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

2016-03-25喻金水

江西教育B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课堂

喻金水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而当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后,更是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近年来,互联网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互联网+交通造就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造就了微众银行(如支付宝、快钱);互联网+政务形成了智慧城市;互联网+通信造就了微信,网上有个说法,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天天打斗,最后才发现双方的真正敌人是微信;互联网+商品造就了淘宝、京东,也有人说是马云打造了世界上最贵的车——购物车……那互联网+教育将造就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

一、“互联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一是互联网+课程,可以产生网络课程超市。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才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通过互联网,学生获得的知识之丰富和先进,完全可能超越教师。除了对必修课程内容的创新外,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天宽地广,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开设出上百门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诸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课程如今都成为现实。

上海高考改革中的六选三考试有20多种组合,校内选课走班难以做到,利用网络课程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很好。

二是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开放课堂。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

【案例1】重庆某中学的一堂课与众不同。余弦定理课上,数学老师开篇就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明明是新课,老师怎么不讲课呢?原来,在这堂课前,老师就将自己制作的知识点微视频发布在校园网上,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平台上和老师、同学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分析数据提供给了老师,教学更具针对性。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案例2】首都北京,语文课上,清华附小的孩子们正在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如果不是特别提醒,天花板上的摄像头和话筒很难被人发现。课堂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对比、讨论,发现象形字和形声字的奥妙。授课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新发现,适时扩展教学面,举一反三。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贵州遵义、河南滑县……全国1000多个小学的孩子们,也在《丁丁冬冬学识字》的课堂上,只不过黑板变成了屏幕,但“站”在他们面前的依旧是清华附小的老师。

原来,是当地的远程教学站实时接收到了清华附小的精品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一同听课的老师也眼界大开。贵州遵义的教师通过远程教学站实时收看了这堂课,并与授课老师进行了在线互动。课后教师间还通过微信群、QQ群、公共邮箱等方式,建立起联系。

首都北京和偏远地区之间的师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许多。这就是“同步课堂”的魅力。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多年来困扰中国教育的桎梏,学区房、择校生、占坑班等社会乱象,无不与此相关。这种不均衡表现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如何破解?互联网给出了一种新方法。

慕课的简单理解就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C20慕课联盟,正在组织联盟学校优秀教师,录制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知识点的慕课资源库,供全体学生共享。这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将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互联网+学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与多样化。

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即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们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目前,全国参加数字化移动学习实验的中小学学生已超过1000万。

今后,个性化学习平台和电子书包的推广使用,还将为学生提供一种个性化教学和练习的学习软件,提供的是一种云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书包”。

二、“互联网+”如何促进教科研方式的转变

一是互联网+备课,形成了网络集体协同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便捷、公开、共享,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是互联网+评价,这就是另一个热词“网评”。在教育领域里,网评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而教研机构也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形成教研云平台。

可以跟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加强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共享的程度等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今后评课、评论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让更多人参与,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互联网+课题,可建立课题动态管理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群众性教育科研蓬勃发展,课题申报逐年攀升,加强管理和指导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依靠互联网来进行。借助高校的技术力量,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中率先进行改革,从网上申报课题,到过程的管理和结题的评审,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服务。分学科做好对课题质量的监测,对重复研究进行限制,激发创新。通过平台加强校际及学科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和转化。通过对课题的大数据分析,为我省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决策提供支持。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