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2016-03-28丁馨
丁 馨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丁 馨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的关键,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面保障。通过分析目前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了以政校企行、工学结合、专兼职教师互动作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提高师资教学团队水平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 中高职衔接; 师资队伍
1 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在未来十年内,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的生源和模式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构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1]。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的核心在于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中高职衔接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结构、课程体系、质量评价、实训实习、就业升学等方面的衔接,是两个层级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如何让中职院校的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提高与高职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关键的部分就是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和指导,必须对中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建立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一体化培养工作机制,让对接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相同职能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协同交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使得中高职教师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
2 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诊断
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是由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责任教师这两部分组成。随着中高职衔接项目的不断推进,显现出师资队伍中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首先,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仍匮乏。学校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通常将现有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上岗。其次,在中职和高职院校当中,来自行业、企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真正服务于学院课堂教学、技术实践的兼职教师数量很少。还存在一些专业教师,他们长期依托于校外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部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偏弱、专业化水平偏低。第四,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在学生“送出去”和“招进来”的过程中,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专业教师之间缺乏积极探索。第五,经费保障不足。由于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工在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学校难以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另外,教师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双聘任机制尚未健全,也会影响企业教师的正常教学等问题。
3 “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在“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在不断的积极探索和改革中进一步充实对接专业的教师队伍,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以转变传统职业教育观为先导,以经费的投入和体制、机制的建设为保障,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来增强教师中高职教学的统筹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师德素质高、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
3.1 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的优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能创新的现实需求
中高职衔接从本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途径,其最终“产出”就是通过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衔接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十三五”期间,国家有望将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在创新中起根本性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承担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其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会直接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基础薄弱,难以满足“政企行”对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加大中高职对接的发展力度,加强中职和高职衔接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高职衔接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端技能创新性人才,是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3.2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前提
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专业认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先导性作用。第一,中高职院校要成立关于专业对接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承担审核师资队伍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责任,在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改革推进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配合。另外,还配合提供政策性指导和经费上的保障,审查教学团队的经费使用情况,验收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二,公开竞聘选拔师资队伍中的“双负责人”。中高职对接专业双负责人分别由来自“学校”和“政企行”的专家组成,他们是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扮演着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角色。校内队伍负责人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准确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善于沟通协调,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和维系既竞争又合作的教师团队氛围。校外团队负责人来自政企行的生产、管理的技术领域,与校内专家一起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优化专业的设置、夯实课程的衔接,形成“政校企行、人才共育”四方配合的良性循环。第三,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中的成员是多元化的,要求以责任性、合作性和开放性为指导原则。同时做好“三优化结合”[2],即老中青三代优化结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优化结合以及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化结合。
3.3 先进职教理念的指导,是优化师资队伍的保障
一个优秀的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是建立在先进的团队理念之上的。首先,团队负责人应该努力提供让成员多接触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职教文件的机会,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发布最新消息、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会、举办系列讲座、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邀请“政校企行”资深人士进行经验分享等,产生浓厚的学习气氛,对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等。除此之外,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物质条件上,需要对接专业的院系和学校加强沟通,多为专业教师团队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教学设施、多媒体资料等物质条件也是搞好形成团队建设的必要条件。最后,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应坚持团队成员平等沟通、共同进步的理念。在发挥各自的特长,尊重各自权利和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注重保障制度的完善,便于更好地增强教学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例如,院系制订《教师拜师结对工程实施方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的有关规定》《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遴选与奖励方案》,为团队教师搭建国内外进修培训、企业顶岗等互动合作平台,鼓励中高职对接专业的教师与特聘教授、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结对,在教育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专业实践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指导,加强校企互动合作,提高团队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外服务的能力。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激发团队人员工作的热情,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工作的主动性,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团队协作更加有效顺利。
3.4 政校企行的深度融合,是优化师资队伍的关键
当前,“政校企行”产教融合是创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关键,对于提高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执教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坚持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根据团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的发展规划,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到相关企业、公司锻炼实习,增加中高职对接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了解业务流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另外,团队教师要主动配合企业挖掘技改项目,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增进深层次的交流,与行业专家、从事业务的一线专家共同制订专业的课程标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案由团队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完成。团队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选取典型工作项目,精心组织教学,构建仿真和真实工作情景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课程教学场所的校内校外一体化联动。另一方面,打造一支“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队伍。因为大多数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和事业技术单位,教学理论和实践缺乏,教学团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多媒体运用等专题培训,并与校内教师一起参与教学能力测评,鼓励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共同进步。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实训中心等建设,定期开展专业讲座,加强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由企业专家担任实验实训的领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训机会,亲身了解了工作岗位需求和企业文化,提供学以致用的舞台。
4 结束语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是以基于产教融合的“政校企行”四方合作的责任化、专业化、开放性的教科研团队为行动模式,以提高中高职对接专业或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希望通过完善“双师”专业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间的紧密合作,发挥教学团队的积极作用,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搭建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贯通”培养。
[1] 王秀梅.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教学团队建设论证——以国际法学院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J].法学教育研究,2010(2):225-233.
[2] 李鸿,吴梅青,王林珠,等.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11):101-103.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on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DING Xin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to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 and lines of busines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stud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ers.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2016-09-05
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CDGZ2016019)
丁 馨(1983-),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商务英语
G 715
A
1672-2434(2016)06-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