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财政体制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3-27李文杰

财会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制中央财政

■/李文杰 陈 晨

完善财政体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文杰陈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体制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供给侧改革无论是要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需求等,都离不开财政体制的改革。文章重点论述了为保证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财政体制方面需要在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在预算管理、税收制度和财政收支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财政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保障性作用。财政体制运行不畅,供给侧改革就难以推动,只有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才能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创造条件,开辟路径。

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前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有多个层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不协调,相互博弈,中央的精神就会在贯彻中逐层减弱,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就会降低,在制度层面损害中央权威,使供给侧改革受阻。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虽有其意义,但它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上却留有后遗症,它将财权上收,事权层层下移,致使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对应。尤其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地方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又在增多,收支缺口加大,这一问题越发突出。地方政府要么难有作为,要么只有举债,致使债务包袱沉重,影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推进供给侧改革,就要抓住财政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从调整央地财政关系入手,完善财政治理体系,提高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和穿透力。在收入上,中央要给地方放权,配合营改增的完善,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并把适合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以改善地方的收入来源。在支出上,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减少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项。各级政府都编制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构建规范严密、权责明确、激励相容、互惠共赢、助推改革与发展的财政体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又有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

二、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石

“所谓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就是从财富的原点再出发,发掘经济增长的真动力。”支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经济活动主体、生产要素、要素升级、结构变动、制度变革等。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供不应求,投入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尤其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则需要重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改变过去依赖要素驱动的方式,通过要素升级、结构变动和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模式粗放,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生产的多是低端产品。要改变这一状况,从财政来讲,就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如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享受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放宽减免所得税的技术转让主体范围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近年也在不断减税,2016年又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但企业的税负依然较重,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营改增”的继续完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免征范围;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归并、减免政府性基金,合理降低行政事业性服务收费标准,清理整顿与行政职能挂钩且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清理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强制企业付费参加考核评比、表彰、赞助捐赠等项目,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使财政与金融分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清理规范公路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劳动者最低劳动报酬权益,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和频率,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和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等。通过这些改革促使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为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提供保证

当前我国不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也不对应,产能大量过剩,其原因都与财政体制有关。从总量看,供大于求的直接原因是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大量增加财政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从结构看,我国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应,除因企业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主要生产低端产品外,也与财政偏重投资有关。财政的内容与功能具有多样性,若举措不当,就可能功能错位。如刺激需求,投资的效果更明显,而调节结构,税收更具有优势。过去偏重投资虽能增加需求,但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原因在于市场瞬息万变,政府能预测宏观发展趋势,却很难全面、真实、准确了解具体的市场状况,在我国财政“软约束”。政府决策缺乏有效制约的条件下,财政投资就容易冲动,盲目拍板,不符合市场需要。而且财政投资数量大,并具有带动效应,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致使宏观调控不仅没有弥补市场的弱点,反而强化、放大了市场的弱点。今天去产能,就要改革财政体制,完善绩效预算、预算公开等制度,加强财政审计,强化预算的外部监督机制,建设“规范、透明、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以规范财政投资,控制投资数量,优化投资结构,避免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出现,促使财政调节在工具上由偏重投资转向偏重税收,在方式上由直接调节转向间接调控,这既有利于改善财政的作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这种用改革的办法消化产能的作法,更利于达成目标。

四、完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制度,适度刺激需求,为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环境

供给侧改革从改善供给入手,改变了过去从需求侧入手,通过投资、出口来增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法,但这并不等于它就否定需求侧的作用。当前,我国出口乏力,内需不振,若经济增速下滑过快,也会带来就业、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适当扩张需求,为改革托底。而财政能起到作为需求侧和供给侧连接点的作用,它既能改善供给、促进结构优化,又能增加当下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将其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相配合,既能在微观处发力,又能在中观、宏观层面见效,相比于货币政策,就更具有优势。

目前我国经济低迷,赤字率又低,通过完善税收制度,积极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在未来经济过热时偿还,有利于把沉淀的社会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促使经济企稳回升,并熨平经济周期,避免下一轮经济过热发生;增加财政支出,在扩大需求的同时,还能改善民生、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改革财政体制还可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通过优化个税税率或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并优化供给机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区域收入差异,加大扶贫支出和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需求,释放发展潜力,凝聚改革动力,增强增长活力,为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环境与条件。

[1]滕泰,刘哲.供给侧改革需改善发动机“三去”不是全部〔EB/ OL〕搜狐财经新闻,http://mt.sohu.com/2016/0302/n439084119.shtml.2016-03-02.

[2]吴晔.去杠杆,势在必行〔N〕.浙江日报,2016-1-13.

[3]商西.全国400多个县债务率超100%地方政府会“破产”吗〔N〕.南方都市报,2015-12-25.

[4]张志前.对我国经济“去杠杆”的五大建议〔N〕.证券日报,2016-07-30.

[5]张海冰.持续减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N〕.上海证券报,2016-03-09.

◇作者信息:湖南省耒阳市财政局

湖南省耒阳市水利局

◇责任编辑:刘小梅

◇责任校对:刘小梅

F812

A

1004-6070(2016)10-0005-02

猜你喜欢

体制中央财政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