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的困境分析

2016-03-28王守鹏

传播与版权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广播新闻发展困境

王守鹏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的困境分析

王守鹏

[摘 要]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冲击,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广播传媒有着其独一无二的特殊优势,但在新媒体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在各级电台中,广播新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新闻作为广播的最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受众对于广播的忠诚度。因此,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克服自身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是广播新闻亟须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广播新闻;发展困境

[作 者] 王守鹏,淄博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

一、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的困境

(一)创新之路受限

唯有创新,广播新闻才能有所发展。对此,广播新闻应舍弃一些传统陈旧元素,结合目前的新鲜元素,达到广播新闻的创新目的。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广播新闻的创新之路存在极多的阻力和障碍。在当今媒介市场竞争如此激励的大环境下,广播作为市场化的经济产业,不但承受着经济竞争的压力,更受到相关媒介管理体制的严重制约。在我国,政府对大众传媒具有新闻发布的掌控权,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广播是国家和政府发布政治消息和新闻的重要途径,宣传政治新闻的比重极大。而过于强调对政治的宣传,直接导致受众对广播新闻产生了距离感。另外,广播媒体存在较强的区域性限制。我国的广播管理体制规定,广播媒体按地区进行划分,各县、区、市都有各自的广播机构,并且由当地的领导或文化部门及相关机构负责。总之,以上的各种原因加剧了广播新闻的创新困局,如果不再寻求创新之路,久而久之广播新闻将在这网络数字时代无法生存。

(二)业内竞争加剧

2012年各项新媒体迅速崛起,被称之为新媒体元年。这一年不仅新媒体对广播媒体带来强烈冲击,还有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给广播传媒造成巨大压力。据业内分析,广播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受众的需要,逐渐向分众化传播转移。这种分众化传播的情况加速了受众的分流,大众化传播逐渐过渡成为分众化传播,这种特征,以广播频率的专业化表现。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一个频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率风格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面临的挑战能够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的广播听众需求。这种方法虽然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的竞争力,却同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给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受众产生了分流。

(三)时间跨度过大

新闻的最大特点是突出“新”的元素,时效性对新闻而言极为重要。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广播的制作比较简单,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要明显优胜于电视和报纸,但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交互性与巨大的信息量给广播新闻的时效性造成了强烈冲击。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广播新闻的制作相对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从信息采集到编辑播出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而新媒体可以在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时间便用简洁的文字信息对新闻进行报道,并可以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发布。

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全民记者”和“自媒体”等新概念,也就是说,当新闻事件发生后任何人都可以将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人人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以之前的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为例,第一时间对地震发布消息的是手机新闻和各大网络门户等新媒体机构,其次是广播新闻及电视新闻,最后才是报纸新闻。从广播新闻的特征分析,只有现场连线,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发布,但是这种报道方式也有几点不确定因素。首先,难以确保地震不会干扰到信号强度;其次,一旦出现紧急状况,需要紧急调整其他节目的播出时间,即便以最快的速度克服了这些不确定因素,在广播新闻报道时,大多数受众早就已经从手机新闻客户端或其他渠道中得到了新闻信息。因为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关注时事的人群都会习惯性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体浏览新闻,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这部分人群便能够立即知晓。尽管新媒体崛起的历史不长,但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并适应了从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这给广播新闻造成了极大影响。

二、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的突破

(一)强化内容思想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语境下各专业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不仅是新闻的独家性,是对新闻内容可读性的要求更越来越高。有深度、有思想、有观点的新闻更能够得到受众青睐。笔者认为,对一条同样内容的新闻,给予深刻点评便能使新闻更具内涵,其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加强。“只有在新闻事件报道的同时对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和更加精辟的点评,成为舆论指导和政策解释的权威,才是突破目前广播新闻困境的重点”,因此广播新闻必须打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赋予新闻更具新颖的阐释和更深层次的视角,给受众更加直观有效的意见,努力创建更优质的新闻节目。在这以竞争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各媒体机构各显神通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对观点的深度诠释,采用“观点致胜”无疑是现阶段努力的最佳方向。

发达的科学技术只是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并不能传递新闻的思想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入强化新闻的思想性、观点性尤为重要,广播新闻应将制作中心转向对新闻信息的剖析、领会上,对当下发生的热门话题可以邀请或连线专家进行客观的点评分析,或根据大众舆论方向做出评论,同时发表媒体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深度强化新闻思想内容的同时,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必须更加严格,他们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正确引导受众深入理解新闻的指引者,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实的专业文化水平。

(二)创新节目形态

节目播出形态是指信息内容具体呈现出来的形态,也是内容和形式结合的表现,同样还是广播节目结构模式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广播新闻来说,节目形态的创新极为重要。只有打破传统的节目播出形态,不断创新、保持新鲜感、提高节目的悦听性,才能满足受众的收听需要。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是《在线聊天下》节目,这是一档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出的重点节目,以国际热点新闻为背景,于周一到周五的每晚5点40分播出,每期都精选出3~4条国际重点热议的新闻,并选取摘要一些国外外交网站和媒体的热点评论进行研讨,并用网络广播和传统广播同步播出,这种新型的节目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时政新闻播报模式,使节目更轻松,更直观,更具亲和力,具有更强的悦听性,赋予了广播新闻不一样的内涵。

(三)加强新闻时效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广播新闻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优势,但随着科技和媒介的迅速进步,网络数字媒体、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速度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广播新闻曾经的时效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难以为广播新闻的“快”提供帮助。例如遇到重大新闻或重大体育赛事的时候,电视和网络媒体已经实现了现场直播,而广播新闻却还要进行制作,然后再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广播,时效性大幅度落后于其他媒体。因此为了竞争和发展需要,广播新闻必须加强其时效性和信息的播报频率,实现实时更新信息、回顾信息,以此来凸显广播“时刻伴随”的特点,确保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

据调查显示,受众对精辟、简短的新闻更加喜爱,因此,广播新闻应根据受众的需要做出调整,尽量减少耗时的新闻节目,增加整点、半点等小版块模式的新闻节目进行播报,做到随时随地报道包括天气、路况财经及社会的最新新闻和时政要闻,以此扩大新闻信息的覆盖率。

另外,“不定式插播滚动新闻”也是提高广播新闻时效性的举措之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将广播新闻的“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类型的新闻要以“短”和“精”为特点,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穿插播出随时播报,还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播出,并可以根据受众需要,对重大事件进行重播和实时跟踪报道,尽最大努力让听众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新闻动态,以满足听众的需求。

(四)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性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效能如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才素质。调查显示,传媒业可以说是人才最为匮乏的行业之一,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身文化传播软实力。首先,对已有人才进行全面方提升,如公费培训进修、业界交流、研究生或更高学历的考取等,使现有人才更符合当前新闻广播的发展状况。另外,也必须重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适当的时候也可招收非本专业的毕业生,转而去挖掘法律、文学、历史、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毕业生。术业有专攻,这些非传媒专业毕业生凭借其对自身领域的熟悉,一旦对广播新闻有所了解,便会具有极高的发言权,加之传媒行业尤其是广播新闻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并不高,这些人才更能如鱼得水。

三、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迫使传统媒体寻找新的创新之路,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广播新闻的交互性和时效性已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不过也正是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纵观媒介发展历程,传统媒体以其独特的作用不会消亡于媒介发展的历史中,相反在新媒体流行的趋势下,以广播新闻带代表的传统媒体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若涵.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研究——以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晖.试论网络时代的广播新闻影响力——以近年来上海广播新闻改革实践为例[D].复旦大学,2012.

[3]赵雯.新媒体环境中城市新闻广播的发展研究——以扬州FM985新闻广播为例[D].扬州大学,2014.

[4]吴翠然.英语广播新闻语篇中介入资源分析——以VOA,BBC体育广播新闻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媒体语境广播新闻发展困境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