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莴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16-03-27孙静,章胜
孙 静,章 胜
(铜陵市义安区农业局,安徽 铜陵 244100)
莴笋即茎用莴苣,主要食用其肥大的茎及部分嫩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是广受群众喜爱的蔬菜佳品。铜陵地区普遍以秋季栽培为主,是填补春淡的主要蔬菜之一。通过品种调整及设施栽培技术的积累,栽培技术已成熟可靠,供应期从12月上中旬至第2年3月中下旬,适逢“两节”、春淡,销路良好,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每667 m2产量为3 500~4 000 kg,平均售价4.0元/kg,最高可达10.0元/kg,平均667 m2产值30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
1 整地与施肥
选择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为佳。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精耕细作,深耕土地20 cm左右,充分晒垡,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 kg、优质复合肥60 kg,撒施均匀后深翻一次再做畦,达到土壤细碎,畦面平整。采用深沟高垄栽培,畦宽1.5 m左右,以人站在畦沟伸手可够到中间为宜,方便后期管理操作,畦高8 cm、长20 m左右。
2 播种
2.1 品种选择
秋延后、越冬栽培莴笋,生长期主要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要求选用耐寒、适应性都很强,并且市场普遍喜爱的高产青皮或紫红色品种,在铜陵地区主要选用的有中都5号、飞桥莴笋、南京紫皮香、寒抗笋王、种都青等。
2.2 播期选择
大棚莴笋秋延后栽培及越冬栽培播期弹性很大,9月上旬至10月中旬都可以进行。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适期播种。
2.3 种子处理
越冬栽培莴笋的种子一般不需低温处理,秋延后莴笋种子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播种,可用冷水浸种5~6 h,用手搓洗2~3次,以除去黏液和杂质,沥水后用湿纱布袋包裹好,放入冰箱的保鲜层或冷藏室进行催芽,24 h后用清水浸透,沥干后再放入冰箱,一般48 h就会发芽露白。取出露白的种子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凉处,要注意适时喷水保湿,经过3~4 h,胚芽转为淡绿色时即可下地播种。播种时一定要精细,最好在种子中加入少量的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播,并适当稀播,一般每1 m2播种量为2 g左右,播种后立即覆盖0.3~0.5 cm厚的过筛细土。
2.4 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苗龄不超过30 d,叶片无病虫害,子叶完整,具4~6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正常,无节间,根系发达。要想培育壮苗,必须做到精细管理。
2.4.1 温湿度管理
播种后要即时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降温、保湿,确保齐苗、全苗,土壤不宜过干或过湿。当苗出齐后,于傍晚揭去覆盖物,进行通风炼苗。
2.4.2 间苗
当幼苗长出第1~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保持苗间距1~2 cm。当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保持苗间距3~4 cm,以提高秧苗质量。
2.4.3 叶面追肥
当幼苗真叶完全展开后,每10 d左右喷1次叶面肥。为防止抽蔓和徒长,培育壮苗,可用500 mg/kg矮壮素在出苗后两周和移栽前各喷雾1次,可以有效控制疯长,同时要注意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25 d先进行假植,假植后用药1次,成活后即可移栽到大田中。
3 大田管理
定植前1~2 d应将苗床浇透水,以便于起苗时减少伤根、并带土栽培。定植宜选择阴天或在晴天下午进行,挖穴栽培,深度以不埋没心叶为佳。栽后应立即浇足定根水。具体栽培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季节、市场要求以及种植习惯等情况而定。一般圆叶品种以35 cm×35 cm,每667 m2栽4 000~5 000株为宜;尖叶品种以30 cm×30 cm,每667 m2栽5 000~6 000株为宜,不能种植过稀或过密,否则会影响商品产量及品质。
3.1 温湿度管理
10月下旬以后,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情况,当昼夜温差大时,容易出现霜冻,需要及时扣棚覆膜。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不应超过24 ℃,夜间温度控制不应低于10 ℃。前期温度不能偏高,否则会导致莴笋徒长和病害发生。棚室放风取决于温度条件,在保证莴笋生长的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换气量,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如果棚内空气湿度过高,应及时通风散湿,在晴天要早通风、晚闭棚,降低空气湿度,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当气温接近0 ℃时,要在大棚内增设保温帘、搭建小拱棚进行保温,控制棚内温度白天在15~20 ℃,夜间气温不低于5 ℃。
3.2 肥水管理
3.2.1 幼苗期
定植2~3 d后要及时浇缓苗水,之后中耕培土1~2次,秋延后莴笋生长前期如果遇到天气炎热、干旱时,应当经常浇水,以确保土壤湿润。
3.2.2 发棵期
当8~10片叶开始团棵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和氯化钾8~10 kg,并中耕除草,适当控水蹲苗。当莲座叶已经充分展开,即将封行、茎部开始肥大时结束蹲苗。
3.2.3 肉质茎形成期
当莴笋心叶与莲座叶齐平时,其茎部开始膨大,要及时施膨茎肥,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同时叶面喷施硼、钙肥,以增加莴笋体内维生素C含量,增强植株抗逆和抗病能力,提升肉质茎品质。适时浇水、施用膨茎肥后,茎的膨大速度加速,需水、需肥量大增,当地面稍显干燥就必须浇水,且浇水要均匀,水量要适中,严禁大水漫灌。必须做到勤浇水,见干见湿,保持土壤湿润,充分满足莴笋对肥水的需求,防止出现裂茎。在采收前10 d必须停止浇水。
4 病虫害防治
铜陵地区莴笋栽培中出现的病虫害较少,主要为害的有霜霉病和蚜虫。
4.1 霜霉病防治
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防止田间出现积水,促进植株生长,抑制病菌发育。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叶及下部老叶并移出销毁,增加植株间通风透气。
发病初期可选用72.2%霜霉威600~800倍液、8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600~800倍液防治,7~10 d喷1次,连喷2~3次,轮换用药。
4.2 蚜虫防治
每667 m2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g,或3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g对水30 kg进行喷雾防治,喷药时要从莴笋下方向上喷,效果更好。上市前10 d停止一切施药工作。
5 适时采收
莴笋主茎顶端与植株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最佳时期。此时莴笋的肉质茎充分膨大,肉质脆嫩,品质最佳。根据市场需求也可以适当提前采收,采收时要收大留小,分批上市,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推迟上市的,可以用摘去顶端生长点的方式,防止“窜苗”或空腔老化,如果延后时间过长就会失去食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