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胶囊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观察
2016-03-28李洪严桐
李洪 严桐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观察
李洪 严桐
【摘要】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同原因所致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包括规范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口服,同时以BILT肝病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Child-Pugh评分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方面两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趋势。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肝硬化;扶正化瘀胶囊;肝病治疗仪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的疾病晚期状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也有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肝硬化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动态过程,改善肝脏微循环、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研究表明,肝病治疗仪能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1],而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显著抗纤维化作用[2]。近年来药物结合外治法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在临床越来越受到的重视。我科应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资料
(一)病例选择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1±8.7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7.3± 10.2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肝硬化的诊断依据参照2005年肝炎防治指南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二)排除标准 肝功能失代偿期、肝肿瘤疾病,合并重度腹水、严重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或存在血液病、明显的心、肾、精神疾病、未经控制的糖尿病等患者。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及规范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30 min/次,1次/d,距离20 cm,对肝区局部照射,同时口服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5 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二)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第1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包括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 果
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12周时,治疗组患者在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食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二、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由表2可见,在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ALT、TBil下降,Alb升高,Child-Pugh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治疗组TBil、Alb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Child-Pugh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12周时能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HA、PCⅢ、ⅣC型胶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LN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有较好的降低趋势,结果见表3。
四、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12周时两组比较,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改善结果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有一定的改善趋势,结果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ALT(U/L)治疗前 12周Alb(g/L)治疗前 12周TBil(μMol/L)治疗前 12周Child-Pugh 评分治疗前 12周治疗组(n=25)113.40±30.17 49.96±21.85① 33.02±5.02 37.88±5.43①② 67.21±45.98 28.46±27.57①② 7.12±1.27 5.92±1.04①对照组(n=25)116.80±31.86 59.76±20.95① 31.10±4.34 34.50±5.24① 65.66±46.96 44.40±25.91① 6.96±1.17 5.88±1.01①t值 0.387 1.619 1.440 2.241 0.117 2.107 0.463 0.138 P值 0.7 0.112 0.156 0.030 0.907 0.040 0.645 0.89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注: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HA(ng/ML)治疗前 12周LN(ng/ML)治疗前 12周PCⅢ(ng/ML)治疗前 12周ⅣC型胶原(ng/ML)治疗前 12周治疗组(n=25) 209.76±48.70 130.96±39.62①②154.56±63.38 85.80±34.83① 127.04±47.19 85.08±30.04①② 85.20±24.24 47.64±20.38①②对照组(n=25) 211.60±45.53 198.44±43.51 159.64±74.44 102.40±34.75① 123.36±39.85 110.64±36.95 86.44±24.74 68.16±25.39①t值 0.138 5.734 0.260 1.687 0.298 2.684 0.179 3.152 P值 0.891 0.000 0.796 0.098 0.767 0.010 0.859 0.003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组别门静脉内径(Mm)治疗前 12周门静脉血流速度(cm/s)治疗前 12周治疗组(n=25) 12.68±1.94 12.31±1.57 14.16±2.56 15.40±2.47对照组(n=25) 13.04±1.87 13.10±1.67 13.81±2.47 14.08±2.78 t值 0.682 1.720 0.489 1.773 P值 0.499 0.092 0.627 0.083
五、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治疗脱落病例。个别患者服用扶正化瘀胶囊后有轻度上腹不适感,未予特殊处理。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越来越多见,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内血管、血窦受压,肝血窦的腔隙变窄,形成肝内血液循环受阻,肝硬化时肝脏的血液动力学会受到影响[4]。近年来,药物联合外治法等综合治疗方法由于效果显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虽无肝硬化病名,但多辩证为“胁痛”、“积聚”、“癥瘕”等范畴。其由于正气亏虚,复感邪毒,内外合因,而致发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络阻塞,导致血瘀肝经,引起鼓胀和癥积;胁下瘤积、瘀血不行又可阻碍气机,导致新血不生,成为促进气血虚损的因素,如此形成“虚”与“瘀”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特点。因此治疗上既要活血祛瘀,也要疏肝理气及健脾益气。
扶正化瘀胶囊方中桃仁活血祛瘀,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丹参助桃仁活血化瘀,松花粉益气润燥,共奏活血化瘀、益精养肝解表功效[5]。动物试验研究证明,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试验大鼠血清ALT升高,对肝纤维化早期有明显阻断作用,并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降低胶原蛋白在Diss腔过量沉积、溶解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等作用[2]。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也证实,扶正代瘀胶囊具有明确的抗纤维化、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6]。
肝病治疗仪主要适用于肝脏疾病如肝腹水、肝硬化、脂肪肝及酒精肝等,其是根据生物物理学能量节律共振原理,通过自动采取患者的心律信号,使近红外光脉冲信号与微循环节律同步而产生能量共振,提高了人体皮肤对光波的透射率,使肝区局部获得更多的近红外光能量,加强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肝血窦平滑肌舒缩功能,促进肝血流量增加,以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细胞活力,减少各种炎性刺激因子的产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启动肝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促进肝细胞内外的电解质交流。这种治疗特点与中医治则中的“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等概念不谋而合。
本研究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彩超影像学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等指标方面,两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有一定的改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具有协同作用,既能增强药物抗纤维化的作用,又能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微循环,临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高健,王桂平,赵春燕,等.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194-1196.
2 赵长青,吴艺青,徐列明.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67-472.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脏,2005,10:348-357.
4 刘伟,刘丽. HJR-GⅡ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14,16:821-822.
5 裴建红.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41-43.
6 朱蔚岗,移军,周稳兰.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淮海医药,2007,25:83.
(本文编辑:易玲)
收稿日期:(2015-07-02)
作者单位:213000 江苏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