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

2016-03-28郭灿辉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化生态服务

卢 军 郭灿辉 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

卢 军 郭灿辉 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文中从生态殡葬视角出发,诠释了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的理念及实施意义,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殡葬界对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情况,得出当前我国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水平体现为“三无”:无标准可评、无机制推进和无常态对待,提出了实现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生态殡葬;绿色殡葬;殡葬服务

当我国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同时,社会时势也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与群体的价值观念。随着人们对殡葬观瞻不断改变,与传统殡葬服务相比,老百姓对现代殡葬服务的模式、内容、要求与服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进步,法制殡葬、生态殡葬、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成为当前殡葬行业发展与改革的核心,其中殡葬服务的“生态化”已经成为这种改变中最为显著的时代大潮。殡葬服务生态化是殡葬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学界和业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第四次全国殡葬会议上提出:“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两办《意见》精神,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殡葬改革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殡葬管理、殡葬服务与殡葬改革协同共进”[1]的工作目标;窦玉沛副部长2013年在谈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中也明确提出:两办《意见》的出台,为促进以法制殡葬、生态殡葬、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为核心的现代殡葬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对推动殡葬改革、加强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党风政风乃至民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试图从生态殡葬视角探索实现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的模式与措施,为推进生态殡葬提供依据。

一、何谓殡葬服务生态化

在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殡葬是一个传统因素承积深厚、改变起来较难的一个特殊领域,但在殡葬改革实践过程中,对过去的殡葬服务模式、手段、方式等的改变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殡葬服务生态化应运而生,以迥异于传统的全新姿态,摆在了社会大众和各级政府面前。其含义可归结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殡葬服务领域,通过能源创新、技术创新、葬法创新、礼仪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同时相应减少殡葬服务的超额浪费,以一种节省、环保、不损害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姿态,达到殡葬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殡葬服务“生态化”的外延和内涵都很丰富,除涵盖多年来提倡的“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等技术方面的要素外,还延展到与殡葬服务紧密相连的“人文生态”、”制度生态”等思想价值领域,以及由此产生的殡葬服务模式生态化的变革。

二、我国殡葬服务“生态化”现状

殡葬服务改革的成功,首先是必须正视我们现在的服务现状。在中国,因为现代殡葬服务业起步较晚,殡葬业多因袭传统,因此不可避免带着“非生态”的特征:

首先是遗体的处理方面,非生态包括“污染”和“耗费”两方面。例如采用土葬,其遗体本身作为一个超级污染源,滋生的病菌和传染病遗体携带的病毒将对土地、地下水、空气等产生危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遗体处理如采用火葬,其保存与火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包括化学药剂与燃料;遗体土葬和“二次葬”还会浪费土地、木材等资源,给我国有限的资源带来空前的压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火化量大概在五百万具左右,将消耗七十万吨柴油,产生三千多吨一氧化碳一千多吨氯化氢、六百多吨二氧化硫、两千多吨氮氧化物和五百多吨烟尘,还将产生剧毒致癌物二恶英和硫化氢、氨气、汞等其他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得不到有效的预防,那么对于每年参加殡葬仪式的3亿人、参与祭扫活动的4亿人来说,是多大的危害,更不用说在遗体装殓、礼厅布置、车辆出行和祭品焚烧等产生的相当惊人的浪费与碳排放。

当然,上述事实的存在,已经在慢慢改变我们对于殡葬的认知,呈现出一种可喜的发展态势。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化”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都在追求一种“生态”的新生活,包括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死生大事”。2010年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意味着殡葬行业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必须在服务中自觉强化“生态化”概念,从而支持、配合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学界研究成果和业界的服务实际上都还主要集中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及葬式葬法方面,主张正确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积淀深厚的丧葬文化,希望服务中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抛弃传统殡葬中的恶俗和陋俗,树立现代殡葬服务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珍惜土地资源为号召,改变“入土为安”的观念。中国传统观念的“安土重迁”、“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思想在新时期应该正确看待,必须意识到土葬和火化后骨灰土葬占用耕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创导一种方式,?以壁葬、塔葬、草地葬等方式来节约土地资源。

第二,以美化生活环境为号召,从绿化环境来取代坟山林立。认识到传统墓葬采用砖石、水泥等对环境的破坏。提出殡葬建筑与设施在外部环境方面实现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原则和设计方法,对殡葬建筑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生态化设计,从而提升殡葬建筑环境的生态化品质。

第三,理性看待我们对先人的纪念方式,例如创导以骨灰培树、以树代碑的与绿化相结合的骨灰处理方式,将树木的生长看做是生命的延续,这既体现了我们追思慎远的传统丧葬观,?又能解决当下生活环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创导文明办丧,丧事从简,以一种情感化而非形式排场化的仪式来取代繁冗、充满封建迷信的送葬仪式。

但是,在看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我国殡葬服务“生态化”进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也是行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殡葬服务“生态化”的水平具体体现为“三无”:

(一)“无标准”评价

生态殡葬日益受到关注,但什么是殡葬服务“生态化”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重表层概念表述而轻深层内涵挖掘,重技术属性而轻人文属性,仍是当前的普遍认识,评价标准更是缺位,对它的理解和规划一直是学界纠结和业界难行的“沼泽地”。无标准导致服务单位各行其政。殡葬服务单位在推行生态殡葬服务过程中,多关注自己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对待生态殡葬多存在应付敷衍的态度。目前中国的殡葬服务单位,分为民营和国有两种类型,它们理应成为生态殡葬的具体实施者,但从殡葬实践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其天性使然,如何使生态殡葬贯穿到民营殡葬企业的运营实践而又不损害其追求利润的本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国营的殡葬服务单位现在大多实行自收自支的模式,推行生态殡葬服务,也必然会削弱其既得利益,所以作为主管单位,各级民政部门必须首先解决好如何保证服务单位的权益不受损害,以切实的行动调动其推行“生态化”服务的积极性。

(二)“无机制”推进

一方面,政府对“生态化”的引导和控制力度仍不够,没有建立起完备而有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在如何进行“殡葬服务生态化”上较少行政与执法介入。在殡葬服务行业,日益庞大而混乱的殡葬市场,需要法制执行力度及时跟进。例如按照规定: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3]。对于此条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制定的标准都是骨灰安葬的墓穴“不超过1平方米”,但现实状况是殡葬单位所建设的墓穴(尤其是一些所谓“艺术墓园”、家族墓园)遵守此条例的不多,更没听说哪一家单位因为违反本条而受到惩罚。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中一些与“生态化”背道而驰的殡葬迷信和旧观念仍在我国较大范围内深度存在,殡葬的消费者在选择“生态化”服务商仍然存在模糊认识,加之一些殡葬单位为追求利润而过度开发的服务项目,与“生态化”形成一种“离心力”,使殡葬服务“生态化”很难落到实处[4]。

(三)“无常态”对待。

首先是行政部门推行生态殡葬的努力多停留在宣传上,且社会舆论对于生态化殡葬的宣传也没有坚持长效机制,往往是“一阵风”,例如在清明等传统节日前后,过了这段时间后就烟消云散,生态殡葬宣传成为“应景之作”,很难使社会殡葬活动生态化成为自觉行动。

其次,各种宣传与舆论引导并没有拿出切实推进的办法,生态殡葬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生态殡葬包括技术生态化和人文生态化两个方面。技术层面上,作为主管殡葬的民政部门,应该整合内部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殡葬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使殡葬服务生态化有技术保障和发展支撑。从近几年民政部门举办的殡葬设备博览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殡葬技术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但缺少了生态的主题,没有凝聚殡葬服务前端产业对殡葬生态化的共识。人文服务层面上,各级殡葬行政部门并没有因应形势发展,没有从丧葬服务项目和服务礼仪上作出明确的规范,没有建立殡葬服务的标准和规范体系,致使人们对生态殡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感受与跟进。

殡葬服务是社会服务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理性看待殡葬服务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殡葬的神秘与“公避”心理却让殡葬服务常常排除于正常的社会服务之外,殡葬服务受到偏视甚至贱视。例如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提出“生态化”目标,却未考虑殡葬行业,未将殡葬科技改进和项目参与纳入到施政视野;不少行业联合推出“生态化”计划,亦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殡葬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在“生态化”服务建立社会联动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殡葬服务“被边缘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误区。

三、殡葬服务“生态化”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殡葬服务“生态化”思想

1、对于政府而言,应大力扶持“生态化”殡葬

政府在施政时,应该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对殡葬服务明确提出“生态化”要求,出台“生态化”殡葬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以有保障的行政执法为手段,在财政、税收和法制等方面引导殡葬服务的“生态化”消费和生产,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鼓励埋葬节地、葬礼节省,遏制奢侈消费。配套相应的“奖惩并举”激励措施,倡导、保护、扶持殡葬服务的“生态化”行为。

在支持殡葬服务“生态化”上,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组织制定殡葬服务“生态化”标准。以2009年民政部《全国民政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导入“生态殡葬”概念,在全国的殡葬标准化工作开展中,明确提出殡葬服务“生态化”概念,制定以碳生产率为依据的服务标准,范围涵盖殡葬服务行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全部服务和管理活动,其内容包括殡仪馆、公墓、殡葬服务公司等单位的各项业务、每个流程、每个岗位。地方政府对殡葬单位的节能减排设备技术的投入进行规划设定、目标考核与效果奖惩,真正使“生态殡葬”有标准可依。

2、对于殡葬单位而言,应该把“生态化”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尤其是代表着行业标杆的国营殡葬单位,更应该率先树立榜样,起到引导作用。殡葬服务单位应清晰认识“生态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个殡葬单位都要建立“碳约束”观念,增强为碳排放买单的主人翁自觉性。主动作为而非被动接受,甚至是消极对待,积极贯彻“生态化”标准,使殡葬服务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同时,作为企业主体,应加大殡葬设施改造的力度,在节能减排、除烟去味、减少石材的使用、绿化环境、情感殡葬、科技殡葬等方面努力。并将传统的殡葬“一条龙”服务全面转化为“生态”一条龙、“惠民化”一条龙,不断改进殡殓、告别、安葬、祭祀等服务方式,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随意性。

3、对于殡葬消费者而言,应改变观念,走“生态殡葬之路”。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舆论的有意引导和消费者的自觉行为。通过社会舆论,引导人们理性看待殡葬,看到生态殡葬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通过“崇尚科技、反对愚昧”、“崇尚生态、反对浪费”、“崇尚情感、反对形式”等的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公共科学素养,形成生态消费观念,自觉购买生态殡葬服务,将生态理念贯彻到亲人的最后历程。

(二)实施殡葬“生态化”的服务方式

1、服务源头坚持“生态化”

服务源头包括服务原材料使用、服务前项目推介、服务用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首先,殡葬服务的所有原材料选购坚持“生态化”。丧葬祭全过程所采用的材料都应该坚持“生态化”导向:丧殓用品,尽量选用环保、易降解、最少产生污染的耗材;墓型墓碑建材的选择,尽量减少钢筋、水泥坟头,引导使用绿色植被;祭祀时所用物品,尽量以鲜花、网络等表达感恩于纪念。其次,设计、开发、推介殡葬服务时坚持“生态化”,以最有利于生态环保为基准,美化和改进“草坪葬、树葬、花坛葬、海葬”等节约资源的下葬和祭祀方式。引导丧葬用品生产厂商钻研“生态化”科技,开发、生产更多符合标准的殡葬产品。

2、服务过程强化“生态化”。

现代殡葬服务有别于传统的殡葬服务,它通常包括接运、殡殓、防腐、整容、告别、火化、下葬和祭祀等,是一整套完整过程,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在这个服务产业生产过程中,应该秉持“生态化”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第一,在服务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节能减排控制。通过控制每一个服务细节,合理调整殡葬服务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全面“生态化”管理。这其中除了企业内部的自律外,关键是要加大殡葬服务的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殡葬服务过程控制要求每一个服务细节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还应意识到必须加大科技含量。这就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加强科技研究。加大殡葬科研经费投入,加速促进环保技术的提升,提高碳生产率(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以投入换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服务末端实现“生态化”。

服务末端指的是项目服务完成之后,对于服务用产品的处理,其一是无害化处理,达到生态环保的目标,其二是再利用,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降低能源消耗,以减免浪费,推动循环经济。两方面做的目的是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如殡殓服务中,对遗体处理产生的废水和逝者留下的遗物等,一定要经净化、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墓地业务,通过限定墓地面积最大面积、建墓限制材质、墓地最长使用期限来控制墓葬,并科学规划,力求使得墓区循环使用;礼厅布置业务,包括鲜花、蜡烛、布幔等,采用出租、销售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以合理低廉的价格,引导低资源消费,加强服务产品的循环利用。

(三)丰富殡葬服务“生态化”的内容

1、以文化提升“生态化”品质

大力开发饱含文化内涵的生态业务,根据殡葬传统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葬礼的特点,设计个性化告别、下葬和祭祀礼仪,增加情感化的体验和个性化自由操作空间,加大墓园、殡仪馆、骨灰存放场所的文化含量,创设出人民大众能够接受的“人文、情感、生态殡葬”。例如大力开发体现情感价值的业务,制作逝者人文纪念册、温馨追思CD,以生命历程的形式来提升殡葬的文化品位,打造记录生命、见证生命和延续生命的历史空间。在殡葬领域开创生命教育基地、文化教育基地和情感陶冶基地。

2、以创意丧葬用品促进“生态化”内涵

传统丧葬用品是阻碍殡葬服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以创意丧葬用品来改良或取代传统用品。例如微博微信悼念、网上代服务,例如骨灰钻石、戒指,例如太空葬、海底骨灰寄存等,努力将能源再生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应用到殡葬服务中,不断减少资源浪费。

3、以回归人性来引导“生态化”消费。中国传统的丧葬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隆丧厚葬”的封建迷信思想,并且过分强化教化,强化“尊尊亲亲”等级制度、过分强调鬼神灵魂观念,带有明显的阶级印记与浓厚的迷信色彩,“薄葬”、“节俭”、“生态化”流于口号,与“情感殡葬”、“人文殡葬”、“生态殡葬”背道而驰,所以在亲人去世后,以炫富张扬为主要目的而举办的奢华葬礼形式不时涌现,体现为“场面排场化、程序形式化、感情淡漠化的“三化”态势。对于学界和业界而言,改变过去的葬礼模式,引导葬礼服务走“人性化”、“情感化”道路,例如温情的引导服务、情感化程序的设计,以及葬礼音乐、纪念册与纪念视频的个性化设计等,重视生者和逝者的感情联系,推行人文化的现代殡葬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四、结语

目前中国殡葬服务“生态化”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殡葬服务与当下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矛盾,感受到空前的压力,增加了改革的紧迫性。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一种动力,如果规划得当,运作到位,将对关乎民生的殡葬事业带来巨大的改变。为了实现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远期目标,中国殡葬业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对殡葬服务“生态化”发展而言,全社会的观念更新是基础,各级政府是核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念、服务操作理念转变是关键。殡葬服务“生态化”,说到底是服务者为社会提供的“生态化”服务,所以对于各个作为服务主体的殡葬企业而言,必须通过转变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方式和创新服务内容,使其成为殡葬业的行业标准,才能让殡葬服务“生态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的一部分。

[1] 李立国部长.贯彻两办意见、推进殡葬改革暨第四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3.

[2] 窦玉沛.谈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EB/OL]. http://news.163.com/14/0102/15/9HJJKNQ000014JB5.html,2014-01-02.

[3] 《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4] 郭灿辉.关于当代丧葬领域封建迷信定性问题的讨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D632.9

A

1671-5136(2016)04-0027-04

2016-10-17

卢军,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生态化生态服务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