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肝癌TACE术后肝损害疗效观察

2016-03-28王莉陆笼辉钟春生

肝脏 2016年1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癌

王莉 陆笼辉 钟春生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肝癌TACE术后肝损害疗效观察

王莉 陆笼辉 钟春生

【摘要】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癌TACE术后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2011至2015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曾接受TACE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从TACE术前3天至术后1周静脉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于TACE术当天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所有患者均于TACE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 TACE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TBil、ALT、AST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Al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TBil、ALT、AS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Bil、AST、ALT仍高于术前(P<0.05)。两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功能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较好地保护肝细胞,防治TACE术后肝损害,但对术后肝脏合成功能无明显优势。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多起病隐匿,因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病变不可切除和局限病灶或有轻微肝外转移的局限病灶,但因患者身体状况或并发症而不能手术的患者NCCN指南推荐首选局部治疗,包括TACE等。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有慢性肝病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TACE术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因而限制了TACE术抗肿瘤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本研究通过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癌TACE术后肝损伤的疗效,探讨此治疗方案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015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肝癌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7.9岁,术前患者Karnofsky评分≥70分。所有病例均符合NCCN指南中HCC的诊断标准,即在肝硬化或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造影出现2种典型的强化方式或穿刺活检组织学确诊为HCC。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Karnofsky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二、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法,在局麻下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送至肝总动脉行诊断性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尽可能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顺铂、多柔比星等),之后将化疗药和碘化油混合成乳剂缓慢注入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对照组从TACE术术前3天至术后1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治疗。实验组则从TACE术前3天至术后1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治疗,且自TACE术当天起同时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至术后1周。两组均常规给予预防感染、预防出血、止吐、制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

三、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TACE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晨起抽取空腹外周血检查肝功能,并记录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数值。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TACE术后肝功能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

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中TBil、ALT、AST、Alb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

结果显示TACE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其中TBil、ALT、AS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Alb与术前相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患者于TACE术后肝细胞膜破坏,胆红素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肝脏合成功能降低。TACE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肝功能呈明显好转趋势,TBil、ALT、AS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lb与术前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TBil、AST与同组术前比较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LT、Alb与同组术前比较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TACE术后两组肝功能改善情况

术后第2天,两组TBil、ALT、AST均较TACE术前升高,Alb则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TBil、ALT、AST升高程度较实验组显著,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比较除Alb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术后第7天,实验组各项指标较术前已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除Alb外其他指标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且与同时间点实验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本研究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保护肝细胞膜的疗效,尤其是降低TBil、ALT方面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于保护肝脏的合成功能两组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TACE术前、后肝功能情况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死率在各种肿瘤中居第三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1]。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肝癌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中晚期肝癌行TACE术则是临床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TACE术主要通过直接针对肿瘤应用细胞毒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临床上TACE术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因而限制了TACE术抗肿瘤药物的剂量、疗程,还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轻者肝功能暂时性轻度异常,重者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伤,如出现腹水、黄疸,甚至肝性脑病,急性肝衰竭而死亡。其原因考虑为:栓塞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也可能造成肝损伤,且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有慢性肝病基础本身可能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其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更低。

异甘草酸镁属于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单一立体异构体镁盐,是甘草酸的优势构型,其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优势突出;②是肝细胞保护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抗生物氧化等作用,在降酶程度和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③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微;④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起效快;⑤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2]。异甘草酸镁还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减少TACE的不良反应[3]。此外异甘草酸镁对常用的化学药疗效没有拮抗作用,对部分化疗药还有理想的协同作用[4]。

还原型谷胱甘肽则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自由基药物[5]。张建[6]报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作预防性治疗,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对由化疗引起药物性肝损的患者依旧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同样有非常好的逆转肝功能异常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TACE术后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对TACE术后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两药联合能有效改善TACE术后肝功能,提高了TACE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 考 文 献

1 Pa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 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Int JCancer,2011,94:153-156.

2 丁兰.浅谈异甘草酸镁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天津药学,2011,23:55-58.

3 房澍名,龚新雷,秦叔逵.新型甘草酸制剂防治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现状和进展.临床肿瘤学杂,2013,9:833-841.

4 朱林忠,宁涛,朱旭,等.异甘草酸镁与化疗药的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944-947.

5 孙元珏,祁伟祥,姚阳.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肿瘤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防治.中国肿瘤,2015,24:57-63.

6 张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恶性肿瘤化疗后肝损伤的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01-602.

(本文编辑:赖荣陶)

收稿日期:(2015-07-28)

通信作者:陆笼辉,Email:yunni0101@qq.com

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王莉,钟春生);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肿瘤科(陆笼辉)

猜你喜欢

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效果研究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预防ALD的临床观察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酒精性肝硬化56例临床疗效观察
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