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瑯琊榜》,玩转古诗教与学
2016-03-25卜庆振
卜庆振
近期,《琅琊榜》成为最热门电视剧,收视率与口碑一路飙升,被赞是继《甄嬛传》之后国产电视剧又一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之作。在班上,经常有学生问:“老师,你看《瑯琊榜》了吗?你喜欢哪个人物?”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下意识地想对他们进行一番“教训”,告诉他们不要追剧,不要热衷网络小说改编的东西。但从哪里下手呢?毕竟我没看过,没有发言权呀。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了几集,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在网上看完了《瑯琊榜》这部小说。没想到,自己也被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吸引了。
当然,除了这些,我还有别的收获。因为喜欢听歌,在听这首电视剧的歌曲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可以用于教学的契机。
马上要教学杜甫的诗——《春望》了,可是,对于这首诗里意象的解读,对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妙处的解读,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在,有了这几首电视剧的插曲,我的妙计来了。
开始上课了,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打过招呼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最近都在问老师看没看《瑯琊榜》,老师今天就先陪大家听听里面的插曲,好不好?”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连声说好。我便继续说道:“但是,有一个小任务,就是一边听歌,一边记下歌词中出现的景物。”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太简单了,于是纷纷点头答应。
“青砖黛瓦,故景如旧,草木无情,不解凡忧,当时烽火骤,焚尽几多残留,一袭白衣祭故人,陈情此时休。”一小段歌曲听完,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找出了其中的青砖、黛瓦、草木、烽火、白衣这几处景物。有的同学忍不住问:“老师,我们这节课学唱歌吗?这和我们的语文课有关系吗?”我微笑着看了看他,肯定了他的疑问,说道:“当然有关系,这节课呀,我们就跟着眼下这首最新最流行的歌曲来学习杜甫的《春望》。”“不会吧?”学生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这首歌和杜甫有关系吗?”“有没有关系,马上见分晓。”我不再卖关子,开始抛出下一个问题:“找出《春望》中描写的景物,看和这首歌词中的景物有没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立即开始了搜索。
不一会儿,小手就高高地举了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一个个迫不及待,想要起来分享。“我发现了烽火和草木两种事物和歌词中的相同。”小李的积极性最高,主动站起来分享了。“那大家想一想,这首歌和杜甫的诗隔了一千多年了,为什么会出现相同的意象呢?”我的问题出来,学生们有点愣住了。“那思考一下,烽火在歌词中代表什么,在古诗中代表什么?”我继续提示。“我发现了,都代表战争。”这次小苏抢了先机。“嗯,不错。大家分析一下,杜甫写《春望》是什么背景,《瑯琊榜》又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杜甫是写安史之乱发生后的情景,《瑯琊榜》也是讲战争的故事。”“这个发现很到位,原来是因为表现的内容相似,才用到了相同的意象呀。”我继续引导学生,“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诗词的密码,大家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好,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月亮’这个意象,让你联想到什么?”“思乡!”“思念!”孩子们纷纷回应。“发现没有,‘月亮’这个意象,几千年来一直代表着思念,从古到今,成为了表达思念的最佳选择。这一点,奇妙不奇妙?”“奇妙!”学生们有点回过神来。我便继续带领他们发现,“大家再看《春望》中出现的其他意象,‘白头’让你联想到什么?”“忧愁。”学生很快回答。“嗯,大家已经发现这个密码了。”我说。“什么密码?”学生继续追问。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联想轴”三个字,然后缓缓地向学生解释道:“西方的语言学家发现,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一些词语让人产生固定的联想。如果我们画一个数轴的话,可以把这些词语写在横轴上,把由它产生的联想写在竖轴上。”我又转身画了一个数轴,在横轴写上了“月亮”,竖轴写上了“思念”。“哇!原来是这样。”学生们恍然大悟。
“我们再来听一首歌,看是不是这样?”我开始播放电视节目《我是歌手》中林志炫演唱的《烟花易冷》,然后在屏幕上展示出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我发现了,这首歌里也写了‘草木深’。”小毛说。“对,大家再读读《春望》,看看‘草木深’让你感受到什么?”我顺水推舟。“都让人感觉很凄凉、孤独。”“寂寞、荒凉。”学生们陆续说出了这些感受。“让你们感受到凄凉的仅仅是‘草木深’这处景物吗?”我继续引诱他们深入思考。“还有‘雨纷纷’。”小陈答道。“‘雨纷纷’你在哪句诗词里见过?”我问。“清明时节雨纷纷。”学生们一齐答道。“这回明白好的歌词是怎么写出来的了吧?”我微笑着看学生。“原来都是从古人那里偷来的呀!”小吴搞笑地说道。“呵呵,这不是偷,这是经典的力量。当一首诗成为经典,就会流进我们的血脉里,成为我们的语言密码,在我们想要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时候,这些意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给学生揭开了最后的谜底。
“现在要求大家背诵这首古诗的话,大家觉得有没有必要?”我趁热打铁。“有必要,《烟花易冷》的词作者肯定也背过,要不写不出这么好的东西。”学生们开始主动支持了。
“不错,不只这首歌,许多流行歌的作词都是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灵感。”我再次点击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花泪”。电视剧《封神英雄榜》插曲叫《花泪》,电视剧《汉宫飞燕》片尾曲叫《花泪》,网络歌手组合Reborn的代表歌曲也叫《花泪》。我问:“为什么些流行歌曲都选择和‘花泪’较上劲了呢?”小李马上喊道:“《春望》中也有花泪,又是跟老杜学的。”
于是,我和学生又就“花泪”展开了联想。联想结束,我又抛出一个话题。“大家知道吗?不仅现代人在继承古人的经典,古代的人也在继承前人的经典。老杜这首诗呀,在宋代就有人从里面偷宝贝了。”“啊!”学生顿时又来了兴趣。于是,我又展示了宋人陈舜俞的诗句:“念远片心飞鸟外,感时双泪落花前。”
“这位诗人偷得更彻底呀,几乎把老杜的两句经典全抄去了。”我调侃道。“有点变化,换了几个字。”小毛说。“哪里不同?”我故意问。“老杜写的是‘花溅泪’,老陈写的是‘双泪落花前’。”学生发现了关键之处,我不禁窃喜,便赞道:“原来同样写‘花泪’,用的动词不一样呀。一个是‘溅’,一个是‘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两个动词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呢?”经过一番小组讨论后,小张分析道:“‘溅’说明流泪多,‘落’是自然的流泪状态,眼泪不知道是多还是少。这里可以看出老杜的眼泪应该是决堤而出。”大家不由地给出了掌声。我便继续追问:“老杜为什么流这么多泪?”“应该是因为他忧国忧民吧?”小张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再次点头赞叹道:“正是如此。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杜甫诗歌的特点,就是他自己说的‘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的忧愁,‘顿挫’就是富有转折和变化。杜甫先写国破之痛,可谓深沉。再写家愁,写个人愁绪,在转折与变化中,让我们感觉这份忧愁更真实,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首深奥的古诗,就这样在流行歌曲的陪伴下轻松解读了。更重要的,是师生一起发现了古诗词中的语言密码,为今后赏析诗歌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课的结束,我又带领学生一起在《瑯琊榜》的配乐下深情朗诵《春望》,仿佛一起穿越了时光,走进了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