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研究

2016-03-28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跨境电商风险防范

倪 程 孙 珂 翟 帅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研究

倪 程 孙 珂 翟 帅

[摘 要]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新型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在其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趋势。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成为促进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其是一种新型外贸发展模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对消费者交易安全和国家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跨境电商的风险分为多个方面,不仅有跨境电商商家内部的风险,也有目前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外部风险。这其中,交易是贸易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风险是跨境电商的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研究跨境电商的风险对于对跨境电商风险的防范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的跨境电商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对风险的研究更为重要。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风险防范

[作 者] 倪程、孙珂、翟帅,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作为新兴国际贸易发展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将不同国家或地区传统国际贸易业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交易完成,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举措,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式,更是促进各国自由贸易的有效尝试。跨境电商的风险是一个世界性的安全问题。分析解决跨境电商的安全问题具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动本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作用,因此自跨境电商产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跨境电商的风险问题有利于我们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以及提早预防风险,也有利于国家制定政策来监管和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

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一个大环境。2015年,中国网络用户达8.35亿,总人数占世界的20%,2015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63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了30%。其中,B2B商务交易额5.8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29%。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61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49.2%。根据艾瑞的数据分析:欧美电子商务产业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亚洲和其他地区,亚太地区B2C电子商务一直在呈增长趋势,是全球电子商务潜力最大的地区。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前几年,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发展速度缓慢,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据数据反馈,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突破2.1万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43.2%,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6。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会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收益点.根据我国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到2014年我国境内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外企已达到25余万家,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超过8000家。在新注册的电子商务经营体中,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达到90%以上。

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分为跨境贸易服务(B2B)和跨境电子商务(B2C)两大类。企业主要依靠阿里巴巴网站、敦煌网网站、中国制造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和推广,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平台上进行在线匹配和商议。这些订单交易额较大,进出口贸易只有部分环节在线上完成,暂时还不能实现在线交易。

另一方面,我国的B2C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的B2C跨境电商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兰亭集势、唯品会等电商企业建设的独立的外贸B2C网站;另一类是如阿里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等第三方外贸交易服务平台,电商企业通过入驻的形式进行商品销售。

(三)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支付方式存在漏洞。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支付方式为信用卡支付,以及部分第三方平台。对于支付额度较小的B2C方式,都采用第三方平台支付模式。而交易额度较大的B2B模式,更多采用信用卡支付。无论何种模式,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周期较长,资金从买家到卖家通过国际信用卡公司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流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本损失、支付不畅等问题的出现。

2.物流模式单一。对于跨境电子商务B2C模式都采用国际快递的模式,虽然B2B业务在此基础上会采用第三方物流或建立海外仓模式,但由于其成本较高,对于多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仍采用较为便捷的国际快递模式,这就极大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若想像传统贸易那样取得交易量和交易额上的突破,势必要求多种跨境物流方式的探索。

3.监管体系不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外贸形式,其特点就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外电子商务业务,在时间上要求速度更快,在业务流程上要求环节更加简便,而且多采用电子报关、电子通关等信息化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现行的海关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的海关部门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外贸监管模式,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监管。

4.结汇退税制度较烦琐。由于我国现行的结汇和退税制度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必须在国家外汇管控范围内进行交易,虽有国家的相关退税服务、退税制度,以增加出口商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烦琐的手续和传统贸易的监管制度制约,一直未能得以有效实现。为保障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在国家层面的数据统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利益的保护,国家外汇政策的有效执行,势必要求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结汇方式和退税方面给予简化手续,强化制度。

二、跨境电商信用风险概述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信用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在线向个人消费者出售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即为网上零售行为。该行为通常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为顾客提供在线选购商品消费的商场网站;二是搭建匹配顾客选购商品的配送系统;三是建立确认顾客真实身份的认证系统和办理货款结算的银行系统。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随之而来。相较于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的主观因素更强烈。它多产生于一方未能履行签约合同的承诺,因此造成一方或多方经济损失的情况。由此可见,信用风险极大地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和快速发展的进程。

(二)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种类

1.围绕商品本身的信用风险。不同于有形市场的商品,由于B2C电子商务交易所销售的产品的不可触摸性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围绕商品本身产生了诸多信用风险的问题。商品是交易活动的核心,不存在没有商品的商品交易。所以电商过程中围绕商品产生的信用风险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电子商务销售企业提供的商品可靠性问题,即商品本身的质量、性能、与电子商务网页所提供的产品描述的匹配度等问题。基于电子商务贸易的虚拟性和商品的不可触摸性,商品是否可靠真实、与电商销售企业描述的一致,是争端的焦点。

2.虚假广告的信用问题。B2C电子商务贸易的买卖双方会因为平台上的图片和文字、广告词等来选择自己购买的商品,如果文字存在夸大、不实,图片存在过度美化和非实物拍摄等情况,会直接影响买方的购买,从而带来信用危机。

虚假广告信用的原因,是因为销售网页的操控者是电子商务中的卖方,卖方可以随时更新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往往存在片区购买后立刻对产品的描述和产品图片处理和美化现象。

3.由付款方式带来的信用危机。付款方式带来的信用危机是因为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结算过程中安全性及保障性不足而造成的信用危机,并且能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购买方的经济,也会涉及销售方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子商务的付款方式过于依赖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快捷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进行操作,就比较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如果有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有效地对买卖双方交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与此同时会有一些企业直接面对面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比较容易产生信用危机,即使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仍然会有一定的缺陷,如因为物流带来送达时间推迟时,支付宝会自动默认交易成功,并将购物款打到销售方账户,这个环节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信用危机。

4.由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信用危机。B2C电子商务贸易不同于传统的有形市场的交易方式,物流运输的不确定性和多主体性加剧了B2C的信用危机。从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来看,多数第三方电商平台会将物流运输作为电商信用的重要指标。可即便如此,运输过程中商品的破损、错寄、漏寄、丢件等问题仍层出不穷。在近年网络交易货物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双十一”等促销力度极大的节假日,第三方物流难以应对货物量激增的情形,面临着人力、配置系统的革新和完善。特殊的节假日也是电子商务诈骗案件的高发期。目前国内的支付平台偏向于保障卖家的利益,而第三方平台工作人员的消极工作或不负责的态度,会加剧信用危机的发展。譬如物流服务企业货物运送速度过慢导致买家未收到货,但支付平台因收货时间已到自动打款给销售方,消费者就此丢失了保障。

5.尚未完善的监管体系带来的信用危机。我国当前没有完善全面的监管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电子商务活动管控监督。目前仅有的为有形市场制定的法律法规,对目前B2C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既不稳定也缺乏实用性。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中小型企业数量猛增,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对网络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有力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电商销售投诉的增多也反映了市场急需完善监管体系的诉求。但由于网络销售的虚拟性决定其商品的交付并不是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而是依托第三方物流或是自建物流将商品送达,牵涉的环节和主体较多。相关监管部门在问题产生时也难以判断质量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三、建议与对策

(一)企业方面

1.保障产品的质量。无论是传统贸易还是电子商务,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产品的好坏都是一个企业的脸面,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才是值得消费者信赖的。B2C电商企业为了降低消费者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应加强对自有产品的执法强度,需要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通过权威的质量认证体系来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检测。

2.保障真实宣传。过分夸张的宣传是导致消费者对商家不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交易的一点就是商品的不可触摸性,购买者无法在下单之前验证商品的质量,因此本身就对商家的宣传存在一定的怀疑,虚假的宣传将让消费者对卖方的信任彻底丧失,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政府方面

1.完善征税制度。就跨境电子商务销售的物品在邮递中呈现出邮包个体小、总量大、商品种类分散等问题,应当对进出境物品的合理数量和相对的完税价格表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减少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进行少量多次进出境或偷换理念、恶意虚报瞒报等逃避税款问题。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统一全国各地海关对行邮渠道进出境监管的操作流程和执法力度,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主观意识,而减少海关的执法和廉政风险。

2.加强海关与其他部门的交流。除海关部门外,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货物还涉及商检、国税、外汇管理等多个政府部门,海关如果能发挥同其他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意识,将有利于减少通关监管成本和监管风险,加大通关效率,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监管程序上的便利。海关部门还应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从而可以为商家货物通关提供便利,有利于实现对平台上的企业和商品的把关,实现信息互通,最终实现统一申报、平台负责的机制。

3.完善电子支付平台。我国的跨境贸易支付系统目前并不十分完善,消费者和商家都面临着支付和收取货款不便利的问题。从银行来说,要不断加大银行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不同国家货币间的交易和转换,更要减小支付平台的操作难易程度,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的可能性。从而能建立与买卖双方进行沟通的支付平台,在了解买卖双方交易进度的基础上再提供第三方平台支付服务,以此来消弱因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时间空间的错位带来的信用危机。

4.完善国际物流系统。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覆盖全国的国际物流配送系统,一个国际包裹可能需要通过分包给几家物流单位才能顺利到达买家的手中,这大大增加了货物在运送途中丢失或损坏的风险,也延长了购买者收到商品的时间,不能按时收到商品或商品受损坏都会影响商家的信誉,因此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洋,熊超,许昊,刘楠.跨境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和监管建议[J].中国商贸,2014(32):79-82.

[2]王明宇,廖蓁.我国跨境电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33):76-80.

[3]叶娅莉.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32):36.

[4]张晓艳,徐艳华.B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178-179.

[5]钟洁.关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4):130.

[6]陈洋.B2C电子商务主观信用风险博弈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跨境电商风险防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