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业的变迁与编辑素养训练

2016-03-28王美丽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期
关键词:出版业互联网时代

王美丽



出版业的变迁与编辑素养训练

王美丽

[摘 要]从时代的发展这个背景出发,阐述“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变迁和编辑素养的构成,最后落脚于编辑素养的建设。编辑素养建设,从我做起,从改变“我”的素养的态度做起。出版业编辑素养的改变将推动出版业的变迁,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作为目标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媒体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作为目的的编辑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也得以成就。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编辑素养

[作 者] 王美丽,硕士,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编辑。

从20世纪末起,出版业进入一个“速变期”。不仅出版技术、出版业态、出版质态和出版形式正在加速变化,而且变化的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出版业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变弱势为强势,推动出版业的发展,方法很多,但是提升编辑素养是一个永不失效的法宝。

一、时代的发展与出版业的变迁

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给未来社会带来重大的变革,它不仅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我们正处在风云激荡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时代的变迁,也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出版形态和内容的多样化。除了纸质图书的出版外,还出现了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的出版形态。出版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文字,广播、电视、影视、游戏、学术论文、博客等都已成为出版的内容。

第二,出版主体的多元化。从事出版的单位已不仅限于专业的出版机构,报刊、杂志社、音像电子出版社、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公司等诸多的商业机构、教育机构甚至是个人都加入了出版业的阵营中来。新科学技术使得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出版主体,出版活动不再像原来那般神秘。

第三,出版物的多媒体化。出版物不仅有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的简易组合,还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样化组合,传播效果更加生动,为读者提供了视听结合的全方位的感受。

第四,出版目的的多元化。传统出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等更多出版主体的加入,一些出版活动不再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而是基于自己情感的满足与思想的交流。

第五,受众阅读的碎片化。“互联网+”时代,使得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人们利用坐地铁、挤公交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

二、编辑素养的构成

虽然出版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形态、速度、载体等诸多方面发生变迁,但是出版图书的质量、内容的深度、出版人的价值追求以及出版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是不变的。编辑依然要出好书,依然要当一个好编辑,依然要不断提高编辑素养。一个好的编辑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一)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编辑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健康,一切都是乌有。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能为作者、为读者、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健康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生理体质,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坚强的意志、谦和宽容的气质、达观的胸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控制个人情绪的抑制力。身体健康是支持编辑事业成功的物质基础。

(二)神圣使命感

出版前辈、原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张惠卿先生指出:“编辑担负着把意识形态领域内,也包括科技文化各方面的成果进行组织、汇集、整理、公布的责任。编辑工作者既是书稿的规划者,又是书稿的组织者;既是书稿的鉴定者,又是书稿的加工者。”①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中华书局,2013年,第12页。可见,编辑的责任重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编辑一定要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神圣和光荣,并有很强的使命感,做好文化的“守卫”工作,使出版的书籍起到“人类进步的阶梯”的作用。如果没有神圣使命感,丧失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本应有的自豪感和文化品格,就成不了一个好编辑。

(三)合格的政治素养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与时俱进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编辑工作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政治立场坚定,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奉承,不为一时利益所左右。不要纵容有严重政治错误,或损害民族宗教政策,或宣扬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的出版。

(四)科学的思想素养

一般来说,思想素养水平较高的编辑,其他素养水平也相对较高,出版物质量也相对较好;思想素养水平较低的编辑,其他素养水平也不会很高,出版物质量也会受影响。编辑要不断提高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树立全面、适度、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互联网+”时代出版中的方方面面的情况来着手从事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编辑出版工作。要加强唯物史观的修养,要有历史知识的储备,并学会使用历史方法,把“互联网+”时代出版业所遇到的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观察和分析,看出这种现象与各种物质条件的联系,得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进一步认识“互联网+”时代出版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编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到底把什么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其实标志着人生发展的方向。编辑工作就是一个为社会、为读者、为作者服务和奉献的事业,因此,编辑要坚持将劳动和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甘为他人做好嫁衣,做一个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出版工作者。

(五)良好的道德素养

编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和行为准则,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家庭生活和邻里生活中也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职业生活中,要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坚守道德底线,对低俗化、媚俗化的“作品”坚决不予出版。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高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改稿的水平,将存在政治问题、内容失真、错漏百出的图书扼杀在摇篮里。

(六)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

编辑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立身之本,要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跟上时代的要求,做一个优秀的懂业务的编辑。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常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成功的编辑,只有及时了解新媒体新发展,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为读者、为作者、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掌握外语,马克思指出,“外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外语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出版经验、西方先进的出版技术和知识,加强对外交流,向世界介绍中国出版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七)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

要有较强的策划与经营能力。编辑不可能根据市场需求去引导专家教授从事某项课题的研究,但可以在专家教授深度研究的基础上,策划出具有文化建设、文化积累价值的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文化精品,策划出有市场效应的传播最新、实用知识的图书。要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编辑最基本的一个工作就是文字加工,如果没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项工作就做不好。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编辑和其他人一样,都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之中。要妥当有效地与工作范围内的同事、作者、合作伙伴进行协调和沟通。此外,编辑还要懂装帧艺术,它是艺术与技术完善的结合体,具有视觉导向作用,是书籍的延伸和发展。

三、编辑素养训练

编辑素养不会因外界的任何变化而突然失去或获得的,它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稳定渐进的长期过程。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和提高。

(一)编辑要善于学习

编辑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编辑要学习专业知识,要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并专研编辑学、出版学、图书学、传播学等知识,精益求精,奠定坚实的业务功底。要不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掌握和运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对各学科前沿的了解和学术见识。不仅要通晓文史哲,了解法、经、教、艺等诸多学科,而且要提高与专家学者沟通对话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和“杂”。有无人文社科方面的修养,呈现明显的差别:质量的粗细之分、水平的高低之分、创作和工作的效率快慢之分。编辑必须在专业领域掌握系统而全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特长,在“专”的基础上,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

(二)编辑要善于实践

编辑要善于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首先,不断地提高策划与经营能力。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市场调查、信息采集、选题设计、物色作者、组织稿件、稿件审读、文字加工、读者定位、市场预测、效益预算、宣传推广、发行策略、信息反馈、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要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为他人做嫁衣和做衣服的能力,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郑板桥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文字加工的过程中,就是要删除繁言絮语、陈词冗句,如同三秋的树木,最后留下枝干和精华;为作者增加的部分,要有新意、有特色,要像二月的鲜花一样光彩照人。

再次,要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老板”、编辑、作者、译者、读者,以及印刷、发行、设计人员是一个出版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元素。书编得好,还要印刷印得好,还要发行发得好……因此,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与各个部门、各类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最后,要学点装帧艺术。美术设计家邓中和说过,“一般读者挑书的顺序是:一看书皮(封面),二看书名,三看内容”。①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中华书局,2013年,第71页。确实,我们逛书店,会先关注外在的东西,其次才会去关注内在的东西。在笔者所在社一次编辑会议上,副社长胡敏同志说,他参加一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的会议,会上每个出版社都带去了几本代表作,供大家挑选,那些装帧形式吸引人的一下子就被人挑走了。可见,装帧形式对吸引读者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编辑要加强这方面的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编辑素养训练,从自身做起。从改变“我”的素养的态度做起,一个个“我”的态度的改变就构成了出版业编辑素养的改变,出版业编辑素养的改变将推动出版业的发展。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作为目标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媒体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作为目的的编辑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也得以成就。

猜你喜欢

出版业互联网时代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e时代
e时代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时代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