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6-11-24梁玉林

2016年32期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策略

梁玉林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产品的创新日新月异,涌现出了许多非银行融资方式。融资再也不是传统上意义的由商业银行独家垄断,而开始逐渐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的趋势更加的显著。金融脱媒势必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强烈的冲击,从而影响其发展。本文简单阐述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一些重大影响,并试图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给出一些肤浅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引言

金融脱媒理论实际上与金融中介理论是密切相关的。所谓金融中介,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是指除了包括了商业银行外,还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以代理的身份通过证券市场为证券投资方和证券融资方提供证券发行、证券交易等服务;而狭义的金融中介就是指商业银行本身,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存款利息从资金供给方吸收资金,通过收取贷款利息将资金以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形式提供给资金需求方。“金融脱媒”的“媒”实际上就是指金融媒介也就是金融中介,但这里仅仅是指狭义上的金融中介,也就是商业银行。因此,所谓金融脱媒,就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近年来,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脱媒的程度愈发加深,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每个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长期以来,商业作为我国金融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居民存款、企业贷款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使得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活动的核心。然而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脱媒的现象日趋显著,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金融脱媒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流失

近些年,由于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由于这些新兴的金融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服务上都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更具优势,因此大量的资金流入到这些企业集团当中,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滋生出了许多庞大的互联网金融集团,像阿里集团旗下的余额宝,蚂蚁金融等互联网理财产品,这些大的企业凭借自身信誉及业务技术优势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极大的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大了银行的存贷款流失。除了互联网金融公司,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也给商业银行的存款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信誉,自身已经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板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这些以前都不得不向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大中小型企业,如今都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资金,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贷款。

(二)金融脱媒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比

息差收入一直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然而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大中型企业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开始绕开银行独自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进行融资,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较以前不断缩小,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开展一些新的业务来增加收入。这样就使得息差收入的在收入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越发加深,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所占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少。

(三)金融脱媒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

首先,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会导致其风险管理难度的加大。由于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的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开始自己通过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而不需要或减少了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为了保证其效益,不得不拓展其中小企业的市场业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信用水平远远不如大型优质企业,这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风险。并且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中关于利率、汇率等波动性较大的业务也肯定会显著增加,这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互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其次,客户管理难度增大。金融脱媒过程中,大型优质企业不再仅仅依赖商业银行的贷款,使得其在与银行交往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上升,甚至处于优势地位。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企业比以往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商业银行一旦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不能为其资产增值,不能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这些客户就会选择其他能为其解决问题的银行。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的难度增大,对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以往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和企事业单位的存款,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存款利率较以前有所降低并且波动性也比较大,使得大量存款开始流向资本市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打造符合客户利益的不同的资金投资规划,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重新把资金存款吸引进来从而应对金融脱媒产生的影响。

(二)调整客户结构进行以拓宽投资渠道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变得多样化,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信誉,自身已经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只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转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加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市场业务的开发,降低对大型企业的依赖,从而减小金融脱媒所带来的影响。

(三)拓展新的中间业务来提高非利息收入

通过拓展新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优化资金配置,减轻税负,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压缩了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了银行利润。如今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金融经济联系愈发紧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力争在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之前,抢占中间业务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办以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个人理财和银行信用为载体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抢占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减少由于金融脱媒带来的冲击。

四、总结

金融脱媒的产生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业银行应当努力降低这种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好它所带来的机遇,稳定自身发展。无论金融环境如何变化,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根据环境的变化,从客户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增强风险控制水平的条件下,扩展信贷范围,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成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自身本土优势,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更好的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在金融市场化、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屹立不倒。(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红业,刘博.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J].南方金融,2010(6)

[2] 宋旺,钟正生.中国金融脱媒度量及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10(2)

猜你喜欢

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