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2016-03-28李亚亚阳海霞
李亚亚 阳海霞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重庆 400060)
儿童福利机构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李亚亚 阳海霞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重庆 400060)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港湾。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模拟家庭,对孤残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存在的情绪行为、能力发展滞后、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儿童福利机构;模拟家庭;弱势儿童;干预策略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港湾。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模拟家庭,对孤残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模拟家庭解决了孤残儿童吃饱穿暖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模拟家庭为孤残儿童提供了家的温暖,弥补了心理上的缺失,能够帮助孤残儿童从脱离家庭的困境中走出来。
模拟家庭在福利机构中发挥了自身不可取代的作用,虽然在模拟家庭组建时,经过了多次匹配和调整,但儿童的差异不可避免。每个模拟家庭中都有智力相对落后、肢体有残障、长期受欺负的儿童,这类儿童就是模拟家庭中的弱势儿童。
一、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存在的问题
模拟家庭中的弱势儿童指生活在模拟家庭中,智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明显落后于其他兄弟姐妹、长期受到欺负、存在报复心理的一类儿童。
(一)情绪行为问题
经过笔者观察,模拟家庭中的弱势儿童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玩耍,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
弱势儿童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寻求模拟家长的帮助。当这些儿童被其他人欺负时,他们通常会采取藏东西、破坏家里的物品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
(二)能力发展滞后
弱势儿童和其他兄弟姐妹相比,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弱势儿童得到锻炼的机会比较少。他们通常不能胜任日常家务劳动,家长也不注重弱势儿童能力的提升,没有为弱势儿童安排与他的能力相符的工作。弱势儿童的能力会越来越滞后。
(三)人际关系问题
弱势儿童长期在受欺负的环境中生活,存在退缩、胆怯、学校生活适应不良等问题。人际交往主动性差,存在敌对、攻击性的行为。和同学相处不融洽,不愿意相信别人。
二、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一)社工介入模拟家庭,解决弱势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
1.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弱势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
模拟家庭中的弱势儿童长期受到其他兄弟姐妹的欺负,大多数儿童有不自信、胆怯、退缩的行为,部分儿童存在报复心理,会采取摔打东西、藏其他人的物品、故意捣乱等行为来发泄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这些错误的解决方法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工介入家庭,帮助弱势儿童解决情绪行为问题无疑是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法。
社工针对儿童存在的问题,拟定访谈提纲,以便及时记录儿童的情况。选定合适的时间和儿童面谈,运用社工和特殊儿童交流的经验,取得儿童的信任,和弱势儿童建立专业关系。帮助弱势儿童挖掘自身的潜能,解决情绪行为问题。
2.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模拟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小组工作方法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在模拟家庭中,既能帮助弱势儿童融入到家庭活动中,又能帮助模拟家庭建立良好的氛围。
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活动,让模拟家庭中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他们的处境没有人能够体会。通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轮流体验不同的角色在活动当中的感受,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让每个家庭成员的认识达成一致,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团结。
(二)特教教师帮助弱势儿童提升自身能力,建立自信心
1、制定家庭介入计划,特教老师定期进入家庭了解儿童的情况
特殊教育老师每个月会制定家庭介入计划,制定每周进入家庭的时间和家庭介入的工作内容。老师会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状况、人际交往情况、亲子关系等方面收集弱势儿童的资料,对儿童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儿童的需求。
2.特教老师按照家庭介入收集的资料制定每个儿童的教育计划
每个月家庭介入活动之后,老师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对儿童的情况进行详细研究,从家庭介入所做的记录里面找到儿童教育的重点。下个月的教育计划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取长补短,为弱势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让这些儿童的能力得到提高,建立自信心。
3.老师定期和模拟家长沟通,了解教育效果
特殊教育老师按照儿童的需求制定了教育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特殊教育老师会和模拟家庭的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儿童在家庭的表现,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教育计划。
(三)充分发挥模拟家长在家庭中的作用
模拟家长在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提高模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对孤残儿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模拟家庭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让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为模拟家长提供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无疑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1、利用现有资源,为模拟家长开展培训
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个体差异。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也是很常见的。面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家长的不当处理可能会让一场小冲突演变成长期的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团结。科学的解决方法可以化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特殊教育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定期为模拟家长开展特殊教育常识、工作分析法、问题行为的处理、异常情绪的处理方法、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专题讲座,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本单位的医护人员为模拟家长开展了孤残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搭配、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等培训,让家长掌握了日常的护理技巧。
2、现场演示,让模拟家长观摩学习
特殊教育老师在家庭介入期间,可以为儿童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在老师开展活动的时候,模拟家长在旁边观摩学习,掌握活动技巧。同时,特殊教育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会处理儿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模拟家长同时也可以观摩学习老师解决儿童问题上所运用的技巧。
3、督促模拟家庭家长多鼓励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弱势儿童需要建立自信心,安排与儿童能力相符的工作,既能体现儿童的能力,也能预防挫败感的产生。在完成交办的工作时,儿童会获得很高成就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时,儿童的自信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弱势儿童的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减轻。
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让儿童展示自己的特长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弱势儿童虽然在肢体、智力上存在障碍,但他们也有展示自己的需要。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做贡献。在家里,家长要充分发掘残疾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长一起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视觉残疾的孩子视觉和听觉比较敏感,模拟家长可以请视觉障碍的儿童整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品。下肢残疾的孩子行动不便,但他们的上肢活动能力很强,可以请肢体残疾的孩子坐在凳子上帮妈妈拣菜,也可以请他们做一些手工艺术品,共同来装饰卧室、客厅。他们会生活得更快乐。
4、督促模拟家庭家长多挖掘弱势儿童的优点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点,看似没有任何优点的孤残儿童,只要老师和家长用心去挖掘,总能从他身上找到发光的地方。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大家一起来发掘儿童的优点。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们都在家的时间,开展一个优点大轰炸的游戏活动。孩子们互相来说说他们所看到的别人身上的优点。家长把每个人的优点记录在纸条上,美化之后贴在家里,让每个孩子都看得见别人的优点。
C913.7
A
1671-5136(2016)04-0017-02
2016-10-10
李亚亚(1985-),女,甘肃人,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初级职称、硕士研究生;阳海霞(1984-),女,湖南人,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中级职称、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