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人才培养方式探讨:来自台湾高校的借鉴
2016-03-28朱志伟
朱志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高职“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人才培养方式探讨:来自台湾高校的借鉴
朱志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借鉴台湾职业教育中的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做法,在导师制、包班制、师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集中有专长的教师、有兴趣的学生,去跟踪高端技术技能岗位或社会发展技能岗位对应的知识与能力,跨专业梯队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卓越校专业群小班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实施路径。
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学分学程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有一段经典的论述:“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最终目的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该段论述彰显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并把谋个性之发展列为首要目的[1]。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借鉴台湾职业教育中的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做法,反思其中的问题和成功之处,在传统的导师制、包班制、师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出“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探索卓越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台湾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做法
1、台湾学分学程
台湾无论高等普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有学分学程与学位学程。学分学程是指发给学分证明的跨院系、研究所专业领域的课程及组合;学位学程是指授予学位的跨院系、研究所专业领域的课程及组合。所以学分学程与学位学程均为跨院系、研究所专业领域课程,但学分学程是课程修完后仅能取得学分证明,学分证明类似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助于培养第二专长、提升就业竞争力[3]。学位学程则是课程修完后可取得相关学位。
可以看出,相比较“学位学程”的权威学位,“学分学程”的学分证明的自由度就高、灵活性也高。“学分学程”制度下校方或教师可根据产业发展、岗位变迁设置新的学程,而不必动辄成立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可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师,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拥有多元化学习环境,提供跨专业学习条件;鼓励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契合产业发展的契合式学程。但是台湾“学分学程”也有与大陆“专业方向”相类似的问题:学生和老师的热情度不高,只有小部分学生和个别老师感兴趣。所以“学分学程”适合在小班中进行,小班规模教学将是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2、台湾研究所
台湾院校研究所与大陆普通高校中的研究所类似。台湾院校研究所中的项目团队主要由导师及其学生(有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以人才培养需要为导向,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上下级的角色定位,导师担任指导者、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充当学习者和科研助手的角色。研究所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
台湾职业院校一般都是四年制本科,也有很多硕士点甚至博士点,所以人才梯队不成问题。而大陆的职业院校一般都是三年制专科,所以研究所的形式在大陆职业院校还不适用。但是大陆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学生的兴趣,组成较紧密的师徒关系,形成类似研究所管理形式的小班。
3、业师
业师,又称业界专家,被公认为是融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成熟的认知与丰富的经历,在执行专业时能将人、技、器合一的人。专家的专业能力是在长久的练习和经验中淬炼而成,且能在其特定领域中持续地表现卓越的绩效,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与贡献[4]。以业师为核心的业师协同教学模式是指行业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展开某门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优势互补。业师这一称谓在大陆相当于行业企业专家。
台湾职业院校业界专家协同教学模式是指由业师与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原授课教师为主,业师为辅,共同规划课程及进行其它教学活动。虽然业师协同教学与大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协同教学如出一辙,深受师生的欢迎,但是问题都基本一致:对于业师或专家的授课内容,一般学生是很难消化的,需要校内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将授课内容适当调整与优化,循序渐进,甚至在关键岗位的关键技能上进行一对一的切磋[5]。
以上叙述表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做法对卓越职业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当前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问题
导师制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实一体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陆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导师资源相对缺乏;导师制度不完善,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导师制绩效评价体系,导致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
高职院校包班制的问题
包班制一般用在低龄学生的基础教育中,由2至3名教师包下一个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的个性化风格。大陆高职院校包班制虽然将公共课教学及日常管理剖离,包班制老师专注某个班从入学到毕业的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但是高职教育无论是理论知识层次,还是专业技能水平,都比基础教育中的常识知识要深得多,所以包班制在高职院校只能应用在知识体系或技能比较独特的个别专业。
高职院校订单班的问题
大陆高职院校最流行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迅速适应目标岗位需求,解决就业难题。但“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的几个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天赋和兴趣。以行业甚至企业某一岗位需求来设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缩小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二是学校培养的数量要求与企业需求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模效益,对企业培养“订单”的数量有一定的批量要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对技术人才有批量需求的企业很少,并且相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每个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不利于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教学。三是高职院校培养时间与企业需求的即时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对“订单”人才的需求是即时的,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却需要一定的周期[6]。
总之,当前大陆职业院校比较流行的导师制、包班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7],那么如何综合这些人才培养方式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则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课题。
三、台湾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在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中的借鉴作用
《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基本要求》强调要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但是这个文件对“专业群”构建的具体路径并没有说明。不是简单地将多个专业划分在一起就能实现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专业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高端技术技能岗位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其能力层次是不同的,精力也是有限的[8],所以,传统的导师制、包班制、师徒制、订单班,都很难实现这个目的。而小班化则可在上述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集中有专长的教师、有兴趣的学生、有限的教学条件,去跟踪高端技术技能岗位对应的知识与能力,分方向分类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小班化也能让学生分层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潜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卓越校专业群小班化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如下。
(一)小班的定义
小班是根据高端技术技能岗位要求或社会发展技能岗位要求而设立的,类似传统的专业方向;其学生人数每个年级10人左右,按类似研究所的形式组织大三、大二、大一学生梯队式成长。
小班导师的要求
小班导师要规划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就业;要紧密联系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要紧跟社会的发展,要加强学习,必要时可邀请业界专家或同事提升自己和提升学生。
小班学生的要求
由于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半,所以新生入校后,要尽快根据自己的兴趣、家长的建议、专业的规划及老师的考量,选择自己的小班导师,尽快融入导师的研习团队中。
小班教学工作的安排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公共任选课程按传统模式展开,导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师傅式地关心学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群互选课程由导师负责,并与学生的就业有关。这一点体现传统导师制中导师的角色,找回包班制的优点,并且克服包班制教师的能力、精力不足等缺点。小班教学工作安排是小班化实施的关键点,特别是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要预留较多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群互选课程,以便导师有较大的余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小班的自身特色开发具有时效性的特色课程。
小班实习实训条件。
在原有的基础上,个性化增设,不需要特别的“高大上”,突出导师的责任和高年级学生的辅导作用;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特色设备赞助。由于实训设备只进行个性化增设,也就减少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也就提高了办学效益,也为下一次技术更新打下了基础。
(六)小班学生的职场生涯
由于小班学生构成有大三、大二、大一学生,并且是根据导师的研究特长及针对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设置的,则每年毕业的人数只有10人左右,所以就业的质量与发展潜力是订单班不可企及的。对于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在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况且还有同门师兄做榜样。
四结束语
“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人才培养方式其实是按卓越校建设的要求,结合台湾学分学程、研究所、业师等理念,在传统导师制、包班制、师徒制、订单班等办学方式的基础上,吸取其中的优势内容,克服其中的不足而形成的一种改革。虽然“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并不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过去那种滥竽充数的个别现象必将在小班化面前暴露无疑。只有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去跟踪高端技术技能岗位或社会发展技能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1]姜树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当今之启示[J].教育探索,2007, (3):1-2.
[2]李东航.论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台湾经验对柳州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75-79.
[3方跃春.借鉴台湾学程制打造跨专业学习共同体[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2-74.
[4]瞿孜文.台湾业师协同教学制度浅谈[J].品牌,2014,(12):277.
[5]廖敏.两岸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3):94-97.
[6]杨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矛盾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8):43-44.
[7]颜晨阳.项目导向的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5,(21):36-42.
[8]吴小蕾.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来自台湾职业教育的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10,(5):77-78.
G642
A
1671-5136(2016)03-0008-03
2016-08-13
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背景下特色专业群课程体系范式的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Y104)、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3CZY119)。
朱志伟(1976-),男,湖南衡山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