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磨一剑 超越入化境

2016-03-25何金文

江西教育B 2016年2期
关键词:刘老师中华文化环节

何金文

从2008年秋季江西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到2015年刘玲芳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江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经历了七年多时间的不断追求。

2011年,全省教学比赛在景德镇举行,比赛模式与传统的优质课展示完全不同:第一天举行集中学情调查(一节课时间),5到10分钟的班主任介绍班级总体情况,然后是选手、评委进入班级学生当中,了解学生、了解进度、了解学习状态等学情;晚上,选手写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命制练习;第二天,说课。评委根据自己的学情分析和评分细则,对选手这几部分的表现进行评分,然后得出每位选手的总成绩。

这样,引导教师,教学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核心,为学生成长助力。

接着,通过省级重点课题“学科素养分阶段实施培育的研究”,引导教师精细化教育教学,实现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建构学生的学科素养,把学科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与省级重点课题“创新赛课制度的研究”一道,引领江西省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赣州一中刘玲芳老师是江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优秀代表,是赣州市向我省举荐了数年的选手。通过她在武汉的全国现场课展示,很好地诠释了江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不懈追求和优异成就。

【教学过程赏】

刘老师执教的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视频导入:江西的学生用赣州方言向武汉同学问好。然后是现场学生用武汉方言向大家问好打招呼,通过方言的差异引出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毛笔书写的课题,展示了书法的魅力,现场取得较好的暖场效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立显,进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旅。

教学环节一,慧眼识名楼:图片展示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让学生指出这些名楼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名诗名句。通过辉煌的建筑、流传至今的精美诗词以及诗人的情怀,使学生徜徉在参与学习体验和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接下来是要求学生按自然组抢答出我国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经典作品名称,看哪个小组抢答得多。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我国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学生得到了快乐体验和激情调动。半分钟准备和PPT显示90秒计时效果很好,学生小组轮答流畅快乐进行。

从学生熟悉的屈原、楚辞,到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到文化的独特性。

进而展示中国楼阁飞檐翘角图片,问这是一种什么结构?有学生认出这是斗拱结构,即榫卯结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随之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体现了个体领先到群体参与的学习扩张力。

教学环节二,动手悟科技:拆拼鲁班锁(孔明锁)。刘老师拿出一袋的鲁班锁,每个学习小组分发几个,先让学生把锁拆开,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组合得又快又多。本来设计拆锁和拼锁各一分钟,有同学拿到锁就拆开了,刘老师适时调整,重点进入拼锁环节,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调整和把控能力。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动手感悟: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既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环节三,吃货搜美食:通过展示同学们亲切熟知的武汉小吃和赣州的特色美食图片,感受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归纳出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从美食到荆楚文化,从土家族到湖北居住有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3个。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四,领略各民族风情:播放几个有代表性民族的音乐,要求学生辨别各属于哪些民族音乐,同时根据场地情况,带领几个女生和男生跳民族舞。特色的民族音乐和老师优美的舞姿掀起了课堂的高潮,现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自发地鼓掌喝彩!在体验和欣赏中感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既展示了老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又让自己的才华淹没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之中,体现了教学面向学生、面向全体的理念。

从以上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中总结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环节五,现场写回信:请一位学生在电脑上给赣州一中的同学写电子明信片,观察学生用拼音输入法中引导出建国初期汉语注音的产生过程有两种方案:一是汉字笔画式;二是拉丁字母式。

设置情境:如果你是当时参与讨论的委员,会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学生表达的两种对立的意见,各有道理,各有见地。

师:最后中央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式。

展示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播放录像,专家指出:拼音对内是钥匙,对外是桥梁。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六,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拼音对内是钥匙,对外是桥梁?

师:归纳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容并蓄。

最后展示老师自创的《中华文化颂》,让学生在配乐中共同朗诵,再次把课堂推向高潮!

“泰山巍巍,黄河泱泱。中华文化,屹立东方。肇事太古,历经辉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洪荒有兴,震烁四方。赫赫中华,一统八荒。文化宏大,各有所长。求同存异,博采众长。今我学子,奋发激昂。盼我中华,万世永昌。”

【听课老师评价】(注:引用自福建师大附中何老师撰文)

本堂课从教学设计上看环环相扣,系统流畅;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既有认知又有活动体验;材料的选择一头联系老师“客场”——江西赣州,另一头是“主场”——武汉本地,既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也贴近教材,直观呈现文化的多样和独特。

从教师角度看,亲和力强,观念新,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组织能力强,学生动静分明,课堂上高潮迭起,一浪更比一浪高!老师自身的舞蹈特长为本课留下浓重的一笔,给学生和评委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学生角度看,主体地位突出,个体的提问、小组内部的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老师经常走到学生旁边倾听学生的观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最大程度让学生手和脑动起来,观点说出来,甚至肢体动起来,很好地营造了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

听课老师不禁感慨:一堂课的设计环节可以学,情景内容也可以搬,但一个老师内在的素质难以复制!所谓的观摩课和展示课本身都带有表演的性质,但大家反感的是做作、生硬,为表演而表演,而能够真正调动学生自然“入戏”的表演,而且让学生演有所得,那就是一种教学境界。

【评委现场点评】(注:笔者根据现场评委老师观点整理)

刚才刘老师(江西赣州一中刘玲芳)讲课热情饱满,而且亲和力特别强,和同学互动交流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和力,值得每位老师学习。

专业素养高,语言准确、精练、生动、流畅。

目标落实好,三维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环节,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些学科的核心素养,恰当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目标落实全面、具体、适宜。在知识、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核心素养方面,通过这堂课,学生会长长久久记在心间。

课程理念方面,以生为本,注重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通过情景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提升,老师只起到牵线和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择、整合利用上,刘老师给我们带来文化大餐,让我们评委非常兴奋,让我们非常快乐、非常享受,相信学生也会永远记住这堂课。无论是从整个设计,到最后的完成情况,都是非常好的,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刘老师把与教学主题有关的知识、资源挖掘得比较充分,包括自己(教师资源)能歌善舞等都与教学主题紧密相连。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多余的成分,是和教学紧密联系的。资源整合、使用是非常好的。刘老师用的武汉的素材非常接地气。

教学方法,创设了比较好的情景,富有启发性。特别是强调学生体验,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训练了方法,富有探究性。多媒体及信息使用,对大家启发很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如何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教学过程,巧妙构思,精巧设计。导入别具一格,主题线索清晰,围绕主题展开后,多个情境、多个探究环节、多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都体现出来了,而且评委特别推崇刘老师的板书,没有多余的字,把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同时,学生参与到知识达成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收获非常大,说明老师设计很精巧。在总结提升过程中言简意赅,在学生中华文化诵的朗诵中把课程引向高潮,圆满结束这堂课。

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热烈,参与面非常广,受益面大,值得学习和借鉴。

【笔者几点补充】

教师应根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组织学科教学,处理好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要站在教育的高度即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搞好学科教学;还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展示教师素养,处理好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的关系。

合理运用语言魅力,正确处理教师激情与语言舒适度的关系。语调、节奏、速度及适时变化要根据调动学生情绪的需要,建构一个“调动”到“同步”再到“放飞”的情绪节奏,犹如放风筝,才可能达到教学语言的艺术境界。

教师通过语言、多媒体、其他教具和场地等组织教学,用得合理,勾连顺畅,评价得体,效能发挥充分,教和学在课堂上共生共长。

关注进步,注重目标达成过程中学生群体的攀升力,并以此作为最重要、最常态的评价。

注重并实现别人已经做到的,努力注重和实现以上这些别人不大注重和没有做到的,她就是先进,就是超越,这是刘老师的课得到评委、学科专家、广大观摩老师代表普遍认同的法宝。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冠军和“完美”只是对课的评价,教育的使命要求我们再出发,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刘老师中华文化环节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幽默的刘老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