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2016-03-28余礼斌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脱媒中间业务商业银行

余礼斌(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余礼斌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现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中间业务

自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趋于完成;而且近年来,央行多次下发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草案,不断促使其走向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道路;而资本市场上更是动作频频,诸如注册制改革等,逐步消除阻碍其发展的限制,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如何在金融脱媒深化的背景下,选择一条适合银行功能创新、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的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在这一轮的银行洗牌中,谁能突破原来的经营模式,顺应正在持续发酵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变革,率先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转变迈出第一步,谁就能占据同业竞争的制高点.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涂晓兵(2012)在《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金融脱媒”在我国有深化趋势,其本质上是资金融通脱离银行这一传统融资中介的现象,是社会融资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并重的表现.刘元庆(2006)在《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中提出为应对经营环境发生的较大改变,银行应从转变业务增长模式,转变风险管理理念,转变绩效评价体系三方面来重构其发展模式.肖欣荣、伍永刚(2006)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进程中,各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转变的分析中,指出净息差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有显著促进作用.唐黎军(2013)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中指出在次贷危机后,国内金融脱媒有持续深化的迹象,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后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脱媒深化的主要动因并不是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结果,而是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功能不健全的表现.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Mishkin(2001)认为金融脱媒是在利率管制下,银行存款资金为追求更高收益,流向其它金融产品,从而产生的银行资金外流现象.MadanSabnavis(2010)则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交易双方为了节省中介费用,选择绕开银行等融资中介,直接进行资金融通.Capelle和Cluppey(2006)通过收集日本商业银行1979-2004年间相关数据,提出用信贷中介化比率和市场中介化比率对金融脱媒程度作度量.Kevin Rogers和Joseph F.Sinkey Jr.(1999)通过对美国银行业在转型时期的研究发现,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增加了银行市场价值,还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敞口.Nissen (2000)等人认为,金融脱媒在初期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其发展会向着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演变.

从上述理论综述中,可以看出,金融脱媒在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倒逼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开拓出更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道路.且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在相同阶段的转型经验可以看出,在积极的业务创新和经营战略转型后,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趋于合理,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为往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 金融脱媒的成因

新兴科技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成长、金融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等因素,都在逐渐改变着银行的生存环境,对其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下面将金融脱媒的成因简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政府的行政主导.政府的行政主导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因,早在“十一五”规划时期我国就确立了以发展直接融资为导向的战略目标.通过健全和完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以拓宽社会的融资渠道,避免信贷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爆发系统性的银行金融风险.目前,美国股市规模相当于GDP的118%,而中国仅为44%,债券市场的规模仅相当于GDP的41%,而美国为243%.反观银行部门,中国银行向私营部门提供的信贷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8%,而在美国,该数字仅为48%.因此,我国的融资市场结构仍然不合理,政府陆续推出的金融改革,诸如注册制等,在推进直接融资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化金融脱媒.

第二,融资证券化的发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纵深推进,注册制的开闸试水,监管机构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趋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凸显,其发展障碍正得到逐步解决.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优质企业,都纷纷寻求上市筹资或发行债券,来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给商业银行以放贷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不小压力,同时也使得银行流失了大量优质客户和传统信贷业务.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非金融机构在介入金融领域时,有非常明显的低成本运营优势,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同时由于缺少监管,互联网金融享有更大的发展自由.首先,支付宝,付费通等网络支付软件,使得支付结算更为简便快速,对商业银行最基本的支付结算中介功能提出巨大挑战;其次,种类丰富且收益率通常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网上理财产品,对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的负债结构构成压力;最后,繁荣发展的P2P网贷平台则同时从银行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不断蚕食银行的主要业务,对银行展开了多重夹击.

第四,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发展底蕴和资产实力不容小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和社会保险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在这一时期均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功能上的互补性,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而另一方面,业务同质性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的相关职能.

3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受制于以往长期的金融压抑和政府的政策保护,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大多依赖于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的发展模式,在面对金融脱媒时,这种资产负债结构缺乏弹性,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首先,业务结构受到影响,多数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多层次社会融资体系的建立,可供居民,企业及政府选择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加多样化,商业银行的垄断性越来越小,不论是传统的存贷款及支付结算业务,还是居民理财等中间业务,都面临激烈竞争.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初步完成,银行息差势必缩小,使得银行以息差为主的盈利结构难以为继;其次,金融产品创新成为发展主题,对其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一时期需要银行从业务结构及产品,甚至是人员管理模式方面做出全面深入的改革创新,使得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相互交织、复杂化,对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优质企业客户被资本市场分流,银行风险加剧.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会选择在资本市场上筹资,商业银行不得不把目标放在争夺那些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身上,这样,社会中的信用风险便会积聚于银行体系.

可以看出,金融脱媒给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但对银行而言,这更是一个机遇,倒逼其进行彻底有效的改革.首先,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渠道更加丰富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可以改变传统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发行金融债或者上市来筹资,突破原来依赖存款来支持其业务发展的困境,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同业存款及相关的资本市场业务面临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和非银金融机构虽然分流了部分的银行储蓄资金,替代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但同时这些资金流也大部分作为同业存款回流到了银行体系,规模可观,并且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融券业务等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也将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理财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潜力巨大.金融脱媒带来的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及多样化,为发展理财业务构建更为合理的资产组合,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金融产品越丰富,对投资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银行也可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开拓理财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4 对策与建议

近两年来,在金融脱媒深化,经济金融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收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这不单威胁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危及国内的金融稳定.商业银行当下应积极地改革创新,与资本市场形成良好互动,达成共赢格局.

第一,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西方银行在金融脱媒时期的转型策略之一便是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改善自身过分依赖于存贷款息差的盈利结构.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西方商业银行也大多经历了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来源到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过半的发展道路.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不同,拓展中间业务不需银行动用本身的资金,只需要银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既有的业务、信誉、人才、技术和机构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这降低了银行开发新业务的资金压力,也使银行免受资本金的监管约束.

第二,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多是国企或是大型民企,对许多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关注不够,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发展滞后,供给不足.然而,金融脱媒使得其主要客户的目光纷纷转向融资成本更低的资本市场,同时外资银行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抢占中国市场的突破口.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及时调整战略,之后要想重新夺回客户粘合度更高的零售银行业务势必困难重重.因此,尽早抓住零售银行业务这一发展机遇,早已是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选项.

第三,开拓网络银行业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对银行业而言更是一场革命.依托互联网,非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以极低的运营成本介入银行的经营领域,同时还能在较短时间内积聚大量客户资源.对银行而言,这是挑战,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其他竞争者相比而言,银行在资金实力、经营范围、风险控制经验和业务规范,以及客户基础和海量数据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抓住机会,积极开拓网络银行业务,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能够减少银行面对利润增长放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了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提升自身实力赶超西方大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四,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其它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虽然加剧了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压力,但同时也因为它们各自在功能和业务上的互补性,给银行带来了更多发展契机.银行可以通过代理发售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或共同开发金融产品等更深入的合作,与其它金融机构共享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带来的好处,并最终推动商业银行走向综合经营.

参考文献:

〔1〕唐旭.资金营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之焦点[J],金融信息参考,2002(08).

〔2〕李岩.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坛”侧记[J].中国金融,2005(19).

〔3〕曹晋生,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调整收益结构[J].现代商业银行,2006(01).

〔4〕葛兆强,连建辉.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变革[J].中国金融,2006(14).

〔5〕胡红业.我国金融脱媒现状与动因分析[J].西南金融,2010(03).

〔6〕韩韬,王吉如,初林.金融脱媒进行时[J].金融世界,2011(07).

〔7〕戴宏.关于我国投行业务优化发展的几点建议[J].新金融,2012(03).

〔8〕王飞,孙超.金融脱媒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J].选择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9〕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D].武汉大学,2012.

〔10〕张春庆,李安辉.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32-03

收稿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金融脱媒中间业务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谈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分析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