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2016-03-28姚蓓郭书法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术英语跨文化交流

姚蓓,郭书法

(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安徽蚌埠233030)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姚蓓,郭书法

(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学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文章从增加医学专业英语课时量、注重医学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医学生中华文化输出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培养出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专门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医学院校;学术英语;跨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师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三个方面[1]。师资的国际化包括二个内容:一是本土教师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地用英语教授本专业课程,并有机会到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任教或从事科学研究;二是引进境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本校任教及从事科研,可以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科研理念及方法,并互通有无。课程国际化是指用英语开设学位课程,目标定位是留住本国知识精英,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学生的国际化,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本校学生走出去,以攻读学位、交流交换等形式,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招收国际留学生,充分利用本校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国际化,英语水平与能力的提高都是最基本的条件,否则其他无从谈起。

1 国际化背景下英语学习面临的挑战

1.1专业特点带来的挑战

从专业发展角度而言,医学院校大学生对提高英语水平与能力的需求相比其他专业要高很多。同时,随着高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知名学者、校友受邀到高校讲学,多以英语作为讲座或授课的语言。许多学生在听课时面临医学专业词汇匮乏、听力跟不上、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难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的医学高等学府学习西医。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数据,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学习西医的学生人数,仅次于学习汉语言的学生人数,在所有留学生在华学习专业(类)中排第二位。留学生在中国校园里学习生活,他们的出现对于我国在校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挑战

随着基础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刚入学的新生甚至不需要进行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学习就可以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2]。面对后续的英语学习,存在诸多迷茫和困惑,不知下一步该学什么?怎么学?公共英语阶段之后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许多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有的学校开设成选修课,有的学校专业英语考试甚至以开卷形式进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如果说在语言能力处于基础阶段时,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流技能,那么在高级阶段语言的工具性则会突显,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直接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或进行文化交流的学生而言[1]。基础阶段英语水平的提高,无疑为高级阶段结合本专业学习英语打好了能力基础,腾出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1.3新兴课程形式带来的挑战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些新兴的知识传播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如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公开课等。以慕课为例。全球比较成熟规模的慕课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和EdX,语言都以英语为主,正在增加其他语种[3]。学生在慕课的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直至最后拿到证书。这样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全部要以英语来完成。勿庸置疑,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的专业词汇量、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否则将寸步难行。

2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2.1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医学专业英语课时量

通用英语阶段开展分级教学之后,会有相当数量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能力通过四、六级考试,之后可以将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上。以蚌埠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通用英语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两学年共4学期,专业英语学习只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从学期比例来看为4:1。

在总共5学期的英语学习不变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分级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将这个比例更改为1:4或2:3,用1~2学期完成通用英语学习并通过四、六级考试,更多的课时留给专业英语学习。当然,由于各专业学生之间本身英语基础相差很大,势必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在这种情况下,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学习的比例或许只能是3:2甚至仍然保持4:1不变了。这种调整会给学校教务及承担英语教学的部门增加许多工作量,但对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2.2调整课程内容,重视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2007年,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较高要求的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听力和学术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更高要求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4]。对照这个8年前就提出的要求,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并不容乐观。

在这个阶段,教学重点可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专业学习、交流和研究的技能方面,如听学术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引用资料的能力,开展学术讨论的能力,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规范的学术写作的能力等等[5]。据此,建议在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阶段,重点开设医学学术英语听说、医学学术英语读写两门课程。听说能力的培训可包含以下几种基本技能:语音语调训练、口头展示能力、做笔记能力、学术讨论、辩论等。读写则包含:医学专业词汇扩展、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文体特点、医学文献翻译、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等。

2.3开展跨文化交流课程,提高中华文化输出能力

提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母语文化的输出一直未受重视。国内有些学者已开展了对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6]。在高等院校大量开展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今天,这种能力的缺乏无疑是很大的遗憾。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以增加独立课程或课内兼容的形式开展。另外,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在世界医学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还可以增加中医常见名称、现象的英文词汇与表达方式的学习,也有助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与实践负担非常沉重,因此也可以考虑利用网络平台,将这部分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传授。

2013年12月起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内容上做了微调,增加了翻译的比重,将原先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翻译内容上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部分,由此也可见国家从政策层面对培养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能力的引导。

3  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交流的渠道、类型和层次越来越丰富与宽泛。在这种形式下,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及时加以调整,将教学重心从通用英语转变至学术英语,重视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医学专业水平过硬同时又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0-96.

[2]张为民.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J].外语研究,2011(5):11-14.

[3]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7):30-3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6]朴玉,邹丽丹.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进展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71.

[责任编辑:束仁龙]

作者简介:姚蓓(1972-),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20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605);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jyxm1585)。

收稿日期:2015-12-28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146-0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术英语跨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铁“走出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