作,以此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我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樊艺杰.武术文化敏因成果历史演进与国际化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2,19-37.

〔2〕单静怡,梅杭强,单锡文.透过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谈传统武术的发展[J].博击(武术科学),2006(01):12-14.

〔3〕洪浩,田文波.现代化进程中武术教育新理念与体系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52-58.

〔4〕王维,胡凯.武术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141-144.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99-02

收稿日期:2016-03-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项目成果(SK2015A124)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传统武术传统文化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