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表现和治理对策
2016-03-28刘张飞
刘张飞
(阜阳师范学院思政部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安徽阜阳236041)
论当前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表现和治理对策
刘张飞
(阜阳师范学院思政部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作出的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文章对当前存在的规避“八项规定”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强化学习教育、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规避;八项规定;学习教育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鲜明的工作态度和整治沉疴顽疾的坚强决心整顿党的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近两年来,“八项规定”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时间社会同感清新风气。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依然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在执行规定上“躲猫猫”,违规行为更趋于隐蔽化,规避监管手段不断翻新。这些都给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治理解决。
1 当前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的表象归纳
1.1手段多样化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和部门错误的估计落实“八项规定”必将同以往抓作风建设一样,最终变成“一阵风”,纷纷采取观望心态,阳奉阴违,使八项规定的“硬政策”在落实中遭遇到了“软抵抗”。但随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筑越牢,中纪委正风肃纪、查处曝光行动持续深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也频繁上演着一幕幕规避“八项规定”的“无间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些形形色色的“智慧”规避行为和各式各样“升级版”的违规手段层出不穷。如,送礼披上“隐身衣”,借助网络派送购物红包、电子礼品卡等;高档酒水换包装,将茅台等高档酒水装进普通的矿泉水瓶,以防“走光”;操办酒席“化整为零”,分批分次操办,甚至找人顶办;公款报账玩“变脸”,将各类公款礼品巧立名目,用“办公用品”等名义消化;公费旅游换“名头”,将借工作之名的游山玩水改头换面成“参观学习”、“学习调研”,等等。
1.2场所隐蔽化
“八项规定”中,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大吃大喝,公款消费的问题。规定实施以来,“舌尖上的浪费”明显得到遏制,但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规避的公款吃喝。他们低调奢华,将过去常去的高档宾馆、奢华会所转移到小巷深处、园林场所内十分隐秘的私人会所,甚至是“机关食堂”。这些消费要么场所十分隐蔽,要么外在装潢简单但内涵丰富,它们都会通过设定一定身份认定的模式将普通百姓拒之千里之外。此外,有些领导干部也格外谨慎,采取让司机把自己送到后公车立即返回、餐后再接的“人落车走”策略等,规避人民群众的监督,为公款消费、奢靡腐败提供方便。诸如各地频频曝出的“门脸很小,单间爆满的私人会所”、“农家乐里洗桑拿”、“流动车船里面打麻将”等怪异现象,不时刺激着社会的神经。
1.3形式主义化
面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和“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持久恒心,一些地方和部门也不得不积极的行动起来。但他们并没有认真彻底研读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而是在绞尽脑汁的“变通落实”,大搞形式主义,做虚功。如在整改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现象中,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通过虚增办公人数来减少人均面积以求达标;有的通过“多挂牌子、合署办公”来逃避检查。在治理公车私用方面,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规避“八项规定”也是大搞形式主义,怪招频出。有的用公款长期租用社会上的私人轿车为己所用;有的则将公车寄存在有利益牵扯下属机构和辖区企事业单位;有的以“用私车办公家事”为由,报销全部费用。此外,规避“八项规定”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形式主义,即“秀俭朴”。据媒体报道,某省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与村民同吃。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初衷是好的,但形式主义痕迹太明显,做秀意义大于实际。
1.4程序合法化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规定的问题处置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些地方和部门也由开始的“软抵抗”发展到了通过一些看似合理、合规、合法做法,谋求“程序上的合法”来规避“八项规定”。例如,在2014年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光明日报》记者在提问时就指出了,通过他们的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出现了通过制定宽松的“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合法的方式规避着中央“八项规定”。再如,一些的地方和部门一方面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严令禁止逢年过节滥发职工福利,另一方面却巧立名目,以差旅补贴、通讯补贴、党团活动补助以及评比表彰奖励等名义,趁机、变相发放福利。
1.5借口惯例化
惯性思维是一种定势思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决定着一个人行为举止。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公职人员日常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稳定且统一的工作模式、约定俗成的办事规则,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后,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依旧无法跳脱日久形成的“高接远送”、“酒桌办公”等惯性思维。加之,过去在中央和地方出台某些改进作风的文件精神贯彻中,有些基层单位和领导遭遇过“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却遭遇到上级领导‘冷脸’、‘穿小鞋’”等尴尬的“前车之鉴”,虽然自我内心对“八项规定”十分认同,但在实践中却不能完全放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总是以过去的老“惯例”、老“套路”出牌,甚至借口工作惯例规避“八项规定”。
2 当前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的原因探析
2.1学习教育不到位,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作风建设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既没有从党的作风建设的高度领会其精神实质,也没有从“八项规定”的政策出台并由政治局常委率先垂范的行动中洞悉其深刻政治背景和时代背景,盲目地凭自己以往的经验猜测,“八项规定”只是中央做做形式,喊喊口号,开开会议,作秀走过场、刮阵风而已,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学习上,总找各种借口“放一放”、“等一等”、“缓一缓”,未能及时吃透其精神实质,在思想和行动上难以形成高度一致的自律认识。
2.2制度执行不严格,贯彻落实谋求变通
中共中央“八条规定”出台后,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关规章制度。但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和特权意识”文化积弊和公职人员一贯的工作作风,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要么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极被动,等待观望,我行我素,无视制度规定的存在;要么阳奉阴违,竭力钻制度空子,心存侥幸,踏着红线不越线,大打擦边球,变着法子规避制度的约束。
2.3制度保障不到位,监督检查走过场
在我党历史上,曾多次开展过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活动,但很多时候确实存在了开始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结局热闹一阵、悄无声息。目前,“八项规定”也依旧局限于党的纪律层面,既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又缺乏严厉的问责和惩处细则,违规处理依据不够健全完善,约束力不强,因而,客观上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到位,缺乏有力监督检查的机制。少数单位甚至对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主体的职能都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形成了无人监督或纪检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消减了监督力度。加之当下一些地方和部门规避“八项规定”的手段不断翻新,场所更加隐蔽,使得监督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
3 当前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的治理对策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清醒认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的长期性复杂性,坚决打好改进作风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现象,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监管、查处规避行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
3.1强化学习教育,着力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
思想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凡思想作风坚定的领导干部,其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必定是过硬的。“八项规定”要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常态化、长期化、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就必须要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认识到位的问题。一是要思想教育系统化,着力从党性修养、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群众路线等方面,系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晒太阳,补好钙、锤炼党性,真正做到思想上更纯洁、政治上更坚定、工作上更务实、生活上更简朴,让作风建设的要求在党员干部的思想里生根发芽。二是要政治教育载体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反对“四风”为着力点,开展党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务必使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到认识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惩治沉疴顽疾的坚强决心和从严治党的气度魄力,自觉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转作风,谋事创业。三是要教育提醒经常化。各单位和部门要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定期分析研究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通过个别约谈、集体谈话等多种方式,经常性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提醒工作,教育引导其时刻绷紧纪律作风之弦,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坚守原则、坚定信念,杜绝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3.2注重制度建设,着力解决贯彻落实的问题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一场过程极为漫长,内容极为复杂的持久战、攻坚战。要使得“八项规定”不再是一阵风,务实有效,就必须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着力解决贯彻落实到位的问题,让好的制度为党的作风建设保驾护航。一是要把“八项规定”及其违纪违规处理办法写入党纪法规,清晰廓清违纪责任、处理办法,严明纪律,实行“零容忍”惩处,以刚性的制度确保“八项规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效避免贯彻落实中的观望态度、变通做法。二是要将中央“八项规定”与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八项规定”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具体的、细化的落实举措,重常态,以规范的制度推进作风建设的规范开展。如,安徽省在贯彻“八项规定”中,以规范公务接待为突破口,分别制定了《安徽省省直单位接待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具体领域的实施细则,对公务接待的就餐方式、陪餐人员、住宿标准等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便于操作,简单易行。三是要出台配套考核措施,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定期检查,公开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聘任、奖惩、晋升、辞退以及职务调整的依据,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培养、使用结合起来。
3.3完善监督机制,着力解决监督检查的问题
有效的监督,是“八项规定”得以贯彻落实,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的重要保障。各单位和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上级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八项规定”每一项工作就必须要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监督检查到位的问题,深入推进“八项规定”的长效开展。一是要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督查暗访机制,通过公开举报电话、网站、邮箱等,邀请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监督,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定期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让“八项规定”在阳光下落实,违纪违规人员无所遁形。二是要建立快速严肃处理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于群众举报、监督检查及明查暗访中发现违纪违规的线索,出重拳,严查快办;对于顶风违纪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三是要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坚决防止监督查处不力,大而化之,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存在。一经发现,要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严格追究主要领导责任,确保各单位和部门要把监督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党情、国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只有确保“八项规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参考文献:
[1]盘点部分官员应付八项规定“歪招”[EB/OL].(2013-12-05)[2015- 04- 11].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2/05/3180 4773_0.shtml.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审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报告[EB/OL].(2014-01-24)[2015-04-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4/c_11912 2483.htm.
[4]各地贯彻八项规定重在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3-06-20(1).
[责任编辑:周芳]
作者简介:刘张飞(1980-),男,安徽枞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A810007)。
收稿日期:2015-08-05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06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