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种粮成本收益及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基于河南省邓州市的案例调查

2016-03-28夏雪苏鑫宇李嘉颖

财政监督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种粮收益补贴

●夏雪 苏鑫宇 李嘉颖

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种粮成本收益及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基于河南省邓州市的案例调查

●夏雪 苏鑫宇 李嘉颖

粮食数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粮食产量充足,宏观意义是保障粮食供给安全,而微观上农户首要关心的问题是种粮收益。本文立足于农民的生活现状,以河南省邓州市农户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农民的种粮成本收益和偏好。课题组根据典型案例的农户家庭基本信息、种粮投入和种粮收益、享有的粮食补贴政策等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的种粮成本收益及其偏好,并针对提高粮食生产收益,提出了调整农业支持政策、优化直补政策、全面实现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建议。

种粮主体种粮成本收益种粮积极性粮食补贴政策

一、引言

古往今来,粮食一直是人们日常消费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始终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放眼世界,粮食安全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饱受关注的敏感问题。特别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更是至关重要,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在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十二连增”的情况下(从2004年的41157.2万吨增至2015年的62143.5万吨),整个国家目前及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其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约束显著(资源承载能力减弱、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等)、粮食进口量增长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及粮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为鼓励农民从事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连续13年(2003-2016)出台事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粮食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进一步讲,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有土地制度细碎化、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降低粮食成本,提高粮食收益也成为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作出了“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政策指引。那么,我国农户的种粮成本收益如何,农民的种粮偏好怎样?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学者及广大农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河南省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45%,在全国粮食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邓州市作为河南省重点扩权经济单列县级市,其农业粮食生产也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此,课题组对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分析整理406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农户进行深入研究,以具体典型的案例分析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规模效益以及农户主观生产偏好,进而分析农民的种粮行为,从整体上提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相对成熟,围绕粮食安全的涵义(马树庆、王琪,2010;姜长云等,2014)、安全程度的测度及预警(马九杰等,2001;丁守海,2008等)、影响因素(任柏强,2003;封志明,2007;马述忠等,2013;樊琦、祁华清,2014等)、保障措施(廖西元等,2011;吕新业、冀县卿,2013等)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中农民的种粮收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而尽可能满足农户的种粮偏好,从而激发其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赵玻、辰马信男,2005)。

围绕种粮成本收益和种粮主体偏好,学者从成本和收益构成角度对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不是由需求拉动,主要是被成本推动,而生产资料费的上涨抵消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农户种粮收益相对下降(康磊,2012等)。而且从整体上看,价格对于粮食供给的影响作用不太明显。因为在粮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对价格变动不敏感,从而减小了价格对供给的影响。比较而言,政府对于农田水利设施与科研的投入,是导致粮食产出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并且远大于价格所导致的提高作用(Zhuang and Abbott,2007;Yu and Liu,2011;刘俊杰和周应恒,2011)。

事实上,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受资源禀赋、心理认知和种粮收益三大类因素影响,其中种粮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曾福生、戴鹏,2012)。无论是在什么社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直都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赵玻、辰马信男,2005)。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施了农业“四补贴”等一系列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种粮收益,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马彦丽、杨云,2005)。不过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除此之外,农户的自身条件与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粮规模及农民年龄的个体特征变量与农民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民种粮意愿呈负相关。此外,有文献显示个人态度并不能直接导致行为,身边重要人员的建议以及对自己行为能力的判断才是产生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周清明,2009等)。

纵观种粮收益与种粮偏好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众多学者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是相关文献多利用宏观数据,并且缺少基于不同粮食生产规模农户成本收益及其偏好的微观调查,尤其是在允许土地适度流转的背景下,研究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种粮成本收益及其偏好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邓州市406户粮农为例,通过划分种粮规模,进而运用案例分析法具体探究不同规模种粮主体的种粮收益及其偏好,更为直观地反应粮食主产区种粮主体种粮的实际收益及其需求,避开利用宏观数据的不利因素,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与可借鉴性,对以后农村的种地形式以及国家未来的土地流转和经营形式提供政策经验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收益,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代表案例分析

依据不同学者对种粮规模的划分和调研地邓州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气候条件、土地规模等实际情况,本文将此次调研的农户种粮规模作出以下划分:生产规模小于5亩的为小户;5-10亩为一般户;10-50亩为大户;50亩以上为规模户①。从调研的数据中,本文选出四个典型案例针对其生产的投入、产出、生产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②。

(一)案例一

河南省邓州市八里王乡唐姓农户,家中共7口人。户主唐某今年51岁,夫妻二人长期在家务农,生育一儿一女,与孙子孙女同住,家境良好,有楼房一栋,现代电器设施俱全。

该农户家中承包有3.5亩耕地,小麦和玉米轮值。小麦总产量3150斤,每斤单价1.18元,全部售出后总产值3717元,种子投入210元,农药化肥投入560元,机械燃料电力投入375元;玉米总产量2800斤,每斤单价1.1元,全部售出后总产值3080元,种子投入175元,农药化肥投入560元,机械燃料电力投入375元。作物总产值6797元,总投入2255元,种粮纯收入为6797元。耕地全部机耕、机播、机收且机电灌溉。其中,种子投入占比17.07%,农药化肥投入占比49.67%,机械燃料电力投入占比33.26%。由此可见,农药化肥投入占比十分高,对户主的种粮成本有较大影响。调研时,户主表示农药化肥投入受天气影响较大,降水较少时需要的农业化肥比较多。

目前,该农户享有的农业支持政策有种粮直补政策,享受每亩地108元的补助,对该政策评价十分高,当地按照每户承包耕地面积进行补贴。该农户倾向于按种粮面积予以补贴,同时希望政府能够贯彻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以确保务农收入。

(二)案例二

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某村王姓户主,家中共3口人。户主今年64岁,夫妻均患有糖尿病,在家做轻度农活,与7岁孙女同住。家有300平方米砖瓦平房一栋,家境良好,现代电器设施俱全。

该农户家中承包8亩耕地,其中8亩地种植小麦,小麦收割后3亩种植花生,5亩种植玉米,统一机耕、机播、机电灌溉、人工收割。小麦亩产900斤,售价1元/斤,总产值7200元;花生亩产600斤,售价2.4元/斤,总产值4320元;玉米亩产800斤,售价1元/斤,总产值4000元。所有作物一年总产值合计为15520元。小麦种子2.5元/斤,每亩30斤,共投入600元;花生种子6元/斤,每亩需30斤,共投入540元;玉米种子50元/亩,共投入250元,种子一年总投入约为1390元。农药化肥为140元/亩,一年总投入约为2240元。机械燃料电力一年总投入约为1150元。由此可得该农户一年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总投入约为4780元。其中,农药化肥占比高达46.86%,种子投入占比为29.08%,机械燃料电力的投入占比为24.06%。由此可见,农药化肥价格对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较大,而种子价格以及机械燃料电力价格对生产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除去农业收入外,该户主配偶担任村内计生委员,每月可从大队获取50元收入,从村内获取120元收入,每年有2040元固定收入。夫妻二人每月每人可获60元养老保险,每年有1440元固定收入。同时,该农户每年享有108元/亩,共864元的种粮补贴。综上可得家庭年收入约19864元,其中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目前,该农户享有的农业支持政策为粮食三补贴政策以及最低保护价政策,该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评价较好,并认为最低保护价政策实施情况不佳。由于该农户从未进行土地流转行为,因此就粮食补贴政策方面更愿意按自家承包面积进行补贴。

(三)案例三

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某村刘姓户主,家中共3口人。户主刘某今年51岁,夫妻二人长期在家务农,生育一儿,高中毕业即将升入大学。家有砖瓦平房一栋,占地约100平方米,家境良好,但有借款,去年为盖房从银行借款23万元,利息为0.6%。

该农户家中承包有5亩耕地,另转入耕地15亩,每亩租金500元/年,其中15亩地用于耕作,5亩地为果园,种植葡萄。每年6月至9月,农户种植玉米6亩,黄豆6亩,芝麻2亩,花生1亩,统一机械耕地、播种、人工收割。10月至次年5月,15亩地皆用于种植小麦,统一机械耕地、播种、收割。葡萄亩产1000斤,售价1.6元/斤,总产值8000元;玉米亩产800斤,售价0.8元/斤,总产值3840元;黄豆亩产300斤,售价1.5元/斤,总产值2700元;芝麻亩产200斤,售价6元/斤,总产值2400元;花生亩产400斤,售价2.4元/斤,总产值960元;小麦亩产800斤,售价1.2元/斤,总产值14400元。所有作物一年总产值合计为32300元。种子均为自留种子,农药化肥投入约为2400元,机械燃料电力的投入约为1600元,土地流转投入为7500元,一年总投入约为11500元。其中,耕地租金占比高达65.22%,农药化肥投入占比为20.87%,机械燃料电力的投入占比为13.91%。由此可见,土地流转租金投入占比十分高,而农药化肥及机械燃料电力的价格对农户的生产投入影响较小。

虽然该户主配偶担任农村妇女主任,每年有8880元固定的工资收入,但农业生产收入仍为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净收入约30000元。户主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黄豆、芝麻、花生,相较之下,户主更偏向于大规模生产粮食作物,而经济作物则主要为小规模进行种植。目前,该农户享有的农业支持政策为种粮补贴,每亩补贴108元,并购有农业保险,每亩地为9元。农户对各项农业政策评价较好,由于其种粮面积较大,就粮食直补政策更愿意按种粮面积进行补贴。

(四)案例四

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乡王姓农户,家中有4口人,户主王某今年45岁,夫妻二人长期在家务农,生育一儿一女。家有去年新盖的两层楼房1栋,占地210平方米,现代家用电器俱全,家境良好。

家中承包5亩耕地,另转入耕地100亩,每亩租金每年500元,其中七十亩小麦玉米轮值,三十亩种植花生,一年种两季花生,春播花生统一出售,夏播花生留作下一年的种子。统一机耕、机播、人工收割。小麦亩产1000斤,总产量70000斤,每斤0.8元,总产值56000元;玉米亩产1000斤,总产量70000斤,每斤0.7元,总产值49000元;花生亩产800斤,每斤2.1元,总产值50400元。在投入方面,粮食作物玉米、小麦购种投入为3500元,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投入为22400元,机械燃料电力的投入为4500元,雇工4000元,流转土地投入为35000元;种植花生用于购种的投入为600元(上一年家中没有种植花生,所以仍需购买花生种子),农药化肥投入为1500元,机械燃料电力投入为15000元,雇工投入2000元,流转土地投入1500元总共投入为90000元。其中用于粮食作物的投入为69400元,粮食作物的总产值为105000元。从该农户的粮食种植投入中可看出,用于购种的投入占比为5.04%,土地流转投入在总投入中占比高达50.43%,用于农药化肥的投入占比为32.28%,用于机械燃料电力的投入占比为6.48%,用于雇工投入占比为5.76%。由此观之,对于该农户来说,投入最大部分在于耕地租金和农药化肥的使用。

户主表示,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选择上,相比两者的收益,更倾向于同时种植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家中种植粮食作物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种植经济作物一般会选择花生,春播花生卖出单价较高,收割后会依据市场情况决定耕地种植作物,比如前一年收了春季花生后白菜行情好就种了白菜。该农户目前享受的农业支持政策有种粮直补政策,但由于种粮补贴按照承包土地面积发放,对于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并未造成太大影响。户主表示,日后会购买农业保险以减少天气变化等带来的损失;也希望政府在农田水利设施及配套设备的供给和维护方面能有所作为以提高产值和增加种粮收入;由于村内的种粮补贴按照每户承包面积进行补贴,所以希望国家对种粮经营户能采取按种粮面积进行种粮补贴的措施。

四、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40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了解了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种粮成本、收益及种粮偏好,按照农户种粮规模选取最具典型性的四户居民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有粮食补贴政策的改进优化提出建议,以提升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一)基本结论

一是在投入和收益方面,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呈现不同的占比情况。在投入方面,对于小户及一般户,农药、化肥占比最大;对于大户及规模户,耕地租金占比最高,其次为农药、化肥和机械燃料电力。在收益方面,种粮规模越大,粮食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其家庭总收入越高。

二是粮食生产者对国家所实施的种粮补贴普遍支持,在补贴标准方面更倾向于按照实际种粮面积补贴,同时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太满意,这也反映了近年来粮农卖粮收益不高的现实问题。

三是种粮大户或者规模户更倾向于有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政府应该在供给、管养上下功夫,以切实降低农户种粮成本,尽可能规避“靠天吃饭”现象。

四是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选择上,囿于比较收益的存在,种粮规模大的农户倾向于同时种植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

(二)政策建议

农业支持政策应立足于不同规模农户的成本、收益情况,着眼于农民的实际需求,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从而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形成全方位的农业政策保障体系。根据本文案例中所述不同规模的典型农户成本、收益及偏好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农户突出问题及相关政策实施现状,从农户不同生产规模方面入手,对农业支持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农业支持政策的制定(或调整)应多考虑种粮大户和规模户的利益,以发展农业生产专业户,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显示,种粮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即种粮规模越大,种粮收益越高,因此调动当地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保证粮食产出量尤为重要。政府针对种粮大户可以建立补贴加奖励的补偿机制,农户种植规模越大,售卖粮食数量越多,得到的种粮奖励越多,而对实现规模化产粮的种粮大户实施重奖,可以降低大户种粮成本,激发大户种粮意愿;同时地方政府在整合投资时,还可以与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相结合,优先安排有利于种粮大户改善生产条件的项目,并且可出台与粮食规模生产相关的激励政策,以调动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第二,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灌溉面积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增加粮食产量是保证种粮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粮食生产具有靠天的自然属性,各种自然风险都有可能出现。因此,政府不仅要推广高产的粮食品种,增大良种补贴力度,鼓励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增加粮食的产量,还应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第三,逐步优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土地经营种粮者为补贴对象,稳定并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调研过程中,较多粮食生产者建议应该把粮食直接补贴资金补贴给实际种粮的农民,而不是虽承包了责任田但实际上未种田或是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故应尝试使粮食直补政策以土地承包者为补贴对象,实行按实际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以更有效地利用国家的补贴资金。同时,可根据年产粮量,将补贴增加额作为奖励发放给种粮大户,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提升农民种粮收益和种粮的积极性。

第四,深入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农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更多农村人口将被吸引到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将更少,农村闲置土地将增多。因此政府可通过推动农地流转,加快耕地的集中,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通过在补贴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再次补贴制度,即在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同时,重点发展有针对性的二次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规模流转耕地按实际流转面积予以每亩一次性的奖励性补贴;同时构建土地流转机制,健全流转服务平台,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从而引导农户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鼓励更多的种粮大户承包土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

第五,扩大宣传,加强监管,确保农业支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支持政策补贴资金的项目多、范围广、标准高,因此在工作落实上就面临着群众涉及面广、要求高、部门多的现象。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反映存在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影响种粮积极性,不利于国家政策的有效施行。这要求政府部门认真宣传政策,通过村委会、合作社等机构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农业政策措施,保证让每个农

户都了解国家对不同规模粮食生产者的补贴政策。同时及时公示补贴标准等信息,让每个农户都能从公开的渠道得到涉及切身利益的补贴信息,保证农业支持政策的落实,真正做到提升农民种粮收益。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农地社保功能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意愿的影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注释:

①划分依据:《黑龙江种粮大户经营行为研究》。

②本文所计算的成本收益均以2015年市场价格为基础。

1.Yu B.,Liu F.,You L..2011.Dynamic Agricultural Supply Response unde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Henan,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94):370-76.

2.Zhuang R.,Abbott P..2007.Price elasticities of key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18):155-169.

3.康磊.2012.山东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4.刘俊杰、周应恒.2011.我国小麦供给反应研究——基于小麦主产省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12。

5.刘俊杰.2008.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

6.卢向虎、吕新业、李先德等.2008.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农业展望,6。

7.马彦丽、杨云.2005.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农民收入和生产投入的影响——一个基于河北案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

8.余建斌、韩瑞宏.2010.种粮补贴政策对广东省农户种粮收益的作用效果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7。

9.赵玻、辰马信男.2003.论保护中国农民种粮积极性[J].经济学家,3。

10.周清明.2009.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5。

猜你喜欢

种粮收益补贴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画画就如种粮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