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
——基于湖北省荆门市的实践思考

2016-03-28刘良军张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荆门市医养养老

刘良军张 静

(1.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荆门 448000;2.荆门市东宝区公路局,湖北荆门 448000)

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
——基于湖北省荆门市的实践思考

刘良军1张 静2

(1.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荆门 448000;2.荆门市东宝区公路局,湖北荆门 448000)

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不仅考虑了以往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和生理安全上的人文照料,尤其对老年人“病有所医”给予了高度重视,顺应了人类不断追求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的客观需求。因此,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深入实施“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势在必行。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荆门实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业相结合”。诚然与国情相似,当前湖北省荆门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且老龄人口高龄化、生理机能衰退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上升,老年人医疗、养老、护理、情绪疏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凸显。因此,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深入实施“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势在必行。

一、荆门市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必然

(一)医养结合是升级“老有所养”的创新举措

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不仅考虑了以往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和生理安全上的人文照料,尤其对老年人“病有所医”给予了高度重视,顺应了人类不断追求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的客观需求。具体说来,医养结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保障目的上,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二是从参与主体看,其联接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全新的养老服务;三是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周到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后期养老生活质量;四是从保障对象上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五是从人性角度考察,医养结合模式同时考虑了“老有所养”的养老需求与“病有所医”的医疗需求,是真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本关怀。

总之,医养结合作为医疗保健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体育锻炼、文化娱乐、保健康复、慢性病管理、健康体检以及临终关怀等全过程服务,涵盖生活保障、医疗保健、精神心理、价值实现等个人需求的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体现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养老、敬老、爱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因此完全可以视为升级“老有所养”的创新举措。

(二)荆门市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着与时偕行的时代背景

首先,人口老龄化以及老龄化所伴随的老年人生理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现象加剧,同时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呈上升态势。另一方面,老年人患病具有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复杂的特点,且多为患病周期长、伴有并发症、治疗难度大、照护时间长的慢性疾病,由此导致就诊住院与照料经济负担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尤其随着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增多,对医疗服务和照护的刚性需求,使现有家庭养老模式、医疗服务方式等面临严峻挑战。明显地,在此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再是所属家庭的微观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谐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宏观问题,须从政策制度上作出前瞻性设计与安排。

其次,现行整体上不健全且呈碎片化、分割式设立的社会养老照护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一项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城镇仅60%的养老机构配有简单的医疗设备,其中民办和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各占一半;在农村为五保户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仅有41.7%配备了基本康复设备;有两成的养老机构,既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须知在长期照护中,生活照护和医疗照护密不可分。特别对于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理应以生活照护为基础,辅以医药治疗、饮食调理、身体康复等全方位有计划的照护。大致说来,我国失能老人要想获取机构养老服务,目前仍存在两方面困境:一方面养老机构大多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或者医疗水平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对今天的医疗服务体系而言,原本自身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有效供给不足,自然对于缓解养老医疗需求爱莫能助。之所以一些医院频现老年人“压床”现象,即是期盼优质医疗照护资源的明证。

最后,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多重社会正效应。一是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更加便捷。譬如在一些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里,老年人随时就医,随时治疗,既减轻了医院病床压力,又增加了养老院入住率,可谓双赢。二是让老年人享受到无缝隙衔接医疗服务和医保优惠政策,使养老床位的功能得到极大提升。如养老院里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只有在医院才能享有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相关费用又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对老人的照顾更加体贴入微。如一些养老机构兼顾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实现临床护理与24小时生活照料相结合、临床治疗与康复保健相结合、身体医治与精神慰籍相结合、重点护理对象与普通老人24小时巡视护理相结合等。

二、荆门市实践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情况综述

(一)初步形成类型多样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即养老院设立医务室,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长期患各种慢性疾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者,服务内容是提供专业化的医疗照护和生活照料。如相关养老院取得医疗资质,内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化验室等医疗科室。

2,医院内设立老年养护病房,是指将部分二级(含二级以下)医院改为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医院,根据老年人不同需要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顾等服务。如某县城一医院不仅专设老年科,甚至推出了集医疗、照护、康复、健康教育、慢病托老、临终关怀等“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来看,这些兼办养老院的特殊医院,其服务对象一般为养老院无力承担的失能半失能、患病空巢等老人,并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分为全护、半护、自理三个等级,期间享受全面专业的照护服务。

3,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彼此合作、联合运营,即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某养老院建院伊始,就与邻近公立医院签订协议,建立起合作关系,允许医院在养老院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4,社会资本筹资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即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与民政、卫生部门联合,共同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如日前荆门市区一房产商正准备分门别类为老年人打造居家式养老、租住式养老、安养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四种养老模式,针对不同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照护、医疗、购物、送餐等服务。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荆门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直接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志愿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救助、健康咨询等服务。

(二)基本经验与作法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在加强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系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规范,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仅医养结合方面,荆门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专项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逐步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2,强化政策措施。在认真落实中央、省相关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荆门市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如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又如在风险管控方面,强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此外,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等。

3,持续加大投入。如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实行与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问题上,与居民价格持平;在社会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在金融支持方面,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源源不断为养老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4,发挥科技优势。一是在建设荆门市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辖区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适时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二是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全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推广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等。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民养老理念需要转变。基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刚刚起步,虽然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但在当前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医养结合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还需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解释力度,转变市民传统养老理念,培养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思想共识,为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因此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按照医养结合标准,推动养老机构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内设医院须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然而目前荆门市内大凡规模较小的养老院,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导致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个人传统理念、思维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多数老年人还是宁愿选择居家养老,因此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等服务。但目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等问题,由此要想实现全面、全过程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困难。

5,“套保”现象频现,增加医养结合难度。如某些已经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开设养老托老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把养老床位变相为医疗床位,套用医保资金支付养老床位费;把入住老人的普通康复护理服务变相为医疗诊治,变相套取医保基金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浪费,并损害了其他参保人员的权益。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对象、主体和范围。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多方服务主体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设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规范运营。要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管力度。各县(市、区)政府应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相应配套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此外,政府部门应根据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等要素,合理规划布局与设置,强调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与现有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的有机衔接,尽量提高老年人群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行业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老年服务的行业管理机制。如通过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服务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等。二是推进社保支付政策的配套创新。如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以及举办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只要符合医疗定点机构准入条件的,应优先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解决其后顾之忧。又如将老年人健康与护理的部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对入住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分年龄设定每日包干补助标准;对居家养老中符合家庭病床认定条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可以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医保基金给予适当比例的分担支付等。三是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衔接机制。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让各类养老机构与本区域公立医院、老年专科医院组建紧密联系的医疗服务联合体,建立对口协作、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预约就诊与急救绿色通道等合作机制,实现医养护有机衔接新常态。

(三)进一步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财政支持方面,要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财政补贴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养老机构开展信贷合作,增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医养结合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的参与。二是土地供应方面,将养老服务、相关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城乡规划。做好养老机构用地预留、储备,合理确定本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对新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采用划拨方式或明确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标准,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社保政策方面,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如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构,同时建立以社会化护理服务为主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以保险费用、政府投入等多种筹资渠道保障照护服务可持续运行。

(四)进一步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实践证明,以信息化引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能及时对老年人疾病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监控,减少患病风险和医疗开支,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一方面,要加大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尽快构建覆盖全市范围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省市先进成熟经验,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网络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此外,要不断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并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通过技术革新与产品开发,融合互联网、蓝牙技术、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远程医疗监控及服务,实现生命质量实时监控;提供优质规范的各科专家远程网络咨询;研发居家养老智能产品,如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建立健康养老领域的“O2O”商业模式平台,实现线上定制、线下服务等。

(五)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毋庸置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范围涉及到老年护理、心理、医疗等诸多专业,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由此加强此类人才队伍建设亟不可待。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加大老年养护服务专业课程的权重,或积极鼓励支持相关大专院校直接开设养老护理等学科专业,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为医养结合模式培养后备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校际之间联动,形成医学专业人才网络,并通过选送、定向委培等形式,抓紧培养紧缺的专业人才。此外,也须将加快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养老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完善在职人员的定期轮训与考核制度等纳入议事日程。要建立合理高效的酬薪保障机制,从薪资水平与福利待遇等方面满足养老护理人员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在全社会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奉献伟大的人文氛围,鼓励更多专技人员投身养老事业。

[1]原碧霞,多地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J].半月谈,2015,(3).

[2]杨学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巨大市场需求[N].工人日报, 2016-02-22.

[3]袁磊,雷轩,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J],工程管理前沿,2015,(1).

[4]李铀,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N].中国消费者报, 2015-03-12.

[5]王玲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继续教育, 2015,(31).

[6]黄育举.洪泽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N].淮安日报, 2015-05-29.

R197.1

A

1671-5136(2016)03-0017-04

2016-09-02

刘良军(1972-),男,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教授、经管室主任。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张静(1979-),女,荆门市东宝区公路局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

猜你喜欢

荆门市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荆门市诗词学会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