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的自觉时代:学院影视在行动
2016-03-25主持人王立新
主持人:王立新
·影视批评与实践·
影视的自觉时代:学院影视在行动
主持人:王立新
这是最好的年代——2016年中国影视引发社会热议不断:《刺客聂隐娘》的艺术电影之争、《百鸟朝凤》的惊天一跪、“星爷电影”与票房神话、综艺秀里明星和他的家人们、“小鲜肉”获演技大奖,以及横空出世的诗人导演与他的《路边野餐》。直至岁末,满眼仍是关于电影审查、关于李安电影技术革新、关于国内票房能否冲破600亿年度目标的各种标题党。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纷纷攘攘的影视现象,我在之前的文章《静默与喧嚣:符号双轴逆转与〈刺客聂隐娘〉的影视书写》一文已指出:“在‘真实淡出’的当代文化中,当‘历史成为叙事’,人们不再执着于真相的探究,而是更关注于个体实在的感受性。对品质的长期考量(聚合轴层面),让位于当即实现的感官愉悦(组合轴层面),其能指符号是‘泛艺术化的百姓日用’,其所指符号是掌握了经济资本的隐形大众对文化权力的反攻倒算”;“当下,泛艺术化符号组合运动风头正劲,是无视现实的一味坚持批判性的经典选读,还是放任自流的参与群选经典组合游戏,需要知识界深切的关怀和介入。同时,处于人生成长期的青少年群体已成为影视消费主流,对这一事实也不容回避。影视制作和影视批评者该创造何种品质的文化土壤?也是知识界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基于尊重和充分了解当前的文化现实,“影视自觉时代”的文化判断以及在批评性辨析选择中实践互动的文化立场,我们联合国内外高校学者,组织“学院影视小组”学术团体。本小组研究以创建跨国的、专业化理论与实践对话交流平台为目标,以“影视批评作为艺术实践的理论研究”为旗帜,以重倡风骨、追求清新健朗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为风格旨趣。小组成员来自世界各大学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和青年学者,我们将就当下世界影视历史与现实的演进、理论批评与艺术实践跨界的可能展开研讨,其中涉及艺术和相关领域的话题,则出于拓展更宏阔思想资源的企图。
本期栏目共推出国内外4位学者的专题论文: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影视系的狄姆·伯格菲尔德教授(Tim Bergfelder),对二战前后德国流亡电影人的文化活动(尤其对英国电影工业的影响)加以梳理,提出世界电影中流亡影史研究领域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影与媒体系的陈剑青博士,通过对本雅明史学“收藏”这一重要概念的阐释,以美国学界目前关注的媒体考古学视角考察新电影/媒体史的突破和困境,进而探索其作为电影史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可能性;来自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徐文松副教授从艺术审美救赎功能出发,考察美国现代公路电影的乌托邦想象,指出救赎的乌托邦也是结构性的存在和不可到达之处;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雍文昴博士则探讨了《涅槃经》传译带来的中古时期涅槃学兴盛,从而引发其时艺术理论的某些细微转向,无疑也可作为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清凉参照。
老话再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学院影视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