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识别与干预
2016-03-28刘静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刘静(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识别与干预
刘静
(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识别与护理干预.方法:对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筛查出脑卒中后抑郁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入选126名脑卒中患者,有48例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占36.92%.通过对44例卒中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识别;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我国脑卒中患者约500~ 600万,每年新发病例120~159万,年发病率120~ 180/10万.由于现代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or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5%~79%[2],卒中后抑郁情绪可造成卒中躯体症状扩大,同时导致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机能的减弱,从而加重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识别卒中后抑郁,早期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及恢复正常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 年1月住院的1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神经符合科病房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①首次发生脑卒中,经临床、颅脑CT、MRI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的世界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ICD-10器质性抑郁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分.排除昏迷、失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以往有精神病史者共筛查出卒中后抑郁患者44例,占34.92%.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1~82岁,平均(62.4±5.3)岁.疾病性质:脑梗死28例,腔隙性梗死6例,脑出血10例;抑郁程度: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32例,重度抑郁5例.
1.2方法
评定标准.HAMD-17<8分为无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SDS评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69分为重度抑郁.
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性格开朗、善于交流、语言表达清晰、经过选拔使用培训和相关心理学知识学习的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和护理查房,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后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诊断、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原发病的认知程度、对卒中后抑郁的认知程度SDS、情绪障碍的类型、遵医行为程度、神经功能状况、HAMD和SDS评分.
针对44例抑郁患者不同表现实施干预措施,确保干预的实效和时间,并建立有效的家庭干预支持系统.出院时进行一次评分和出院指导,在1、3、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内容包括抑郁程度评分、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指导和心理疏导.
1.3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和干预.护理人员要以稳定、温和、接受的态度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对于卧床的老年患者,护士在充分了解病情及家庭情况的前提下,应主动与其聊天,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抑郁情绪,使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能真正了解他.对于喜欢抱怨和挑剔、容易激惹和爱发牢骚、有沮丧或悲伤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与其相处或交谈时,应谨慎但不疏远和回避,找到适当的话题让其释放压力和不满的情绪,有意识让其余相同病种性格开朗的患者在一起交流,不断拓展交流内容和活动范围来改善情绪.对于有追求快乐愿望但由于病痛困扰而忍受孤独和寂寞致使产生悲观厌世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增加陪伴时间并轻柔按摩,也可播放旋律优美或患者喜欢的音乐及戏曲,助其放松肌肉、引导回忆和陶醉,改善心境和调整个性及行为方式,逐步增强自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原发病的相关知识及卒中后抑郁的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正确理解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调节是可以治愈的,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
建立家庭支持体系.不管在医院还是社区,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进行疾病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转归知识以及心理护理知识的教育,于家庭成员细致沟通并指导其参与护理过程,确保干预过程的连续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护理和干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①护理人员首先要有稳定、温和、接受的态度,必须有耐心,相信患者可以改变.②确保有效的护患沟通,抑郁患者因思维迟钝常言语减少和减慢,沟通过程中允许患者有足够反应和思考的时间,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其诉说,不可强行中断谈话.在语言交流的同时,重视非语言沟通作用,可通过眼神、手势等表达和传递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③交谈过程中要设法打断患者的一些负性思考,使其从负性情感中摆脱出来,培养正性认知方式.④要积极为患者创造和利用一切个体和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改善消极被动的交往方式,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心理应付方式.⑤鼓励支持患者建立生活信心,在适当的帮助下尽量做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及时鼓励微小的进步.
2 结果
126例的住院的脑卒中患者有44例合并卒中后抑郁,占总数的34.92%.44例脑卒中抑郁的患者通过住院观察和出院6个月的随访.7例轻度抑郁;32例中度抑郁的患者均精神状态恢复、情绪稳定;5例重度抑郁患者中,拒绝服用抗抑郁药物的1例患者情绪明显改善,3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情绪明显好转,1例脑梗死患者三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
3 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存在脑卒中后抑郁高发病率、低识别率、低治疗率的状况,尤其是中青年和卒中后残疾程度较重致使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患者,以及遵医行为不规范的患者,其抑郁程度更加严重.卒中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烦躁、缺乏主动性以及全身疲劳等症状,亦是脑卒中后的情绪反应.其产生机制为脑卒中破坏性病灶损害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递质大量释放,后继再-摄取、合成等代谢障碍并耗竭从而引发外,还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5、6].与此同时,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低下和工作能力丧失以及经济、家庭关系和社会负担等,均使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抑郁,使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延缓卒中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后的抑郁的评估、识别及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脑卒中抑郁的行为干预要从临床持续走向社区和家庭,形成规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多关注患者的思想动态,减轻不良反应和心理依赖,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家庭关系,促进身心康复,使其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余宗颐.神经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35.
〔2〕Gordon WA, Hibbard MR.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7, 78(6): 658-663.
〔3〕Schatzberg AF, Kremer C, Rodrigues HE, et al. Double blind,randomized comoarison rof mirazapine and paroxetion in elederly depressed patients [J].Am T Ggfiater Psychiatry2002,10(5): 541-550.
〔4〕Caldis EV, Gair RD. Mirtatzapine for treatmen of nausea induced by select6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J]. Can J Psychiatry, 2004, 49 (10):707.
〔5〕贡瑾,曹智刚.部穴区经皮神经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256-2257.
〔6〕管得宁,徐运,倪秀石,等.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08-1409.
收稿日期:2015-11-23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