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6-03-28张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口译应用型

张娟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张娟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从我国当前口译人才培养结果现状入手,对当前我国在口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产学研相结合这六个方面尝试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为当前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需求;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岑建君认为“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问题,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1]。可见,培养模式不再仅仅是关系到教育的问题,更是关系的我国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1 我国当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口译这门课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哪怕是MTI口译方向学生毕业后也很少能直接胜任真实的口译工作,甚至在各种口译大赛频频获奖的学生一旦面临真实的专业领域的口译工作也会变得束手无策,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中国译协在调查报告中曾经提到目前国内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市场需求确实存在脱节现象,专业技术翻译人才短缺。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的口译人才,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不得不令人扼腕痛惜。市场上亟需的往往是某一领域的口译人才,比如化工、冶金、能源、医疗、建筑、通信、航空等等这些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口译人才。恰恰在这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口译人才几乎一片空白,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翻译专业人才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的重要问题[2]。如何我国培养更多的社会急需的优秀口译人才,以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是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当前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口译课程,大面积地培养口译人才,但培养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堪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口译人才培养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所致。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上需要什么职业、什么行业、什么领域的口译人才,二是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领域中,口译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能力。

我国当前口译人才培养实行的是通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方案,既没有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也没和特定职业需求相结合,所以导致我国当前不论是985、211重点院校,还是二本三本的普通院校,它们的口译人才培养目标、口译课程设置、口译教学模式及教材等都几乎是一样,毫无自己院校及当地特色。似乎它们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能为各国元首或国家领导人服务的高端口译人才,可是有多少人能有幸成为首脑们身边的译员呢?很多院校口译课程开设年级与开设时间也差不多都是一样,都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课时每周两学时。除此以外,口译教学模式也都是千篇一律,口译教材也都大体雷同,其内容大多都是些政府要员的发言,官方色彩较浓厚,教学内容大多只涉及口译技能,几乎不涉及某一行业口译职业技能,如如何同翻译客户和翻译公司打交道,如何进行翻译项目管理,译前如何准备,口译收入、口译成本等。甚至有很多口译师资及设备都很欠缺的院校盲目照搬口译教学经验丰富院校的培养模式,也匆忙上马开设口译课程。对此,冯建中曾指出“我国翻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办学模式趋同,相关院校在目标定位、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同小异,造成‘千校一面’的趋同现象”[3]。大学普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相同规格的人才[4]。目前口译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泛化,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趋同,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满足不了不同行业口译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2.1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上,应关注口译职业需求和职业口译员的素质培养,以职业口译员的标准为培养目标,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机制。熊兵曾指出,“国内翻译教学大都以通识翻译教育与培训为主,较少开设具有较强专业化特点的翻译课程,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某些专业领域的翻译要求,也造成国家在某些专业领域里顶尖翻译人才的匮乏”[5]。的确如此,凡是学过口译技巧的译员,一般都能做些专业性不太强的陪同口译工作,然而,真正能从事市场急需的专业领域的口译人才却甚少,市场上急需的恰恰就是专业领域的口译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在专业领域对外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要转变口译教学理念,让口译教学与社会职业需求及市场需求接轨,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满足今后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才能避免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各有侧重,地方院校应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来确定培养何种职业口译人才,不宜跟风,如理工科高校适宜培养汽车、通讯技术、航天科技等不同职业口译人才,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院校应着力培养旅游口译人才。

2.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明确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总体上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技术和职业素养等。传统的口译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几乎完全脱节,很难培养出社会亟需的口译人才。大多数口译教学只是忠实于教学大纲,以完成教科书和教学计划为目的,口译教师几乎不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与社会职业需求相结合,必定无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职业口译人才。

吉尔认为:“职业化翻译革新了人们的翻译观念,对职业翻译来说,翻译活动更多地依赖于意图、利益和权力关系,远远超出单纯的语言问题”[6]。除了教授学生口译技能及专业语言知识外,还要教授学生的从业职业技能,如如何同翻译客户和翻译公司打交道,如何进行翻译项目管理,译前如何准备,以及口译收入、口译成本等等,能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面向市场,胜任相关领域的口译工作。教师有必要经常带学生去观摩真实的口译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的口译环境,同时也让学生熟悉整个口译流程,从接单到译前准备,再到最后完成口译任务领取报酬。同时还有必要讲解实际口译工作中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口译工作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

熊兵曾指出,“美国的翻译教学通常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翻译在美国普遍被视为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并非一种单纯的技能”[5]。由此可见,美国翻译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口译也应视为是一种职业,而非一种单纯的技能,因此,口译教学应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而非仅仅只传授口译技能,且还要与职业紧密结合。

口译教材、口译训练的材料也应根据各自的专业来进行选择,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真实的口译材料,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所带的班级进行自编教材,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所调整变动。

2.3教学师资

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口译教师参加各种社会口译实战,以增强教师的口译实践经验,同时鼓励具有丰富口译实践经验的口译员来校兼职,分享他们的职场经验。要建设一支由高校教师与职业口译员共同组成师资队伍,长期聘请口译职业人员来校任教,建立专职和兼职口译教师相结合的师资制度。口译职业人员对口译市场行情十分了解,知道市场上哪种职业哪种行业的口译需求量更大,聘请口译职业人员任教,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此外,由于擅于不同专业领域的口译师资相当匮乏,所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口译教学得由两名教师共同完成,其中一名为英语或其它非通用语口译教师,另一名为外语水平较高的各不同领域的专业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口译技能的传授,又保证了专业领域术语表述的正确性与规范性,为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市场打下基础。

2.4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应在提倡启发式教学及互动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采用其播放音频视频的功能,还要利用其录制音频视频的功能。其次,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例如利用MOOC、UOOC平台,尤其是师资欠缺的院校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借鉴口译教学资源丰富院校的相关经验,指导学生口译训练,帮助学生跟社会职业需求接轨。

另外,打破只对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或其它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开设口译课程的格局,也打破年级的限制,在全校其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招募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口译爱好者,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及爱好,以及各学校办学的专业优势及特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习者自身的外语基础及兴趣爱好,分别开设不同领域的口译课程,且不仅局限于英语口译课程,还可以尽可能开设不同小语种口译课程,并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或编写教材以及确定考核方式等,以确保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地掌握将来工作所需的口译能力。

2.5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学目标,不同职业的需求,对学生每次课的口译表现情况做记载,并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二是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以市场检验为标准,即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如何,要把教学质量评价与就业市场、职业需求相结合。因此,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评价,要和口译市场职业需求相结合,不能脱离于职业需求,一味拘泥于象牙塔式的评价方式。

2.6产学研相结合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是加强实习平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要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广泛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如校企合作等[7]。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学校与各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各部门实习,还可以邀请口译行业资深人员来校讲学。最好能实行双导师制,可以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译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和一些翻译公司进行长期合作,翻译公司经常需要一些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口译人才,学校可以向翻译公司输送不同职业的优秀口译人才,并将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口译学员派到翻译公司实习,同时聘请翻译公司里不同职业不同领域里的资深的优秀的口译人才来校讲学任教。

3  总结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不仅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产学研相结合这六个方面尝试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为当前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岑建君.转变思想观念,再创一流业绩[J].外语界,1998(2):2-4.

[2]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40-44.

[3]冯建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研究[J].外语研究,2013(1):66-69.

[4]黄里云.试谈高端外语翻译匮乏呼唤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学术论坛,2007(7):179-182.

[5]熊兵.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J].外语界,2011(1):87-96.

[6]达尼尔·吉尔.笔译训练指南[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7]易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4(30):36-41.

[责任编辑:束仁龙]

作者简介:张娟(1982-),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06-18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143-03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口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