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萧红的“后花园”情结

2016-03-28孙湘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后花园萧红

孙湘婷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论萧红的“后花园”情结

孙湘婷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萧红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对童年家中后花园的详细描写,可见其对后花园的感情之深厚。“后花园”的表意功能主要包括自然的轮回与更替,以及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后花园”不仅仅是萧红的写作素材,更成为她一生的精神归宿和栖息地;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家园,更是萧红一生的情感家园。

[关键词]萧红;“后花园”;表意功能;精神归宿

萧红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对童年家中后花园的描写,如《后花园》《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北中国》等。这些小说共同构成了一幅后花园四季的景象,不仅有美丽而时时变化的景色,还有陪伴她童年生活的最亲爱的祖父。童年的后花园生活对萧红的一生及其创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后花园》除了描写后花园的景象,还写了磨倌冯二成的故事。冯二成喜欢邻家的女儿,却不敢表白自己的情感,哪怕是看一眼也是担心的。邻家的女儿出嫁后,他在落魄的时候又结识了王寡妇,与她举行仪式性的婚礼后生活在一起。老婆孩子死后,他又回归一个人,依然在磨房中平静地过活,只是后花园的园主换了人而已。《家族以外的人》主要描写家中仆人兼管家有二爷的一系列故事。通过对一个个事件的描绘,展现人物的外貌和性格。有二爷是除了祖父外对萧红最好的人,他给予萧红的爱与关怀陪伴她度过童年的岁月,因此萧红在叙述有二爷时运用了温情的笔调。《小城三月》主要讲述翠姨和哥哥的朦胧爱情故事。哥哥是在哈尔滨读书的学生,而翠姨是没有读过书的乡下女子,二人身份的悬殊也预示这份爱情的无疾而终。故事的描写离不开环境的烘托,此时后花园衰败的景象正反映了主人公心境的悲凉。《呼兰河传》第三章专门记叙后花园的景象,里面人数众多,包括“我”爱的祖父和有二爷等人。《北中国》主要记叙小主人离开家后,家族的逐渐衰败以及老主人由正房到后花园的移居过程,通过家族势力衰弱展现国家的衰亡。

萧红的悲惨经历使她更了解普通人民生活的辛酸,所以她的小说总是立足于普通百姓,关心他们的疾苦,展现他们的命运变化。有的小说直接描写后花园中的景象,寄托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而有的小说是在故事的叙述中穿插对景色的描写,以烘托感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萧红描写“后花园”的作品都是独具魅力的。它们共同谱写出一首歌,这歌声余音绕梁,几乎贯穿于所有作品,构成萧红挥之不去的“后花园”情结。萧红的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多通过对片段的描述展现最真实的生活,甚至通过儿童的视角与语言来切入生活;同时通过景色描写来烘托环境气氛,描写景色的语言也不以华丽取胜,而重在展现生活和人物。

一、“后花园”的表意功能

(一)自然的轮回与更替

生命都有一个轮回的过程,自然也是如此。春去秋来,繁荣之后的衰败,衰败之后的再度繁荣,如此周而复始,自然轮回不停歇。《叶子》中有对后花园的描述:“第一个五月,蝴蝶兴高采烈地飞,叶子兴高采烈地追;第二个五月,蝴蝶依旧兴高采烈地飞,叶子却坐在树下,满腹幽思地看着蝴蝶飞。”读者从这样的描述中,可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悲伤的。这样的景色描写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唐人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景色长在,人不长在。寥寥几句描写,便将叶子的心境烘托得恰到好处,读者也会不自觉地感同身受。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主要长篇作品。祖父带给她生命中的第一份爱,《呼兰河传》第三章详细描写了我和祖父的相处过程:有后花园的玩乐,有祖父对“我”最初的教育——背诗,有储藏室的探宝,等等。祖父的陪同玩耍增添了童年的乐趣,也使其有了不同的一抹亮色。《叶子》记叙的是高小时家中的后花园,并且描绘了一段童年的凄美爱情故事。这篇小说写于1933年,萧红和家庭断绝了关系,未婚夫汪恩甲不知去向。面对国土沦丧、家人隔绝,萧红通过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影射当下生活的艰难。《小城三月》记叙了初中时家中的后花园景象。《后花园》记叙的是离家多年之后对后花园的回忆,全篇充满童真和童年的快乐。《北中国》描绘的是家族败落后的后花园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断裂。花园的主人由正房被挪到后屋的房间,后来又被藏到凉亭,主人被边缘化的过程折射出家族的衰落和国家的衰落过程。

童年和兰哥的朦胧爱情带给萧红最初的伤痛,而少年好友翠姨和小团圆媳妇的死亡又使她充满对美好生命的惋惜之情,这使她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早熟和早慧。纵观“后花园”系列文章可以看出,除了祖父之外,萧红童年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关爱,父亲的冷漠、后母的忽视、祖母的严厉,使她体验到了人世的不公和残酷,生命的短暂与易逝也培养了她敏锐的感情。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追求也许仅仅是满足童年的一个愿望而已。

(二)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后园和正房形成两项对立:“后花园”是自由和自然的象征,正房则是文明与文化制度的象征。这样一种对立与分裂,塑造了萧红对空间的敏锐感觉。《呼兰河传》中“我”将祖母库房里的东西一件件取出,拿到后花园去玩,虽然受到了祖母的责怪,却也因此将两个二元对立的空间放置于同一个时间点上去论述,抹去了两个空间的不可协调性。

《北中国》这篇小说主要体现了内部时间的对立。《北中国》写于1941年3月,小说开篇的景象就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满地的落雪,破碎的喜鹊窝……营造出了冬日的衰败景象。对时序的感觉是萧红对时间最早的领悟。《北中国》由下雪开篇,又以即将下雪结尾,四季的轮回在这里展开,时间的对立更衬托出主人心境的悲凉。一千多棵树被砍,预示的是一个家族的衰落,曾经的荣华富贵只能任凭后人去缅怀。

萧红的“后花园”系列作品中描写到了家族的很多人物,尤以祖父与萧红的关系最好,带给她最初的温暖与爱。后花园中浇花栽树、诵诗背诗、吃烤猪肉、烤鸭肉,无一不带给她童年的快乐记忆。此外,透过“后花园”这个窗口,我们还能看到东北乡村的很多民俗。每当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呼兰河上都要放河灯;唱野台子戏,一般是为了收成好或是求雨有效,这是呼兰的一种节日式盛事,是老百姓探访亲友的好机会。[1]35

与之对立的则是居室文化,它更多的是一种迷信的象征,脱离了乡村原始的质朴,也远离后花园的自然和随性,是偏向于现代生活的。

这些乡村的民风民俗一方面使萧红认识了乡土社会精神的愚昧;另一方面,它的艺术形式使幼小的萧红得到艺术的启蒙,成为她创作的重要素材。[1]35

二、“后花园”:萧红的精神归宿和栖息地

(一)艺术的家园

“后花园”是乡村的一种唯美存在,是乡村的最自然与淳朴的状态,它没有被摧毁,也没有被礼教束缚,它通向的是民间的风俗艺术。萧红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后花园”成长经历,更为后人探索民间艺术宝库提供了大量素材。“后花园”的“边缘”位置使其难以接受来自“中心”的辐射;但另一方面,这种“边缘性”似乎又成全了“后花园”,因为惟其“边缘”,才会少了来自外界的限制和干扰,为其提供了无限的“自由度”和广阔的“包容性”[2]。萧红紧紧抓住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透过边缘性的“后花园”揭示整个社会的发展状貌。

《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此时萧红身在香港,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书的名字是端木蕻良根据外国的名著《尼罗河传》而起的。本来萧红准备命名《呼兰河的女儿》,后来她觉得《呼兰河传》更能体现她童年的如涓涓流水般的岁月,而童年的后花园时光正是她人生河流的源泉。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祭奠性质——祭奠了所有的亡灵,在与乡土故人的和解中也祭奠了自己的童年。[1]221萧红的作品从来不会远离底层生活,她重在通过描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来探索其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关注普通人在困境面前的挣扎与逃离,无疑是有良知作家的共性。

(二)情感的家园

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的归宿,也许那是妈妈的拥抱,也许是晚归时家中的亮光,也许是失落时躲避喧嚣的一隅……而萧红一生的精神归宿和栖息地都是童年的后花园。她在1940年这样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创作了关注普通人生存与命运的短篇小说《后花园》,表达了她对贫苦民众的关心。

从父亲家中逃离之后,萧红便开始了一生的漂泊生活。从跟随汪恩甲到萧军,再到端木蕻良,萧红一直漂泊在外,物质生活经常匮乏,还面临孩子的夭折、自身的疾病、被萧军抛弃等精神折磨。因此她不可避免地会回忆童年后花园中的快乐时光,那里是她的家,也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寓之所。

在后花园中度过的童年生活是萧红一生最快乐的时光,那时的生活美好、纯洁,并且没有受到尘世的玷污,它是萧红成年后艰难岁月的精神滋养。在《呼兰河传》结尾,萧红表达了对后花园及园中人的深深怀念。祖父死了,有二伯死了,磨倌的去处也不晓得了,曾经的一切如今都已物是人非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3]184

回家是人类的永恒梦想,萧红个人的“后花园”书写能够使人联想到人类的返乡与归家,由具体而抽象,由个体而全人类,这体现的是作家的终极的人文关怀。现代人由于战争等原因,家园缺失,迁徙频繁,像一颗颗蒲公英一样,身无定所,内心也因生活的压力而经常处于漂泊的状态。所以面对永恒的归家梦想,每个人都有几分无奈与辛酸。

小团圆媳妇死后变成了一只大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别人问她哭什么,她就说要回家。回家,回到长大的地方,回到呼兰。实体的家可能已经回不去了,但心灵是可以回家的,此时的萧红大概已经在内心里和家人和解了。多年的漂泊生涯增长了她的阅历,也完善了她的人格,使她回忆、叙写童年少年时增添了一抹温情与情感的关照。

[参考文献]

[1]季红真.萧红全传[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1.

[2]胡笑彬.浅谈萧红创作中的“后花园”意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萧红.生死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简介]孙湘婷(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17-03

猜你喜欢

后花园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美丽的欧洲后花园——塞浦路斯
后花园小坐
萧红亮 作品
小猴子的后花园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柳叶湖畔的后花园——河洲休闲生态园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