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本质简析

2016-03-28苗志刚赤峰学院体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能意志品质体育教育

苗志刚(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体育教育本质简析

苗志刚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体育教育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发展人特有的心理品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完善身体能力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即体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我国体育教育一直表现为以人的修身、养性和内部完善为目的,而缺乏体育认知、技术、技能的传授以及对体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我们不得不指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理论落后于现实社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能水平、心理品质亟待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力;体能;意志品质

1 前言

我国青少年的总体体质、体能在近20年中持续下降,这一调查研究结果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早在1992年,在内蒙古,中日两国儿童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令营较量.在50公里的长途跋涉中,日本孩子信心十足,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自立顽强,具有较强的应激处理能力.而中国孩子表现出的却是自由懒散、怕苦怕累、体能低下、懦弱、依赖性强.结果,中日两国孩子的整体素质形成鲜明对比,并引发了教育界的一次大深思与大讨论.20年以后的今天,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抗衡的能力提高了吗?我国的国民体质提高了吗?正确回答是:没有.两国孩子在意志品质、身体能力方面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体育教育仍然缺乏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许多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白天给他们遮住灼热的阳光,晚上给他们挡住凛冽的寒风,使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树苗,多数家长在生活中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比享受、比阔气,有的学生竟然大声问老师: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比你们的过去,为什么要吃苦?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单纯强化了生活的美好方面,同时也淡化了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从而剥夺了青少年与困难、挫折抗争的能力,使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国民素质的高低源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源于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制约人才的培养.体育是一门科学,是培养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所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人格的完善往往是从儿时开始的,而体育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梁启超先生说得好:“故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体育教育有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受了一点外伤,家长就到学校大闹特闹,请问:哪个老师还敢大胆传授体育技能?那些所谓的体育专家、体育权贵们,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的民族,你们应该反思反思了.

2 体育教育本质分析

2.1 从体育教育的内涵看

体育与运动理论专家马特维教授认为:“体育教育是传授运动动作和发展人特有的身体素质,并保障针对性地发展以此为基础的能力的过程.”此概念虽有不完善,但从体育教育的目的性来看,它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具备了体能,健康随之得以发展,而单一的躯体上的健康,可能不会促进体能的发展.

2.2 从体育教育的过程来看

体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与学的文化传递过程.也就是说,体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一种文化,应系统地加以学习和掌握.

2.3 从体育教育内容看

它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要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技能水平为基本手段.也就是说,体育并不是只为健康,而是在获得体力的基础上,提高健康水平.健康的基础是遗传和营养,体育只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健身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播以及学生良好的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体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的体质、体格、体能的培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体育的不断理解,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提高自信、增强意志力、显示自尊的重要手段.十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证明,在以“体育为健康”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是无法达成此目标的.

2.4 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来看

体育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优良文化,要运用这种文化来挖掘人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把增进健康、增强体力、激发体育动机和兴趣作为体育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必须摆脱纯生物观的体育思想意识,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体育教育.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很多人不仅需要那些维持生命和生活所必须的物质的东西,而且还需要为了充实个体能力,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教育包含个体追求人的可能性极限的行为.

3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于全面发展,就是使人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得以发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真正的体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的问题,体育的真实,是使人增强体质,获得知识、技能、强健体魄.许多学生的自觉性、意志力、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是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出来的.

然而,十多年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中国青少年健康大数据又说明了什么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2013-2014年度,北京中小学肥胖检出率为19.5%,期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童中脂肪肝发病率为40-50%.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教育部《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数据: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学生80%.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了10%,大学男女生的体能分别下降了10.9%和10.3%.此外,学生在体育课、体育竞赛、军训中发生心脏猝死的报道屡屡出现.

国人不禁要问: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结果为什么如此可悲、可叹!如果把“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那么,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益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的都是什么?学生学到了那些本领?体育与健康二者的辩证关系到底是什么?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什么越来越差?归根结底,体育课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健康的问题.

体育的直接作用就是对人的身体施加培养和培育,它永远不会只停留在仅仅追求增进健康这个单纯的目标上.体育的真实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在培养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同时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育教育思想要与时代发展俱进.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早已告诉我们:体育教育已不是我们过去或现在还在探索的健康的问题了,也不是体质教育这个唯一目标.从体育的真正意义上来讲,增进健康已经不是主要目标了.体育教育赋予人类的只有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是强健体魄的创造,二是培养体育精神,铸造坚强意志品质.

3.1 强健体魄的创造

3.1.1 体育教育源于对体力的创造

体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强健的体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说的是生活中的一种现实和自然规律,那些弱势群体以及失去竞争力的个体终将被征服或者消亡.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科技文化落后,人与人之间最残酷的竞争就是战争,生存与死亡,就看谁是强者,而生存下来的,必然是身强体壮的体能超强的人.因此,通过身体锻炼塑造完美体格、体力、体能,就是当时社会的需要,生存的需要.自此,人们开始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这样的人才,体育教育由此产生了.

3.1.2 社会的发展需要体格强健的劳动者

许多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体育教育.日本人视体育教育为发展国力、增强民族整体素质的的根本,政府对基础体育教育大力投资,力图在身心两方面培养和造就人才.在美国,许多家长都会努力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均衡的发展,他们把体育教育当成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很多家长甚至让孩子去冒险、去尝试各种刺激.美国是政治、经济、军事大国,在民族素质上自成一派,为世界各族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榜样.在美国的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而中国的体育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其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训导,大大的限制了学生身体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不能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消极因素不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学生从小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力活动上所收益的,不仅仅在体育上有所表现,也会影响到他们日后在生活和事业中的所作所为.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益处.社会的发展需要体力充沛的、机敏的人才,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体魄,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应快,果断、自信、有魄力,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3.2 体育教育造就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3.2.1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出来的

体育与健康课新理念曾提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受益,同时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意识”.面对这样的体育教育纲领,许多教师产生了困惑:体育兴趣、态度是个性倾向,是个体很稳定的因素,若要达成此目标,谈何容易?在没有严密的指导性文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实施?于是,体育教学出现了混乱,教师的思想产生了问题,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放羊课,一些能够锻炼学生勇敢性、冒险精神的项目都被砍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传授体育技能,学生学不到真的本领.培养体育兴趣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接受教导、不断的经受挫折而又不断的获得成功的前提下产生的,个体只有对体育不懈的追寻和探求,才会形成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展现,是体育价值观、运动技能、技巧和多种优秀心理品质作用于运动的身体之后的升华,是体育教育的高级产物,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体育教育思想决定体育教育方式和模式,我国许多大文豪、知识分子、领袖就曾提出了通过体育培养人的精神品质进而改造民族性格的理念.毛泽东曾奋力呐喊“野蛮其体魄”,陈独秀的“兽性主义”思想更为深刻,至今发人深省,并仍然赋予我们新的意义.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确得到了改善,但不等于国家就强盛了.真正的强盛,是人力的强盛,社会需要的是体质强健,精神品质完备的优良人才,中华民族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使民族整体素质强大,体育教育是提高国民体质的基础,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当务之急,

3.2.2 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必要途径

学生自信,民族就自信.体育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躯体上还是心理上,或是处世能力上,其作用力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自信心的培养始于生命之初,孩子树立自信心需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许多心理研究结果证实,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克服困难受到鼓励时,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他会更加努力,向这方面的困难挑战的趋向性会更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恰当的教诲、指导、鼓励或奖励,让学生充分的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在尝试中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而获得成功的快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3.2.3 让学生在冒险中得到锻炼

青少年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大多数学生聪明好动,在体育课中跃跃欲试,喜欢寻求刺激,他们渴望得到表扬,经常做出一点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探求欲不断增强.这时,如果学校过于考虑学生安全问题,让学生躲过本来就具有危险性和冒险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就等于掐掉了正在成长的幼芽,压制了学生能力的增长,限制了心身发展,最终变得无能、懦弱,同时也会永久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在具备过硬专业教学知识、教学能力的前提下,还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教学中,应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所以,不能因为体育课有危险,就禁止学生冒险,否则学生什么都学不到.正是由于这种热衷探求的好奇心和冒险行为,锻炼了学生的勇气,使他们领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挫折抗争的道理,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切实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吃苦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获得成功,在储备能量中增长能力.

4 结语

体育教育的内涵就在于人体的创造、灵魂的铸造.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缺乏体育内容,背离了体育教育的本质.竞技运动的学科价值和运动文化传承目标的相互关系被严重地轻视甚至被否定了,“以运动技术为载体”,与“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目的”变成了空洞的目标.十多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显得杂乱无章,与西方的体育教育相比,我们缺乏的正是那种对“野蛮的体魄”的追求,缺少对学生吃苦教育的培养、对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对自信心的培养、对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与人格均衡发展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艺术与教育活动所无法取代的.体育教育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全民族素质的发展、影响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国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体育自身特有的教育因素和教育优势来实施教育措施,这正是体育教育的本质所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78-03

收稿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体能意志品质体育教育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