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6-03-28

残疾人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残联残疾人特色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7月8日,“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课题开题会在中国残联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华夏出版社、社会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残联研究室副主任郭春宁主持,中国残联研究室副巡视员、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厉才茂就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成果形式等作了简要介绍,与会人员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回顾了中国残联及中国残疾人事业走过的近30年不平凡的历程,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中国残联即将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及时梳理总结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命运改变的轨迹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能够启迪我们在新形势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审视过去,开创未来。会议充分肯定了中国残联开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和时效性,纷纷表示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特点特色进行及时总结是十分重要,也很有价值。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路径和成果等提出了建议。

在研究目标方面,残疾人事业作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有必要对过去3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性、系统性地总结,对未来发展提出前瞻性、科学性的展望,形成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重点方面,建议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特点特色进行总结,具体包括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政治保障、法律制度保障、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支撑、社会支持和组织保障等层次的内容,逻辑上要条理清晰,理论上要有所创新。

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会者提出通过梳理重要文献和各种资料,总结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借助可信度较高的数据资料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特别走访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领军人,邀请政界、学术界等知名人士,争取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从多层面、多角度阐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体系。同时,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比较,寻找发展差距,借鉴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未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在组织形式方面,建议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利用中央理论政策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的研究资源,发挥好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的力量,吸纳社会各方参与,采取专兼挂等形式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集中力量开展重大项目的公关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好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已经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究”的成果,将理论研究与学术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研究成果形式方面,专家一致认为要在2017年底之前形成几本有分量的出版物:一是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做系统的理论总结,二是对30年来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重大文献进行汇编,三是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

程凯副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理论、实践探索与残疾人事业始终相伴而生。以朴方主席为代表的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针对中国残疾人特殊困难和迫切需求开展的残疾人事业实践,已经进行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概括。同时,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理念探索和实践推动一直还在进行之中。2018年是中国残联组建30周年,30年来,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较为完整的全新社会事业,这也需要我们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系列研究成果来予以映证。程凯副理事长强调,这一重大研究项目给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提出了重大的任务,也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一定要广泛凝聚各方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的理论、思想、文化和制度,产出一批有分量的成果,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下一步在理论、实践和工作层面提供更好的指导,以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向而立之年的中国残联献礼。

猜你喜欢

中国残联残疾人特色
中国残联助残疾应届生就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特殊教育的新篇章
中国残联主席团部分副主席到信访办调研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