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即传播:多维视角下移动城市的传播研究

2016-03-28陶贤都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市民媒介空间

陶贤都

城市即传播:多维视角下移动城市的传播研究

陶贤都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传播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移动城市和移动传播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移动城市”展示了传播与城市相互嵌入的关联,打破了城市与传播的二元对立状态。城市即传播的理念在移动城市时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移动城市的传播需要从多视角来观照。从媒介角度来说,移动城市即为移动媒介化传播。从空间角度而言,移动城市是全方位全空间的传播。从生活方式视角而言,移动城市是城市生活泛传播。

移动城市;互联网;媒介;空间;生活

[作 者]陶贤都,博士,副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城市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城市发展和传播呈现智能化和移动化的新态势,移动城市成为城市的新形态。在新城镇化革命和“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中国移动城市建设已然兴起。关系空间和流动空间的特点在移动城市中得到体现,显示了传播嵌入城市的关联。移动城市时代,城市即传播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传播不单是移动城市的一项功能和反映城市的一种形式,更是市民存在的活动样式和构成移动城市的基础要素。

一、移动城市与移动传播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态势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全新传播方式,使城市“流动”起来,以移动城市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城市发展和传播的趋势。基于移动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移动城市的信息应用浪潮。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移动城市成为现实。

移动城市并非只是传统城市的简单转型,而是城市的全面升级和改变,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研究者认为:“移动城市就是利用移动技术,构建一个信息化应用整合与服务平台,为城市中的居民与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的、统一接口的移动信息化服务。”[2]移动城市内涵广泛,城市技术系统、城市管理系统和城市人文系统都包含在内。

所谓移动城市,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围绕着互联网而组织和整合城市运行的信息,从而对民生、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在内的各种需求进行响应。移动城市运转和传播的核心,一方面是城市相关信息获取的便利和迅速;另一方面是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在这些核心中,移动性又是其中的关键。移动城市需要将城市的职能部门、产业、科研机构、社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政府工作、企业商务和公众生活在内的城市信息进行统一规划,打造移动化特色的综合信息体系。

移动城市打破了城市的固定形态,赋予了城市移动性,从而使城市具有流动的活力。移动城市下,城市的真实和虚拟界限被打破,城市的实物同时也就代表了城市的形象。移动城市的线上与线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虚实一体化的城市形态。

二、媒介视角的移动城市媒介化传播

城市如果没有传播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城市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建筑,也是经济单位和媒介。移动城市下,城市与传播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城市与传播的同构,也就是说城市即为媒介。移动城市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城市成为人们沟通和联系的平台,从而使移动城市全方位地实现了传播的功能,扩展了城市传播的意义。

从传播介质方面来说,移动城市空间聚合了多种媒介形式,媒介与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面对社会变迁,传播媒介在空间生产中的作用也发生改变。传统城市中,大众传媒是城市传播的主要介质,市民想要获取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而在移动城市中,传播已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一统天下,各种媒体形式有机整合和汇聚,形成复杂的集成空间,最终实现城市即传播的格局。在移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依存于媒介。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和传播,城市里的人、物已经编织成了庞大的网络。市民本身就是媒介,通过移动设备将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传播。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城市的传播更加方便。智能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装置变为具有多用途的计算机,代表着移动城市时代的到来。移动城市下,移动设备连接的不再是两个人的关系,而是多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地理以及人与各种媒体、平台、服务中心的交互关系。

移动城市下,城市传播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移动城市下,城市形象的理解已经突破了大众传媒塑造的概念,刘易斯·芒福德对城市形象的观点更加符合当前移动城市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3]此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城市即媒介以及媒介在移动城市的影响力。

移动城市的出现,对城市传播而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移动城市的传播是一种大传播。传统的城市中,城市传播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传统媒体。而在移动城市下,市民和非政府组织加入,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城市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和立体。大众传媒、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介的纷纷涌现,使得移动城市的传播环境、舆论环境、传播主体都明显区别于传统城市的传播。市民在移动城市传播中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市民是城市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主动关注城市的信息,对传播内容进行转播和评论;另一方面,市民同时又是城市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和信息的生成者,将自己所获取的信息传播给他人。应该说,市民的积极主动参与传播对于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可以为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移动城市的传播,从而使城市变得可以全面沟通和对话,促使城市更加富有活力。

三、空间视角的移动城市全方位传播

“城市空间可以说是城市中各个系统相互关系发生发展的载体和结果。”[4]媒介技术和传播渠道在城市传播和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建构的基础要素,建构了实在的城市空间和虚拟的城市空间双重空间格局。移动城市的空间概念发生了改变,双重空间逐渐消解,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已经逐渐一体化。移动城市下,移动媒介构建了延伸空间,移动媒介营造的新的空间形态颠覆了传统媒介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使跨空间传播成为可能。改变了传统城市原有的条块分割、层次分明的管理,移动网络实现了部门整合与空间优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将城市实体连结成相互交流的有机体。

相比传统城市,开放性和流动性在移动城市的空间变得更加突出。移动终端和移动媒介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变得普及,打破了原来传播工具的控制和垄断,普通市民都已经拥有和使用移动媒介,这使得城市的传播超越了地理的限制;同时,移动城市中构造个体、流动空间的可能性也得以实现。传统城市中,城市空间的生产和交流长期限于固定的地点或场所,这一特征在移动城市下被打破。移动城市的社会生产过程和传播过程将掺入众多的个体化因素,这些个性化的传播在移动城市中看似成为碎片化的传播,但是由于移动媒介的即时参与、互动和传播而形成一个拼贴式整体的流动空间。

城市空间的可视化传播和无界限传播成为移动城市传播的重要特征。市民个人媒介反映了城市的信息,不同市民由于视角的差异和了解城市的差异,会出现城市面貌的不同方面。而当市民的个性化信息拼贴在一起,则组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移动城市的传播不仅仅只是文字的传播和语言的描述,图片、视频和文字、声音等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城市的传播和城市的空间变得可视化。另外,由于移动传播的便利,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利用移动传播中位置数据的可开放性,可以将城市传播的叙事和城市的具体空间相连,从而将城市的虚和实结合起来,呈现一种新的移动城市空间图谱。移动互联网使人类城市空间由此发生根本改变,城市实体空间与看不见的虚拟空间的边际已经模糊化。

总之,移动城市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移动城市传播无处不在,移动传播消解了城市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城市空间变得更开放、流动和个性化,不再单纯依赖于地理性和受到自然空间的限制,城市传播也变得日益可视化。

四、生活方式视角的移动城市泛传播

移动城市的传播是一种泛传播,创新个人的城市生活空间,打破了城市的时空边界,极大地便利了个人的生活,广泛地影响市民的生活方式。这种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传播影响市民的生活面广泛,另一方面,是影响市民生活的传播渠道泛。

移动城市的影响广泛渗透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普及的移动设备和移动终端,可以有效地缩小城市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数字鸿沟。移动城市打破了公共安全、医疗、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城市诸多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在实体空间可以做的事情如订餐、打车、学习、医疗等都可以在移动端上完成。移动城市给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根据需要,个人、企业和社会机构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便捷地查找和发布信息,这样使整个城市真正地移动起来。移动城市和移动传播提升了市民生活的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提高边际效益。移动城市的移动传播为人类走向自由之境界提供了技术、物质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可能性。移动城市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种移动的传播生活,需要树立“互联网+”的思维。

移动城市的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征,传播渠道广泛。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一批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飞速发展,日益方便和灵活,功能日益强大,将通讯、视频、分享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这为移动城市中的市民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移动城市下,市民的生活方式日益碎片化,移动城市的传播也呈现碎片化的态势。利用碎片化时间,市民可以进行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还可以碎片化交往。

移动城市的移动传播是一种个性化传播,这与传统城市的传播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城市的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传播面向的是群体;而移动城市的传播则改变了粗放的大众传播模式,代之的是一种精确性的个性传播,这种个性化传播在移动城市的传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电子商务网站,根据个人信息进行精确的推送服务。通过移动媒介,市民可以依据地理位置寻找老朋友,推送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给新朋友,并与多种社会关系跨界相连。

五、结语

移动城市下的传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推动之下,人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处处是媒体、人人是媒体的移动新媒体时代,城市传播转向为多向互动的全方位沟通的移动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城市取代了传统城市,城市与市民之间建立起了全新的沟通和互动关系。移动城市即为移动传播。从媒介视角而言,移动城市是移动媒介化传播;从空间角度而言,移动城市是全方位全空间的传播;从生活方式而言,移动城市是城市生活泛传播。从多维角度,才能更为深切地理解移动城市和移动传播。[本文系长沙市科技局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长沙’传播战略研究”(项目编号:K1501021-41)阶段成果]

[1]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133709.shtml.

[2]臧蕙心、李响.移动城市延伸市民数字生活[N].计算机世界,2007-06-04(A10).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5.

[4]马仁锋.城市观嬗变与创意城市空间构建:核心内容与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10(6):109.

猜你喜欢

市民媒介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