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与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
2016-03-28阮李全陈茂礼
阮 李 全 陈 茂 礼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论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与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
阮李全1陈茂礼2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331)
川陕苏区曾被毛泽东誉为“第二大苏区”,历史地位显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川陕革命老区至今依然贫穷落后,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扶持的贫困革命老区。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态资源丰富是老区发展康养产业的后发优势,康养产业有望成为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养老服务;农村康养产业;发展
党中央高度关切革命老区的振兴和民生发展。川陕革命老区经济落后状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推进的重难点,是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点。改革开放带来了丰硕财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及老龄化趋势的增强,康养产业应运而生,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川陕老区冲破传统局限、促进区内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川陕老区具备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适宜发展康养产业。而康养产业作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新趋势,理应成为川陕老区发展服务业的优先选择。然而,目前康养产业仅在我国攀西地区、北戴河新区等部分试点,存在经验不足、标准不明、路子不清等问题,川陕老区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必要性与历史机遇
(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必要性
振兴川陕革命老区,必须振兴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川陕苏区曾为扭转革命局势、拯救中国红军、保存革命火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意义重大。
1.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1]249其“大”体现在“赤化”根据地面积大,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数量大,“在不足一年之内,已经在二十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已经发展了十倍以上的红军队伍”[1]249。其次,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1]249,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充当“宣言书”,为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和壮大当“宣传队”,为革命星星之火燎原作“播种机”。第三,川陕苏区是根据地及红军长征战略物资的重要依托,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和兵力补充。川陕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有32万川陕儿女先后加入红军队伍,26万余英灵长眠于大巴山,还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磨砺出大批领导骨干:“新中国建立后授衔的红四方面军有400多名”,“27名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军”,“128名省部(军)级以上干部”[2]11。习总书记指出:“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3]要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川陕革命老区滞后的经济发展现实已成为制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凸显部分,成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以来,川陕革命老区曾经的“优势”转化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经济社会发展上并未取得与“全国第二大苏区”相匹配的成绩,还贴上了贫困地区的“标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4],是将战略的普惠性推及农村、遍及革命老区、覆盖贫困地区的小康。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老区”[3]。2016年初习总书记又重申:“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3]“承诺”要落实到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小康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攻坚克难,让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跟上全国的发展节奏,既是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历史机遇
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也事关国家扶贫工作和西部崛起的成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为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帮扶政策。
1.西部大开发与国家扶贫政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将川陕革命老区定位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重点生态区”,特别是针对川陕老区“特殊困难地区”要“编制实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5]。在此背景下,《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得以启动实施,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也得到国务院批复,关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研讨和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布的有序推进。2016年“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包括川陕革命老区在内的重点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各方也在极力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之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将秦巴地区列为国家扶贫主战场,给予重点扶持。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2015年底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表明了党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川陕革命老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机遇。
2.生态文明建设与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指导下,继而提出了符合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科学发展观理念,并将绿色发展作为理念写入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党中央大力倡导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生产,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扶贫工作中,强调要在“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6]的指导思想下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曾为摆脱贫困现状而一味追求片面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甚至物极必反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扶贫工作要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的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由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带来经济“红利”。
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受多重根深蒂固的因素制约,但老区自然优势却得天独厚,川陕革命老区借助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具有将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为老区产业新引擎的后发优势。
(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制约因素
想不到那么穷,想不到发展得那么差,想不到群众那么困难,是四川扶贫办副主任陈华亨考察川陕老区发展状况后对该区贴切的描述,川陕老区贫困现状积重难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制约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经济地理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川陕老区振兴的最大障碍,首当其冲便是地处山区、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在革命战争时期这些是难得的地理和战略优势,而如今却切断了川陕老区经济发展的通道,削弱了川陕老区承接东中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对外界的影响力。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是另一症结。川陕老区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人均生产总值水平远低于国家和全省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老区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依附性大;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财政困难,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缓慢,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人才稀缺和流失。
2.制约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思想政治因素
川陕革命老区“长年累月被封闭在一村一乡、一山一沟内,从而形成了保守、愚昧、固守传统、不思脱贫等贫困文化特征”[2]16,“小农经济”思想及长此以往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产业分析和路径选择
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尤其是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为川陕革命老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契机。
1.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路径的产业选择
川陕革命老区地大物博,作为国家生态资源富集区,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的潜力和优势。随着小康社会的普及和全球低碳经济的推广,人们大力提倡生态、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川陕革命老区可因势利导开发绿色农产品、天然有机食品、特色种植业等独具一格的现代农产业,将绿色农业打造为产业链长、附加值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以冲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其次,川陕革命老区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为川陕革命老区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契机。川陕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升级可将红色旅游与民族历史文化、美食文化、生态养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别开生面的红色旅游业。第三,川陕革命老区的高森林覆盖率、高质量空气净化度、高历史人文气息、冬暖夏凉等不可多得的环境优势,将使川陕老区成为崇尚养生、养老群体颐养天年的最佳选择。
2.川陕革命老区农村康养产业的引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7],服务业发展升级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是大势所趋。早在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示,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强调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川陕革命老区务必审时度势,加快跟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8]。近年来,康养产业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进,结果表明康养产业具备转变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潜力和趋势,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清新怡人等自然资源优势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川陕革命老区于此独具竞争优势。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既能融会贯通绿色农业、能源工业、红色旅游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能周全民生事业,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农村康养产业对于川陕老区脱贫致富可谓水到渠成、一举多得。
三、川陕革命老区发展农村康养产业的可行性
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龄化远超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将使“银发经济”“银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目前,农村康养产业逐渐成为迎合老龄群体生态健康养老理念的新兴产业,为川陕革命老区带来发展机遇,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有力支撑下,农村康养产业将成为促进老区振兴的“产业新星”。
(一)市场需求
早在2000年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7%的老龄化标准线。“十二五”期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增加至2.21亿,预计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9]。自1978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大于城市,“空巢”现象尤其普遍。因此,我国“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9],养老服务产业方兴未艾,川陕革命老区发展养老服务业市场广阔。
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弊端凸显,以健康养老为理念的机构养老模式日新月异。社会压力大、家庭结构小等社会因素削弱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能力。而社区养老模式往往因“政区”不分,缺少法律体系的支撑和保护,配套设施不齐全,服务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不能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养老服务要求。机构养老努力规避前两种养老模式的弊端,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故其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青睐。川陕老区大可一马当先,在以农村康养产业为主的机构养老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
就老年人自身而言,随着知识型老年群体的增长和老年人经济实力的提高,老年人不再受传统养老观念的约束,强调生活独立并期望实现自身价值。从客观上看,老龄人更倾心于安静、自然的生活环境,而养老与农业休闲相结合的生态养老是最理想的健康养老模式。川陕革命老区的秦巴走廊隔离了东中部商业城市的繁杂与喧嚣,自然环境幽静雅致、绿色农业百废待兴、生态产业蒸蒸日上,实为创办农村康养产业的最佳选址。
(二)政策优势
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2006年国家针对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农村老龄问题加剧,养老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照料服务需求迅速增加等老龄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意见。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国务院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将养老服务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事业,要求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2年民政部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指示下,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拓宽资金渠道。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2016年初,民政部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应对十三五期间日趋严峻的老龄问题,随后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专门章节规定了“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以及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资源优势
“生态康养产业的内在属性,决定其发展具有显著的自然垄断性和不可移植性,它立足于大自然对一个地方的特殊偏爱和恩赐。”[10]川陕老区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50%[2](25),生态资源丰富,素有“中华绿肺”的美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地势优越区域气候温和,天然药膳养生食品闻名遐迩,是老年人宜居佳地。川陕老区由洁净的大气、土壤、水质覆盖,境内“峰奇、石怪、谷幽、水秀、水绿”[2]23,充分诠释了绿色、养生等现代健康理念。根据李后强教授提出的“六度理论”,即“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六个重要维度”[11]213。川陕老区正符合这六个方面的指标,十分适宜发展生态康养产业。
川陕革命老区历史人文气息浓厚。川陕老区人民敦风厉俗、勤劳质朴,一直秉承着儒家尊老爱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老区富有承载厚重历史的古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还有体现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精神的红色革命文化,更有展现民族特色的石窟艺术、文学艺术等等。厚重的历史人文使川陕老区具备了发展康养产业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愿望的又一重要条件。
川陕革命老区蕴育着不朽的川陕苏区精神,它“是红四方面军和苏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精神意志力一旦与生产力相结合,就会变成综合竞争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2]28。川陕苏区精神是激发川陕儿女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老一辈人对红色精神甚为亲切,能引发老年群体的精神共鸣,促进老龄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情操的陶冶。
四、川陕革命老区发展农村康养产业的构想与策略
健康是人生存的基础,养老是我国社会当前的焦点问题。川陕革命老区的农村康养产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业与农村特色的大胆结合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当务之急是为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找准方向,找对路子”。
(一)落实国家扶贫养老政策,创新地方康养产业政策
我国康养产业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政策体系还呈碎片化状态,专门针对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有待成熟。目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已经为康养产业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川陕老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落实“十三五规划”,结合老区实际建立“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服务体系”[8]。国家和川陕两地通力合作,继续出台和完善促进老区农村康养产业发展的国家和地方的专项政策文件。与此同时,老区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
(二)借鉴“医养结合”模式,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健康老龄化是每一个家庭的强烈愿望,身心健康是老年人保持独立和生活自理的前提。医养结合“讲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功能整合”[12],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新兴养老模式,既有养老服务功能又有医疗保健功能。川陕革命老区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本区实际统筹老区内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农村健康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并在健全医疗保险机制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多样化商业健康养老保险产品、服务,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农村康养产业的突破口。
(三)依托生态养老优势,打造特色养老产业群
根据国内外经验显示,办得再好的单一养老产业很难得以发展,唯有率先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老产业群。自然环境优渥是川陕老区发展农村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首先,川陕老区可利用高森林覆盖率的优势,形成以森林为主题的农村康养产业群。绿色森林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森林医疗、森林健身、森林沐浴等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形成一种具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庞大产业集群。其次,老区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的风情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回归自然田园的农村健康养老体验服务,打响特色农村康养服务品牌。第三,老区充分运用物产丰富优势,促进农村康养和红色旅游等服务业的联动发展,鼓励相关企业打造特色服务业品牌,繁荣第三产业消费市场。
(四)实现不同产业联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地处秦巴山区的川陕老区,其康养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产品质量好、物产资源丰富是老区农村康养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老区要为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扎牢经济基础,就要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改变老区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模式,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提高老区农业的产业地位和对外影响力;通过开发绿色食品,积极培植和开发对接康养服务产业的老年中医药、药膳、老年保健品;在发挥老区农村“主业”功能基础上,还要通过整合老区“红”“绿”资源,开创红色生态旅游品牌,并巧妙糅合绿色农业、加工业、红色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不同产业,打造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并形成产业链[13]。
(五)培养康养专业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性产业。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服务行业,专业人才是关键[14]。川陕两地要重视对康养人才的培养,贯彻2014年国务院九部门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强化对康养产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积极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共赢之举”[15],不仅能破除养老难题,还能使健康养老产业占领新的制高点、开辟广阔市场。
[1]毛泽东.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R]//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
[2] 成良臣,傅忠贤.川陕苏区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5-01-24.
[4] 赵振华.正确理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求是,2015,(9).
[5]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十二五”(2011—2015)规划[Z].2012-02-21.
[6]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Z].2015-12-07.
[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2007-03-19.
[8] 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N].人民政协报,2015-04-03.
[9] 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Z].2011-09-17.
[10] 李后强,廖祖君.生态康养看攀西:以“六度理论”为衡量指标打造同心圆圈层发展体系[J].当代县域经济, 2015,(4).
[11] 李后强,廖祖君.生态康养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12] 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3] 李建伟.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挑战与路径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3).
[14] 黄琴.我国老年人监护评价机构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6,(6).
[15] 崔炜.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共赢之举[N].中国社会报,2015-05-08.
[责任编辑:刘力]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Shanxi Revolutionary Base of the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Health Industry
Ruan Liquan, Chen Maoli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Sichuan and Shanxi was praised by Mao Zedong as “the Second soviet”, significant historical statu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But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still poor and backward, also was listed as a national key support the poor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13th Five-Year.In the aging of the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servi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Sichuan Shanxi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Health car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industry to lead the old people out of poverty. Because of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is the old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advantage.
Sichuan Shanxi revolutionary base; develop vigorously; pension services; rural health industry; develop
2016-05-21
阮李全(1977-),男,广西陆川人,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要成员,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陈茂礼(1990-),女,四川自贡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演变轨迹和内在逻辑研究”(批准号:2013QNMK06)。
F3
A
1673—0429(2016)04—00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