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减少背景下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6-03-28颜廷军
颜廷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6)
生源减少背景下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颜廷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6)
近年来,生源减少给苏北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招生困境,苏北五市高职院校必须面对挑战,克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专业大而全、重复设置以及专业建设脱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做到专业设置“专而精”,专业建设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走出办学的困境。
生源减少; 苏北;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问题与途径
0 引言
按照江苏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省辖市。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高职教育发展的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弱,因而,在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苏北高职院校面对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源减少带来的办学压力,苏北五市高职院校必须面对挑战,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办出特色,走出办学的困境。
1 生源减少的新形势以及苏北五市高职招生情况分析
根据江苏教育考试院官网资料,2015年江苏省共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高考,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减幅为7.71%。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苏北五市高职院校2012年招生18 459人,2013年招生17 764人,2014年招生14 889人,2015年招生12 506人。2016年江苏省高考生源比2015年减少了3.25万人,但因为有“三个不减少”的保证,江苏考生读本科、读本一的机会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这又给江苏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其中苏北地区高职院校招生的压力就更大了。以上数据显示,生源减少背景下苏北高职院校招生数呈下降趋势。
生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执行力度大大强化,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进一步改革开放,申请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逐年增加;三是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导致部分考生放弃填报高职志愿。
对于苏北高职院校来说,前两个原因是客观的存在的,第三个原因通过主观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且第三个原因对招生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应针对招生形势对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找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 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
1) 专业与专业分布。据调查,苏北五市14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点352个,院校平均设置专业数为25.14个,覆盖了高职高专教育全部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专业。专业和专业点拥有数最多的是财经商贸类(占19%),其次依次为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文化艺术。根据笔者调查,苏北高职院校没有涉及第一产业类的专业;属于第二产业的专业占50.85%;属于第三产业的专业占49.15%。
2) 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① 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不重视人才需求调查。在12所公办高职院校中,除专科院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其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而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专业设置前缺少科学的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在笔者对1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只有15%的专业在设置前进行了相关人才需求调研,且此类调研大都流于形式。在各校现有专业中,传统专业比例较大,财经商贸类占19%,装备制造类占15%,土木建筑占14%,文化艺术类和电子信息类各占10%。这些专业,在各校办学的历史较长,软硬件条件较好,但就业方向往往脱离区域的产业类型,特别是农林牧渔产业相关专业的缺失,严重脱离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而苏北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并没有结合农业现代化的工程计划。
② 专业设置重复的情况突出。苏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重复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特别是财经类的专业数占到整个专业总数的19%。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省教育部门缺乏对苏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二是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只看重专业设置的眼前效益,存在盲目性;三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常常也是传统专业,这些专业投入少,见效快。
③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目前,苏北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努力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变,未来对服务业相关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加快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干部分。”《纲要》突出了产业调整、升级的主题,突出了现代农业的主题。但就目前苏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看,涉及新兴产业的只有楼宇智能化管理与物联网两个相关专业,且开设的学校也比较少,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更是空白。因此,苏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移、调整、升级联系还不紧密,也不能满足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专业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
1) 专业设置要追求“专而精”。专业设置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针对区域经济而“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而“为”。前者是“外”,后者是“内”,内外结合优化的结果,是专业设置是否符合“专而精”的标准。不要随意新设“热门专业”,而是要重心下移、对接地方,围绕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专业链,在一个或者多个专业群的集成与放大上做到“有所为”[1]。根据淮安市政府“十三五规划”,在未来五年,淮安市将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农业产业化带动、科教兴农、绿色农产品行动和农业机械化支撑等行动,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保障,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淮安市高职院校应加大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2) 专业设置要做好“减法”。 兴办热门专业省时、省事,还能给学校带来短期收益,因此,热度难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苏北高职院校应当找到既能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符,又能利于自身优势发挥的专业;二是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管理。就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后,要对严重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缺乏办学基本条件、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些专业做“减法”。政府其他部门在产业信息、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院校。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教育行政部门针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多条改善策略,这也为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就目前来看,高职教育要想稳步健康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还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政策进行推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2]。只有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统筹安排与政府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相结合,才能避免专业重复现象。例如盐城是农业大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开发潜力最大的优质资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是该市“十三五”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盐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与农业管理部门就应在宏观上作出政策安排,促进盐城的高职院校强化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专业设置的调研工作,设置与食品、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专业,突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3) 专业设置要适应苏北不断接受产业转移的特点。目前,苏北各市高职院校对苏南向苏北的产业转移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从过去较多关注学校自身发展转变到更加关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区域,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才能使高职院校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真正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真正办成用人单位眼中、手中、心中的理想职业教育[3]。对于苏北五市高职院校来说,关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首先应关注各市的“十三五规划”,关注苏北五市的区域经济的大趋势。因此其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适应产业转移的需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因此,产业转移过程对苏北地区经济方式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苏北五市的高职院校应针对各市“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产业转移的趋势,提前做好专业设置的可行性研究,突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各学校应设置产业转移的跟踪机构,长期关注产业转移的动向。
另外,也要避免专业课程过分“技术化”,要重视通识教育,重视学生文化基础和基本的能力结构的协调,以适应产业转移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产业转移的过程,是苏北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社会现代化,首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人文素质课程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源减少给苏北五市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在可预见的十年左右时间内将持续存在。苏北高职院校只有抓紧内涵建设,特别是搞好专业建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取得优势。
[1] 丁明军,王成方,任聪敏.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7):158-162.
[2] 王清莲.生源减少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契机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5):18-20.
[3]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3-16.
[责任编辑:缪宁陵]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crease of Student Number
YAN Tingjun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ecrease of student number has laid more and more pressure o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ive citie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must face the challenge and overcom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arge and All Inclusive", duplication and detach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Specialized and Refined” specialties,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uitable to the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opening up a new teaching method.
decrease of student number;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2016-09-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5/03/077)
颜廷军(1962-),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古代文学
G 718.5
A
1672-2434(2016)06-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