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更要爱研究、会研究
2016-03-25陈大伟
陈大伟
和老师们交流,不时能听到“如何抓好问题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对某某课文你如何处理”的问题。感动老师们想学习、爱学习的热情和状态之余,总又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问题的。教师不能仅仅爱学习,还要会学习,会学习意味着爱研究、会研究。
观察小学语文教学,一些老师常采用“猜字”的识字方法。问这些老师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法,他们大多会说,这是向别人学习的。在爱学习中可以了解别人曾经这样处理,爱研究就要对此琢磨、研究一番,以此为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尝试解答。
为什么需要猜?因为日常阅读需要。比如对是否认识这个字并不重要,不认识也不影响阅读,没必要非得认识。随手拿一张报纸,翻一本小说,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作为一般的读者,我们是不会先把这个字搞清楚再读下去的,因为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受;又如时间不够,来不及把每一个字都弄清楚,搞明白;再如缺乏条件,手边、身边没有识字的工具和可以求助的人。这些情况下,就只好猜一猜,想一个大概。
猜字猜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阅读一般不会出声读,是猜意义而不是字音。字义如何猜呢?首先是联系前后文猜,然后才根据造字规律来猜这个字。根据造字规律猜字时,不能只有形声字的规律,还要有会意、指示等规律。而实践中很多老师在教猜字时,字音关注过头了,往往只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把会意、指示字等造字规律忽略了。
猜字是不是一种识字方法呢?不是。因为猜字的方法是阅读中使用,是一种阅读方法;而且猜字方法来识字并不可靠。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是按“六书”规律创造,有些字完全可能猜错。比如“射”字,身高一寸,应该不高;“矮”是将矢委之弦上,把箭放在弦上,应该是准备“射”。这样一猜,就刚好反了。另一方面,现在小学生接触的汉字有大量的简化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减小了猜正确的可能性。要正确地识字,最好是查字典、词典,要培养学生在书桌上放字典、长大后要在办公桌上放字典的习惯。其次是请教老师和其他人,勤学好问。现在,信息和网络技术不断普及,手机上网也可以查生字了,用猜字的方法识字也就不那么必要了。
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猜字呢?可以在课堂上弄一个生活中的阅读情境,给一个比较长的文章,中间肯定有学生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读完以后,问一问学生,你怎么处理那几个不认识的字?如果有的学生说我跳过去了,我们要肯定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我猜了猜,这时就可以讨论如何在阅读中猜字了。
爱上研究还要会研究。如何研究呢?曾纪洲在《教书不简单》中,写他给学生发试卷时说:“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一定会高声念出他的成绩;对于进步很大但成绩还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我念出的是他与上次考试相比,进步部分的分数;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则会把试卷折起,不念分数,对他说‘这次也有进步,但进步的幅度不大,和你能达到的成绩相差比较远,希望下次努力’。”这是改变的行动。为什么这样做?“在农村小学,很多小孩对自己的成绩早已‘麻木’而毫不在乎。我将试卷轻轻折起,不让其他同学知晓他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他的自尊心,而且让他明白,成绩不理想就应该感到惭愧。学生也希望有一天老师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声念出他的成绩。”效果如何呢?“学生们看着手中的试卷,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幸福和喜悦,很多同学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放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把试卷放进书包,而是折平放入口袋,兴许是为了到家后,可以迅速地掏给父母看,以报告喜讯。”在想清楚为什么以后,进行有改变的尝试,对改变带来的效果观察和思考,循环下去,有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以为这就是会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