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路径
2016-03-27夏青松石立姝郭振武
文/夏青松 石立姝 郭振武
长春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路径
文/夏青松 石立姝 郭振武
长春市双阳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业飞速发展,但面临着旅游产业概念缺失,缺少大旅游意识;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强等问题。因此,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未来发展要着力推动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康体转变,旅游收入由单纯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多元收入转变,旅游管理由部门推动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实现景区品质、景观环境、行业素质和群众收入四大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长春双阳;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
长春市双阳区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打造“长春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北亚休闲康养目的地”作为定位,在实现景区品质、景观环境、行业素质和群众收入上下功夫,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长春市双阳区乡村旅
长春市双阳区是长春市幅员面积最广、人口密度最小的城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畅通、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特色资源突出,是国家最早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条件和潜力。基本构筑了风格独特的以自然山水观光游为主体、以生态乡村休闲游和温泉康体度假游为辅的旅游发展格局,但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旅游产业概念缺失,缺少大旅游意识
长春市双阳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类型较多,虽然个别旅游产品已经创出了品牌,但整体发展缓慢。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品质不足,西部、南部资源好,东部、北部发展好。双阳虽有真山真水等优势自然资源,但始终没有脱胎于传统农业。大项目、大投资、大建设、大景区、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除了“吃”和“游”两要素发展相对成熟,“行、游、购、娱”各环节均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与游客的休闲性、体验性、互动性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
目前,双阳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大众化的农家饭、采摘、垂钓等常规活动,缺少自身特色。没有把传承民俗、民风等文化脉络作为支撑,可观可玩的东西少,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产品开发质量不高,缺乏高质量的、特色鲜明的、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强
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较少,造成道路、旅游标识等硬件设施不完善。景区道路没能及时维护,城乡道路路标不明确,景区没有环道,一些景区内部交通道路建设及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设施配套不健全,影响接待能力。
●经营管理粗放,服务不到位
由于部分经营者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接待水平不高,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很难让游客满意。乡村客房卫生条件达不到预期标准。同时,由于部分经营者聘用的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文化素养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推进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路径
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要着力推动“三大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康体转变,旅游收入由单纯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多元收入转变,旅游管理由部门推动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同时实现“四大提升”,即加快景区品质提升、景观环境提升、行业素质提升、群众收入提升,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旅游发展规划滞后、盲目开发、破坏性建设不仅影响了双阳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成长,也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后续发展增加了建设成本。双阳区要科学规划,对全区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鹿、温泉和文化等资源全面进行整合,实施一体化管理,聘请外脑,委托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机构,成立团队,编制出高水平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和核心景区详细规划。近期要重点培育打造“户外运动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中长期以打造“东北亚休闲康养目的地”为总体定位,以各种旅游资源、旅游元素为依托,重点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康养、购物娱乐、风情体验“四大休闲品牌”,全面扩大“全域旅游、全景双阳”的对外影响力。旅游部门要协调大型旅行社把双阳的乡村旅游与电影城、东北虎园、净月潭风景区及吉林、四平地区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把双阳打造成“东北亚休闲康养目的地”,使其成为都市人群向往的近郊精品乡村游线路。
●产业融合,放大空间
加快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打造东北亚休闲康养目的地,必须放大双阳乡村旅游空间,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双阳独特的区位、生态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体育、观光体验等深度融合,做好“农土俗、新奇特”这一文章,结合中国梅花鹿节、草莓音乐节、葡萄音乐节等创意品牌活动,发展内涵丰富的农业嘉年华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抓好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美好农庄”建设,带动“标准化农家乐”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深度转化,提高农业综合附加值。同时,乡村旅游业与优势明显的工业集群、旅游商品制造业结合,突出产品生产工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突出休闲康养功能。全域、全产业融入旅游元素,形成真正的全域旅游大产业格局。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双阳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北亚休闲康养目的地”,占领东北亚乡村旅游的制高地,需发挥双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真山真水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各种功能景区的规划,着力打造“四大品牌”。一是生态观光品牌。开发观湖泛舟、滨湖康养等双阳湖旅游风景区,打造国际化登峰观景、
溶洞探险、高山滑雪特色的神鹿川国家旅游度假区,推进缘山湖等景区建设,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移步换景、人在画中的山水风光。二是休闲康养品牌。突出温泉、冰雪、都市农业等特色,建设国信南山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域性的万亩采摘园、千亩花海、百亩垂钓湖。探索度假养老、应季养老、乡情养老等模式,加快建设“健康休闲绿港”。三是购物娱乐品牌。放大“旅游+”叠加效应,打响“舌尖双阳”“购物天堂”等特色品牌,使双阳成为长春南部娱购商贸最佳地。四是风情体验品牌。深度挖掘民俗、梅花鹿等特色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北山旅游综合体、东北民俗农耕文化馆和双阳国际梅花鹿展馆。同时重视核心景区建设,创造旅游精品。一是围绕国信南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合国信温泉+冰雪、奢岭老街区综合改造、农业嘉年华、奥特莱斯综合体等项目整体开发,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精品景区。二是围绕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做好“神鹿川”的定位,统筹考虑山河、太平及周边水库村屯整体规划,把绿宝石山庄、柳树水库、长山古榆等资源打造成生态山水画廊,休闲养生天堂。三是双阳湖风景区建设要先搭好“架子”,做好规划,统筹考虑北山公园、圆通寺、卧龙湖和双阳湖的一体开发建设,用“大景区”的概念打造双阳特色的湖光山色。双阳北、中、南三大核心景区相继建成后,形成强劲的拉动、带动和辐射作用,充分融合“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悟”旅游业十大要素,提高双阳旅游的生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把双阳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
●建设环道,改造设施
基础设施的提标改造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人气商气聚集的重要前提。长春市双阳区委区政府要抓住东北新一轮振兴的良好机遇,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在全区公路主干线提标的基础上,加大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和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力度。要重点对进入景点的道路、餐厅、超市、娱乐设施、接待中心、客房、厨房、卫生间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建设环城环景区绿道,无缝连接双阳各大景区,线上布点,让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相互串联。围绕双阳湖建设内外环公路,内环近水,外环在一公里之外,形成环区旅游绿道。发展便利的交通工具出租,如自行车、自驾车等,同时,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过分追求高档次,也不过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应保持乡村旅游的品位。
●强化培训,提高素养
良好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是乡村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无形品牌。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加大对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既是双阳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增强双阳区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对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坚决杜绝无证经营、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推进旅游服务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锻造一支服务水平高且业务能力强的经理、导游员、服务员队伍,注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市场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是长春市双阳区转方式、调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双阳对外形象之需,也是富民强区之举。对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重要的承接、补位、支撑的重要作用。
夏青松,双阳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党的建设;石立姝,双阳区委党校教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郭振武,双阳区委党校教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 王宝珍
F592.61
10.13784/j.cnki.22-1299/d.2016.0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