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

2016-03-28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瘦肉精反刍动物毛豆

产品

养殖河豚鱼12月起加工后可上餐桌了

来源:新闻晨报

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昨天透露,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最新下发《关于有条件开放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明确河豚鱼“有条件放开”。目前该协会等正组织专家对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企业进行审核,预计11月底首批加工企业将通过审核,届时,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经这些企业加工处理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入市上餐桌。

崔和表示,目前的“有条件放开”尚属试点,今后再考虑逐步放开其他可行的养殖河鲀品种,或者放宽产品上市条件。

进口奶粉猛增 国内乳业过剩

来源:南方日报

8月23日,中国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发布上市以来最差业绩报告,截至6月底,该公司中期由盈转亏,亏损额为5.6566亿元,主因是“原料奶售价下跌”。现代牧业半年报严重亏损,是国内整个乳品产业产能过剩的缩影之一。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22次年会在广州举办。记者从会议获悉,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遭遇困难时期;特别是行业上游由于奶牛养殖的盲目发展,导致原料奶产能过剩,部分地方出现卖奶难、倒奶、杀牛现象,甚至有部分乳企停工。

专家指出,中国乳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着手促进消费需求,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生命不能承受抗生素之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曾有一项世界规模的宏基因组研究显示,含耐药基因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这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医疗体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退回到抗生素发明之前的境地,轻微的细菌感染都可能引起致命的后果。

超乎现代人想象的一件事情是,在20世纪初,地球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肺炎、结核病、肠炎及腹泻。得益于抗生素的发现,这些问题得到非常有效的解决。如今,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而因肺炎和流感死亡的人数则不到4.5%。毋庸置疑,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而言,抗生素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发现。人类健康水平和寿命的延长,抗生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人类应用抗生素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然而,硬币总有两面,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抗生素效果立竿见影,但它的广泛使用或者滥用也随之带来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抗生素耐药性。

10月23日,由山东省外专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联合主办的首届齐鲁国际讲堂在济南举办。本次讲堂邀请了来自农业、医药、科研行业领域的专家出席,共同探讨影响整个人类福祉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全球高端乳品市场趋势和技术解决方案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来自泰莱公司的专业分享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完善,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以渠道扩张为支撑的快速增长期,进入了以创新为支撑的新增长模式。同时,中国消费人群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细分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体现在包装食品饮料上,这对中国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二次年会“乳制品结构调整与工艺技术创新成果论坛”上,泰莱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产品经理高泽女士和泰莱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陈宏莉女士基于国内经济形势、国外新兴产品概念以及乳制品主要创新手段,以“全球高端乳品市场趋势和技术解决方案”为题,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创新方向给出了独特见解。(林雨晨 王崇民 本刊记者)

海南食药监局开展“水煮花生”等普检专项行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本刊记者从海南食药监局获悉,近期,媒体报道外省出现在水煮花生和毛豆中添加强致癌物甲醛以防腐保鲜的情况后,海南省食药监管局组织全省各级食药监管局、监管所于8月17-20日采取突击检查、不遗漏一个售卖点的方式,开展了水煮花生和毛豆的排查普检专项行动。

食药监管部门对海南全省181家农贸市场、1064家夜宵摊、排挡、农家乐等餐饮单位进行了检查,对241批水煮花生和22批水煮毛豆进行了甲醛快速检检,检验结果未发现一起添加甲醛。

消费者如遇到常温下存放几天不变质的水煮花生和毛豆,请及时拨打12331向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举报,一经查实,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本刊记者 吴传东 韦昌惠)

牛羊肉“瘦肉精”监管技术实现突破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日前在反刍动物β-激动剂(俗称“瘦肉精”)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控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克服了当前牛羊肉“瘦肉精”监管技术低下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保障动物源性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

该研究团队负责人苏晓鸥研究员介绍,长期以来我国“瘦肉精”监管的对象主要是生猪,配套监测技术也主要针对生猪。但由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与猪的物种特点有很大差异,将现有监测技术直接用于反刍动物监管,出现了样品采集难度大、检测准确性低、溯源不清等众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瘦肉精”监管工作的开展。

本研究项目针对反刍动物特点,探明了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3种“瘦肉精”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残留规律,确定了不同环节监测靶标;研制了拉曼光谱、上转换发光等快速检测装备以及检测试剂10种,较之常规速测技术灵敏度提高10倍以上,且实用性更强,稳定性更好;研制出模块化、集成式的移动检测实验室。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研究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28篇;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项,初步形成了反刍动物β-受体激动剂监管关键技术体系,适合在省部级、地市级监管机构和养殖、屠宰不同监管环节应用。下一步,项目组将对成果进一步集成与组装,在全国肉牛、肉羊重点养殖区域进行重点示范和深度推广。

猜你喜欢

瘦肉精反刍动物毛豆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摘毛豆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
天津市场猪肉中瘦肉精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瘦肉精”产销网基本摧毁
反刍动物烟酸营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