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总复习课核心问题设计的“两板斧”
2016-03-25吴兴元
吴兴元
很多一线教师反映:数学复习课难上,六年级的毕业总复习课更难上!细细思量,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思考,总复习内容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全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这不是简单的事;从教师角度观察,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如果只按教材编排组织复习,容易把复习课上成习题操练课,置学生于题海中。总复习课如何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设计有效的数学核心问题尤为重要。数学核心问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这个数学核心问题由信息和问题组成(信息也可以由学生补充,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以文字、数据、表格或图画等形式呈现;其二是指这个数学核心问题是复习课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整个教学环节。一个好的数学核心问题,应当具有起点低、开放度大、结构简单和容量足的特征。那么,总复习课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核心问题呢?
一板斧:突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逻辑结构
总复习课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很多。如果一个一个割裂地去教学,往往把握不好复习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关系,导致增加课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如果可以设计一个好的核心问题,将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经历求知的复习过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1.抓住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数的概念复习为例,因为数的认识发展史和人们从事的生活劳动关系密切,教材在编写时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数系扩展顺序。因此,“数的认识”总复习可以紧紧抓住数的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教学。如“数的认识总复习”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
请你读读下面这组数:2,1.2,328,2944.43, -2 ,2/5
(1)说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吗?如果有的数无法直接表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3)这些数字中的“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4)看到2/5所表示的这个点,你还能想到哪些数呢?
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理清了正负数、整数、分数、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数的概念的知识网络。看似很普通,却比带着学生孤立地回忆、分类和解释这些数来得更有价值。
2.抓住图形特征之间的变化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对平面图形的学习不外乎从图形的边和角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和描述,就单个图形而言,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其基本特征,但是要求学生来表达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分不清楚。很多学生不能从边的长短变化来系统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实这些图形都可以从动态的视角相互联系。如“平面图形总复习”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
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1)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呈现, 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2)三角形能变成平行四边形吗?其他图形之间能互相变一变吗?
(3)利用几何画板让图形动起来,想象和观察它们之间的变化。
通过“几何画板”多媒体技术,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实现多种平面图形的动态转化,是比较具有思维含量的一种方法。在课件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行想象,模拟变化,再辅之直观变化过程,不但达到复习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一知识和技能的显性目标,也达成了发展空间观念的隐性目标。
3.抓住算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整数、分数、小数及四则混合计算。以加法计算为例:虽然算法各异,但算理一致,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如果只重视让学生会算,把增加题量巩固算法作为单一的复习目标,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计算教学的总复习要重视复习怎么算,还要重视复习为什么这么算。如“四则运算总复习”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157+3 = 160 15.7+3 = 16
1/7+1/3 = 2/10 0.7+2/5 = 1.1
(1)判读:说出错题错在哪里?错题如何改正?
(2)观察:虽然每道题的数据不同,但是这四道题在计算上有共同点吗?
教学中,学生判断、说理、改正和归纳,不过花了五六分钟时间。但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会算法明算理,实现算理算法互相支撑,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
二板斧:紧扣学生的困惑和错误
学生在总复习时最容易遇到的困惑之处在哪里?学生平时作业和测验的典型错误有哪些?有效的核心问题设计需要改变以教材为本和以教师为主的思考方式,要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型。设计时要充分预设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可能和各种错误,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能贴着学生的思维进行。
1.抓住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上百个概念、几十个公式,学生要一一掌握并能串联成网状结构是不容易的。特别是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是难以分辨。如分数的意义,它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种量的关系,学生常常犯迷糊。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
想一想,填一填:把3千克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了这些糖的( ),每人分到( )千克。
(1)说说你的答案,重点呈现两种答案:3/4,1/4和1/4,3/4。
(2)说出你的理由,可以通过画图来说明。
分数该怎样定义?一般有份数定义、商定义、比定义和公理化定义。在这个核心问题中,充分考虑到分数份数定义和商定义的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当用份数定义时,不管这个整体具体表示多少量,都看成了“1”。当需要求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时,可以通过除法计算,当然也可以通过分数乘法来解决。这样就把分数所表示的两种含义辨别清楚了。
2.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
来自于学生练习和测试中的典型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已成为共识。针对错误设计相应的问题,着力帮助学生找到错因,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图形与变换”内容前,通过教学前测,发现学生在对格子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图形变换时,画轴对称图形的正确率是100%,画平移图形的正确率是94.7%,画出放大(缩小)图形的正确率是94.7%,而画出三角形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的正确率只有52.6%。由此可见,在复习四种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要加强图形旋转的复习。因此,“图形与变换”的总复习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
请你利用三角形ABC,选择一种或几种图形变换方式,设计出你喜欢的图形。
(1)学生独立画图。
(2)交流用一种变换方式的作品。
(3)分享运用两种及以上变换方式设计图形的学生作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当学生作品中出现旋转变换时,要求学生说说详细的变化过程。复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拿学生的主要错误作为设计问题的原材料,可以做到查漏补缺。
3.抓住学生的最薄弱处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实际问题)。而现实是,很多学生能正确熟练解答基本数量关系的问题,但是遇到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其中,分数(百分数)应用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系列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总复习不妨这样设计核心问题:
已经知道A巧克力和B巧克力的价钱关系中有一个分数1/5。你猜猜它们的价格存在怎样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A的价格是B的1/5,②B的价格是A的1/5,③A的价格比B贵1/5,④B的价格比A贵1/5, ⑤A的价格比B便宜1/5,⑥B的价格比A便宜1/5。
(1)已知A巧克力售价30元,你能分别根据①~⑥计算B巧克力的价钱吗?
(2)交流思路。追问: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对分数(百分数)问题的结构、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了分数解决问题、比例解决问题、运用归一和归总问题三者之间关系,达到了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