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阳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特征

2016-12-12邓晓艳张冀于航

农业与技术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双阳区气象灾害特征

邓晓艳++张冀++于航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强度亦有增强趋势,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气象灾害多是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在此种气候背景下,了解双阳区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今后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及形成机理,并结合双阳区孕灾环境,分析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分布特征,为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阳区;气象灾害;特征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44

1 暴雨洪涝

洪涝灾害是双阳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亦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主要因素,因而对其特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形成双阳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台风、蒙古气旋、江淮气旋以及冷涡天气。

1.1 暴雨的年分布特征

1959—2010年暴雨发生次数存在以下几点特征:暴雨发生次数存在年际差异,1994、2010年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为4次,最少为1a1次或1a内无暴雨发生;暴雨发生次数有增多趋势;暴雨发生次数有周期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为暴雨多发期,21世纪初为暴雨少发期。

1.2 暴雨的月分布特征

暴雨主要集中于6—9月,其中7月最多,占55.8%,8月次之,占34.6%,有4次暴雨发生于6月,占7.7%,9月最少(仅发生1次),占1.9%,而7、8月正是双阳区的主汛期。

1959—2010年共出现21次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2a达到特强以上洪涝年标准,分别是1991年和2010年,强洪涝2次,中度洪涝3次,轻度洪涝14次。

据统计,2010年7月21日双阳区的暴雨,造成8000多公顷农田倒伏和内涝现象,有40%成灾,直接经济损失3050万元;同年7月25日,暴雨造成城区2200户居民住宅室内进水,6750人受灾,乡村37个村9520户、28560人受灾,8798hm2农田成灾,倒塌房屋245间,3145间民房受损,2座小型桥涵被冲毁,直接经济损失4900万元;同年7月28日,暴雨导致全区36个村8400户、29400人受灾,倒塌房屋13间,水淹房屋9167间,受灾农作物4980hm2,冲毁小型桥涵46座,水毁道路6195m,小型塘坝10个,直接经济损失5347万元。

2 干旱

干旱是双阳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夏秋旱,其中春旱的发生影响春播和作物初期的生长,夏秋旱发生时正处于作物抽穗、授粉、灌浆阶段,是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期,又称“掐脖旱”,会造成籽粒果实不能成熟,减产严重,故而其影响较春旱更为严重。

1959—2010年共发生13次春旱,分别有1961、1964、1965、1966、1972、1975、1985、1987、1993、2001、2003、2007、2009年,发生频率为25%;5次夏秋旱,分别有1967、1970、1991、1996、2001年,发生频率为9.6%。其中,2001年春旱与夏秋旱同时发生,为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一年。

2001年,双阳区全年总降水量394.2mm,为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降水最少的一年,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59272hm2,河床和小型水体干枯,人畜饮水危机,全区粮食总产量仅有198998t。

3 大风

我国气象上规定当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即风速大于17m/s)称为大风。双阳区地处中高纬度西风带气流区,盛行西南、偏西、偏北大风,具有风力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统计1959—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大风日数有逐年略减的趋势,春季为大风天气频发的季节,夏末秋初的8、9月为大风天气的少发月,但由于此时作物已经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大风天气可使农作物倒伏,故而此时大风灾害影响较为严重。

根据资料记载,1965年4月15日,瞬间最大风速达28m/s,吹走草房1000多间。

双阳区大风灾害危险性同地形分布具有一致性,整体上是由北向南减弱,中心区域有低山丘陵和城区密集高层建筑阻挡,为大风灾害低危险区,东南部山区为低危险区,西北部为大风灾害高危险区。

4 雷暴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产生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常常伴有阵雨或暴雨,甚至有冰雹和龙卷。

1959—2010年的雷暴天气存在年际差异,亦有增多的趋势,其中,6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以及21世纪初为雷暴多发期。多年平均而言,平均每年大概有30.8次雷暴发生,1993年出现雷暴次数最多为52次,1959和1961年出现雷暴次数最少为16次。而雷暴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主要集中于5—9月之间,以6、7月为最多。

据资料显示,2005年8月27日太平镇三道村,12户居民电视机被雷击毁,损失近万元;2005年10月8日移动公司吊水壶通讯站变压器遭强雷电击毁,经济损失50多万元。2006年8月9日石溪常家白灰厂工人遭雷击身亡,8月12日奢岭爱国村一青年农民在室内遭雷击死亡。

5 冰雹

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生成的固态降水物,一般多出现在对流活动较强的中纬度地区夏秋季。就双阳而言,冰雹活动主要有4条路径,分别为奢岭至新安;鹿乡至长岭;鹿乡—石溪—太平—山河,冰雹云先自北向南移动,在石溪转而向东;鹿乡—石溪—太平—土顶子一线,冰雹云先自北向南移动,在石溪转而向东,行至太平再转向南移动。

根据气象资料的分析,冰雹发生次数存在年际变化特征,同时,亦存在减少的趋势。其中,1968、1971、1986、1991年冰雹发生次数较多。2006—2010年冰雹次数发生较少,可能是由于天气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人工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冰雹在3—10月均有可能出现,多发在5、6、7月和9月,其中5月最多,由于此时冰雹颗粒较小,农作物处于苗期,故而影响不大;6、7月和9月冰雹颗粒相对较大,作物处于生长或者生殖期,造成的灾害较为明显。同时,降雹时间白天多于夜间,次数占87.5%。

1991年6月9日、17日、30日降雹3次,其中17日降雹使双阳区6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3300hm2;2007年9月17日齐家镇4个村遭遇雹灾,造成农作物213hm2绝收;2008年5月20日夜间山河街道亚泰水泥厂附近,出现局地范围大风降雹天气,最大冰雹如鸡蛋大小,遭受雹灾的有房屋,树木、牲畜、汽车等损失严重;2008年7月29日鹿乡镇遭受严重雹灾,最大冰雹直径达到60mm,240hm2农田绝收。

猜你喜欢

双阳区气象灾害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浅析双阳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长春市双阳区耕地土壤现状及修复策略
抓住特征巧观察
双阳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