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文识字教学探析*
——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

2016-03-28沈玉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字形生字识字

沈玉桃

中小学教研教改

溯文识字教学探析*
——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

沈玉桃

传统识字课堂教学的字形分析法习惯把识字定位于阅读和习作教学的工具,以识字的速度和数量为目标价值。溯文识字强调追本溯源,彰显“文”“字”根基,按造字法分类教学意在拓展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识字素养。识字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体悟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过程。

识字教学;溯文识字;造字法

文字,《说文解字》的序言如是说,仓颉造字之初,“依类象形”称“文”,“形声相益”称“字”。于是,汉字也就分成“文”和“字”两类,“文”表示象形和指事字一类,即独体字;“字”指以“文”为本衍生出来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即合体字。

从具体的识字教学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最重视、用时最长的是对字形的教学。教师在教生字时最常用的一句提问语是“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或“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学生分享自己记字的方法。使用频率最高的记字方法是“加一加”(运用熟字加笔画、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等)和“换一换”(包括换笔画、换偏旁、换部件等)。对于一个合体字,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接将几个熟字加在一起进行识记,其次就是用已学过的熟字替换某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对于独体字,则用数笔画或加减笔画的识记方式为主。

教师在各年段课堂中引导学生的识字策略是不同的,第一学段侧重图片感知、联系生活实际、拼音识记、编记顺口溜,注重笔画笔顺的传授,第二、三学段则以偏旁部首、工具书的使用、辨析形近字、同音异义字以及理解近义反义字为主。但总的来说,识字方法比较单一,学习过程缺少乐趣,文字少了点“文化”,往往容易陷入“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困境。

一、识字教学课例

现以人教版(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的第四课《日月水火》为讨论课例。这是典型的识字教学,学习内容为8个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每个生字均配有小图和相应的甲骨文。

下面是生字“日”“月”同课异构的两个片断。

教法一。在课堂导入阶段,先出示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提问学生有没有认识的,是怎么样认识的。接着出示与生字对应的图片和象形文字,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具体步骤:首先出示与生字对应的甲骨文和实物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汉字的图片,提示学生图字结合,并提问:“字和图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己或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发现联系之后,教师教读拼音,进入认读生字环节。在这个环节,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学读:老师教读、点名读、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练读:自主练读、小组读、带(不带)拼音读;竞赛读、开火车读。熟读后检验学习效果:完成书上“我会连”;找一找,下面哪些字我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可利用卡片或编写儿歌帮助记忆)生活识字:你在哪里见过今天学习的生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巩固生字之后,教师在田字格范写,讲解笔画名称及笔顺。学生明确要点后,课上练习生字书写,同桌小组评价,全班交流点评书写效果。

教法二。象形文字的最大特点是描绘直观事物,在教学中,第一步用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关注,对生字产生直观印象。太阳(生字“日”)和月亮(生字“月”)是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教师用图片导入教学。第二步,帮助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出示“日”“月”两字的甲骨文,并告知学生“这是汉字最初出现的样子,是甲骨文”,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引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以形释义。教师出示写有“日”“月”两字的幻灯片,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然后对比两字和图片对应的甲骨文,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以此达到了解生字意义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出示生字和对应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再次感知,用易懂的语言引出象形文字的概念,同时补充一些课外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检测教学成果,并练习生字的书写,巩固记忆。

依据“六书”,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造字法。不同的造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象形字是最容易溯“源”的一类文字。

上文课例中,教法一虽然有联系到象形文字的特点,但只是停留在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讲解什么是象形文字,也没有从象形字自身的特点去分析目标生字,依旧遵循拼音、笔画、书写的套路去教学,脱离了生字本身的特性,学生只能机械记忆。教法二教师借助插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充分发现字形的特点理解生字,注重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象形文字,建立甲骨文和简写汉字的联系,让学生看到字形就“自动”联想汉字的意思和写法。

二、溯文识字教学策略

1.摆正教学目标。传统的识字教学强调知识目标,关注点聚焦在汉字的“音形义”,强调字音、字形、字义的“三达标”,教学过程重在指导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架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力求做到以汉字的形体美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汉字学习,喜欢汉字学习,愿意主动学习汉字,继而产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博大文化智慧。可见,其中所倡导的识字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汉字符号记忆过程。汉字承载着“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去理解汉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传承汉民族文化。

2.选择教学内容。如汉字“鸡”,学生爱用“加一加”的记字法:“又”是一只“鸟”就是“鸡”;汉字“告”,学生爱用猜谜顺口溜,一口咬掉牛尾巴就为“告”。殊不知,“又是一只鸟”和“鸡”本义已大相径庭。鷄从鸟,奚声,以鸟会意。像这种脱离汉字之源的“合字”“拆字”记忆法,忽视了汉字所蕴藏的文化。教师在组织识字内容时,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追溯汉字本源,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解记忆,达成识字教学目标,实现汉文化的熏陶。教学不只是课程容量的简单增加,更具情感态度的叠加效应。课堂会因此厚实起来。识字教学的内容虽然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规定的“分内事”,但教师的再创造能帮助学生从单纯记忆生字的音形义到喜爱汉字并真正理解汉字文化的飞跃。

3.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偏重于“教”,教师单纯对字的剖析讲解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溯文识字倾斜于学生的“学”,教师在学生认知基础上选取盲点、漏点突击,提供脚手架式的汉字文化知识资源,鼓励和协助学生去发现生字的“根”、思考生字的“源”,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找到掌握生字的快乐,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三、反思与建议

汉字是三因素(音、形、义)的统一,识字教学涵盖字音、字形和字义三方面,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音形相联—— 以读促识,让学生单独识认,避免各种“外援”;形义兼顾——字形与字义并重,以析字形探字义;音义结合——联合语言环境识字用字,使阅读习作成为检验识字效果的阵地。

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按造字法将其分类,按照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施教。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某一类字的特点有整体了解,并且掌握学习该类字的不同方法,在遇到新的生字时能够按不同方法识记和理解。

1.象形、指事字教学:图文对照。象形是最原始古老的造字方法,用线条来图示事物。随着需要表示的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抽象,聪明的古人便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具有表义性质的符号,这就有了指事字。教学象形字和指事字时可根据直观性原则,将文字的字形图、象形图或利于理解的其他图画与该字进行对照,强化汉字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识字,分析图形与字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使识字变得具体实在,可观可赏,变字形的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加深学生对形义的理解。

如,学习生字“木”,教师应打包“本、未、末”三字组合一起开展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木”字,“木”是树木的意思,“木”的底端加一小短横就代表草木的根,“本”最初就表示“树的根部”;在树梢上加短的一横,表示树木上端的嫩叶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采摘,所以“未”是没有的意思;在“木”字上加长长的一横,就好像树木的枝叶末梢已经长得伸出来了,所以“末”的本义是指末梢,引申出事物的尽头、结尾的意思。结合甲骨文图片,将四个字放在一起辨析之后,学生不仅不会写错,还明白了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了解这四个字的渊源,丰富了汉字知识。

2.会意字教学:分分合合。会意字指一个汉字字形由两个或更多字符组合,其意义是组合字符的意义合成。会意字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会意,通过字符的组合来表意,如“宿”字像是一个人在屋里睡觉,就表示住宿的含义;另一类是以义会意,将字符的含义合起来表意,如“林”字就非常典型,两个“木”表示树木繁多,合起来就是树林的意思。人教版小语教材中大概有400个会意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字形表意的特点,运用拆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意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感悟汉字所承载的民族思维特点。

3.形声字教学:物以类聚。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在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数量最多,有效掌握形声字的类型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应根据部类进行分类教学,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区别形近字,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数量。

教师应适当地综合和引申课内的生字,以一个生字串讲多个,如,“载、栽、裁、戴”“浇、烧、晓、绕、翘”“巴、爸、把、吧、芭、靶、疤”等。要有全局观念,不要局限于“课本给什么就教什么”的思维定式。

象形文字取“象”的意念,体现了直观的思维表达方式;会意字、指事字的以形释义正是典型“观物取象”思维的反映;分类的汉字教学体现的是类推思维;汉字不管怎么拆分结构,都要从整体上理解含义,是整体思维的体现。汉字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体悟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过程。只有把握文字自身最根本的特点进行溯文教学,才能“优雅”地行走在汉字教与学的路上。参考文献:

[1]许慎(汉).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1.

[2]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白洁.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识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贾云霞.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黄亢美.根的寻觅与守望[J].人民教育,2010(7):50-53.

[6]郑国民.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内容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2(11):10-14.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23.22

A

1671-6531(2016)12-0072-03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文化视角下汉字教学的研究”(1201553250)

沈玉桃/广州市荔湾区葵蓬小学高级教师,硕士(广东广州510370)。

猜你喜欢

字形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