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社会的旅游需求、产品开发与企业生存策略*

2016-03-25李庆雷董培海

关键词:梦想旅游情感

李庆雷董培海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经济研究・

梦想社会的旅游需求、产品开发与企业生存策略*

李庆雷1董培海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产的自动化,梦想社会将取代信息社会成为第五种社会形态,并且成为最终的社会类型。梦想社会是情感、传奇故事和叙事方式以及价值观回归的时代,亲和力、醇和心境、信念、“我是谁”、关怀、冒险精神代表着这一社会形态的轴心营销定义。在未来的梦想社会,旅游企业的决胜之道在于注重分享创意、动力、经验和社交互动,提高故事讲述能力,塑造亲和力品牌形象,打造梦想社会型公司,开发自然探险、怀旧访古、情感漫步、婚恋孝亲、公益慈善、角色转换等梦想社会型旅游产品,并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生产力为产品和服务赋予情感价值。

梦想社会;旅游需求;产品开发;情感价值;故事

一、前言

对未来社会状况的关注和研究,不仅是对“(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经典哲学问题的探索,也是对将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曾担任迪斯尼公司CEO的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Dammann Eisner)就曾指出,成功的战略应该首先想象未来的市场将变成什么样子,然后调整公司的能力以适应这个市场[1]。这对于消费者需求难以完全通过市场问卷加以分析的旅游业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未来研究院院长罗尔夫・詹森(Wolf Jensen)就指出:信息时代已经日薄西山,人类在历经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之后,即将跨入第五种社会形态——梦想社会。他还指出,旅游者不是生活在理性社会里,而是生活在梦想社会中[1]。那么,梦想社会具有哪些特征?人们的旅游需求会发生哪些变化?旅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对《梦想社会》一书的主要观点进行引介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二、梦想社会的特征与行动逻辑

经过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科技生产力的洗礼之后,未来社会的生产高度自动化,物质极大丰富,人力得到解放,闲暇时间增加。消费者变得富有,却并不满足[1]。人们不用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耗费大量时间、体力和金钱,并逐渐抛弃对物质的迷恋和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同时,人们对于情感的兴趣与日俱增,不再根据物质产品而是依赖于故事和感觉来定义自己,并有机会做更多依靠情感、创意的相关工作。在梦想社会中,企业、社团和个人都凭借自己的故事扬名立业,传奇、仪式和故事将再次得到极度推崇[1]。以此为基础,詹森建立起梦想社会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梦想社会是情感、传奇故事和叙事方式以及价值观回归的时代,是符号分析员拥有最高社会地位的时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将要消失,它只是相对于情感的感召力而言退居次要地位[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说过,人们的需求从身体需求逐次上升到情感和精神需求,这就是科学家雅各布・布罗诺夫斯基(Jacob Bronowski)所谓的“人之上升”[2]。人们有情感消费的需求,市场就提供了对应的“情感”消费品以满足这种需求[3]。梦想社会不仅拥有了情感消费需求,也具备了满足这一需求的物质基础。

梦想社会与第四种社会形态——信息社会到底有何不同?詹森通过鸡蛋的案例说明了梦想社会的逻辑。在丹麦,市场上50%的鸡蛋都由放养鸡所产。消费者不喜欢让鸡呆在狭小的笼子里,而希望它们能自由接触到空气、土地和自然。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回归产品”:他们希望鸡蛋用我们祖父时代的技术和方法——古老办法——生产出来。这意味着鸡蛋将越来越贵——更加劳动密集型,而消费者情愿为鸡蛋背后的故事多付价格的15%-20%,他们宁可多掏腰包也要得到有关动物伦理主义、田园风情和美好往昔的故事。尽管两种鸡蛋质量相仿,但消费者更加青睐有动人故事的鸡蛋[1]。在这一案例中,“鸡蛋”仅是一种食物来源,但“有故事的鸡蛋”则代表了一种乡村浪漫主义和动物伦理观,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以产生附加值。不难看出,梦想社会中的商品除了功能价值之外,还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具备了想象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非理性需要。按照今天的理解,这一过程就是创意经济时代的关键词——“创意”,即赋予事物以社会需要的某种意义。可见,梦想社会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以彰显并通过情感消费得到更好的满足的社会,未来公司将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生产力为产品和服务赋予充满故事情节的情感价值,而产品和服务的物质性将退居其次。

三、梦想社会的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响应

预测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明确需求特征,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非常重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业更是如此。在梦想社会中,梦想市场将超越以信息为基础的现实市场,情感市场即将取代有形产品的市场。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冒险精神、亲和力、关怀、“我是谁”、醇和心境、信念等六种情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1]。詹森通过举例提供了梦想社会独特的市场描述方式,对理解未来社会的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旅游者就是生活在梦想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将以一种更加坚定,然而更加情感化的方式利用闲暇时间。

(一)冒险精神的市场

在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旅游者的行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在安全范围内感受宏大的、外来的、危险的和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事物”、“关注快速变化的娱乐活动”[4]。在梦想社会中,冒险的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追逐危险、知难而进的行为,其实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大脑把热衷冒险的行为看作是强有力的标志[5]。冒险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快感,也是促成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按照詹森的观点,当人类实现了乘坐热气球环绕地球旅行时,就会给自己设立新的冒险目标:征服南极、北极、喜马拉雅山、热带雨林和非洲大沙漠。同时,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著名影星、汽车比赛、大自然都是探险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这些,人们需要外部空间的神秘故事,需要海洋和遥远地方的故事。探险故事的寻求者,尤其是来自富裕国家的旅游者,很乐意为一睹自然奇迹而支付更高的费用。在20世纪末,美国《国家地理冒险杂志》曾评出了全球最惊险而精彩的25项冒险旅游活动,包括了从尼泊尔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新几内亚热带森林寻找失踪的部族、乘潜水艇到地球最北面接近加拿大的北极沉船地带、在莫斯科外的星际城市太空人训练营接受为期一周的胆量训练等。在现阶段,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在旅行和度假时寻求着极限事物或经历,他们希望让自己感动,使自己的生命拥有某种意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除了上述提及的各种旅游产品之外,极限运动、城市探险、无人区冒险、模拟战争体验、惊险刺激类游乐公园等产品也将受到欢迎。

(二)亲和力的市场

在梦想社会中,人们将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如家庭、朋友、邻里等),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属于亲和力市场。这一市场包括爱、友谊和其他有意义的人际连接,具体涉及婚礼(葬礼)、传统节日(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儿童节等)、纪念日(如出生纪念日、结婚纪念日、逝世纪念日等)、为家庭旅游服务的主题公园等。例如,主题公园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凝聚感以及加强人际关系的纽带,主题公园的领头羊迪斯尼就深刻地理解到亲和力将超越所有传统的市场界限。

根据詹森的论述,“亲和力”可以理解为愉快相处、信任合作、包容别人的倾向。在构成当代人格心理学中,“亲和”与情绪稳定性(extraversion)、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谨慎性(conscientiousness)一起构成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詹森预测的亲和力市场与马斯洛指出的“爱和归属的需要”(亦有人翻译为“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Erich Fromm)所说的“关联的需要”密切相关,基本上都是指向爱情、亲情、友情这三大情感,强调亲密、和睦、信赖、团结。爱是人们生命中最强烈的力量之一,是人生获得意义的基本途径,本身伴随着一系列仪式、标志物和场景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提供了一个市场[1]。在有些时候,情感的表达需要恰如其分的场景,旅游为人们增强情感、宣泄情感、补救情感、寄托情感提供了不同于常住地“日常生活”和“熟人社会”的另一种环境,有利于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因此受到情侣婚恋、亲子敬老、家庭自驾、探亲访友、寻根祭祖等旅游群体的青睐。有学者指出,交往旅游至少是可以补偿我国当前及其今后将要面临亲情关系简单化的一味可以生产的“良药”[6]。此外,旨在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拓展训练、奖励旅游等也属于亲和力市场。可以预见的是,情感类旅游产品将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三)关怀的市场

人有取得关怀、帮助和慰藉的对等需要,尤其是在生病、无助、饥寒、沮丧的时候。同时,展示关怀、表达关怀是生命和做人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表现为给予帮扶、表示同情、抚慰心灵、疗治创伤、助人为乐。表达关怀的耐人寻味之处在于:给予者和接受者同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接受者越快乐,给予者也就越快乐[1]。在欧美国家,教堂和宗教似乎能给人以最重要且多种多样的精神慰藉。芭比娃娃则是在家庭规模缩小后,让儿童学习做兄弟姐妹、学会关怀他人的一种玩具。除了芭比娃娃、电子宠物、红十字会、作为食物来源的动物之外,生活在富裕国家的城市居民不断地扩展在新领域中表达关怀的需要。由此推断,关怀市场发生巨大增长指日可待。

与其他五大市场不同,“关怀”属于利他主义情感和亲社会行为,其终极目标是增加个人或多人的福祉,当然也不排除这一行为带来的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利他主义往往指称人类的善举,是指自愿帮助他人而并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甚至可能还要排除有“做好事”的想法;亲社会行为则包括助人或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在论述未来社会发展道路时指出:我们应当重塑一种新的“用心”意识,以便为未来幸福找到更加可靠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对“他人”的用心,即“以行动展示自己的同情心及合作愿望”[7]。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最重要的关怀表现在精神和心灵上,即通常所说的“关爱”和“关心”。在旅游领域,国际社会旅游组织则将“降低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公平、参与者共享发展成果、促进非资源消耗型发展、帮助落后地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使命[8],扶贫旅游、公益旅游、善行旅游以及残障人士旅游可以说是关怀涉旅相关利益主体中弱势群体的表现。在旅游产品设计中,人文关怀应该被作为基本理念而置于重要地位。

(四)“我是谁”的市场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人是世界上的一个谜,人人都渴望认识自己,弄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9]。当他确立了自己的身份和个性以后,他需要很多样式来支持自己的身份[10]。用詹森的话说,人们为自己选择的日常用品日益成为自己的代言人,这些用品几乎涵盖了人们周围的所有东西。梦想社会在“我是谁”市场上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之一就是大多数消费者选购服装仍然主要权衡价格和质量,自我展示是从属因素。例如,作为当今最成功的设计大师之一,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的每件作品都强调个人意味——一种个人感知力,“我能感觉到,这就是‘我是谁’。”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lt)则这样评述:“人们购买他的产品时,感受到的是高贵和地位。”[1]

梦想社会是后物质时代。消费者所拥有的许多事物,不只是要拥有一个令人愉悦的物品而已,而是要能够显现自己的生活风格。在这生活风格的背后,更凸显出价值观的重要性,展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文化思维,借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与其他阶层区分[11]。在梦想社会,消费已不是私人行为,它所承载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标志,是一面能够照出“我是谁”的镜子。旅游中的个性化趋势如私人定制、背包客自由行、影视时尚旅游等就是这一市场的体现,角色转换类、人生反思类旅游产品也将受到市场欢迎,“在旅途中遇见崭新的自己”成为旅游者的共同追求。越来越多的度假者希望在假期里扮演某个他们钟情的角色,旅行社、住宿地不仅仅提供安全宁静舒适和美妙的景致,更为度假者提供一种身份[1]。同时,旅游者对于“本我”的暂时回归和对“超我”的模拟体验也将是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关注的方向。

(五)醇和心境的市场

人们需要变化、多样性以及冒险刺激,也需要与之相反的醇和的心境和永久性,以求得一种平衡。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面对变化无度的节律,我们转向不变的过去以寻求醇和的心境[1]。在瞬息万变、缺乏安全感的未来世界里,醇和心境的市场增长迅速。实质上,人们渴求关于醇和心境、永恒、稳定价值观的故事,体现在生活中的归属、在婚姻中的作用、兢兢业业工作一生、与邻里和睦相处、和儿时伙伴相处到老等十分广泛的领域[1]。

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时代在变,但有些经典的永恒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桃花源、乌托邦、香格里拉就是其中的经典意象,它们代表了自然、稳定、淳朴、真实、和谐、理想,表现了人们返朴归真、寻求真善美的愿望。很多关于醇和心境和永久性的故事在科学意义上说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不过这些都是旅游者搜寻醇和心境和永久性所需要的神话。对他们来说,是否接受这些神话所描述和主张的现实无关紧要。醇和的心境和永久性栏目下的故事可以从过去或者从描述过去的方式中发掘。正如詹妮弗・詹姆斯(Jennifer James)在《以将来时思考》中所指出的,人们有一种明显的美化过去的倾向——“美好的旧时光”在怀想中呈现得那么美好,然而,实际上它们未必真那么美好[1]。在很大程度上,遗产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旅游(神圣性体验)就体现了人们对醇和心境的需求,反映出日益明显的怀旧消费趋势。人们离开现代城市,转向过去、走向乡村抑或回归自然、朝拜“圣地”,追求的就是喧嚣多变的城市所缺乏但人们又迫切需要的醇和心境。

(六)信念的市场

信念是指人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信念往往是具体的,可以表现为人对一时一事的现象持有某种观念和态度,也可以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一定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效果[12]。在梦想社会,信念成为消费情感化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信念市场上的供应者数量已经大爆炸,人们几乎可以买到适合各种性情、各种场合的信念[1]。

在梦想社会中,人们将面临一个急剧增长的信念市场,世界和平、扶贫济困、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禁烟运动、能源供应、改善人权、人道主义、保障民主、新闻自由、动物权益等都可以作为可以出售的信念[1]。市场上流行的信念可能公然和“科学事实”相对立,信念市场不听信权威意见[1]。在梦想社会中,购买信念的消费者或者正在变成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识之士,他们不再盲从权威,希望独立做出决策。21世纪的斗争将在论证焦点成为个人关注对象这个宏观层面上进行,其主旨不在于使所有人都接受一整套观念,而在于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推销信念。慢活、野奢、低碳、创意、扶贫就是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信念,国内首个被评为国际慢城的江苏高淳桠溪销售的就是“慢生活”这一信念。

四、梦想社会中旅游企业的生存策略

詹森指出,如果让我们挑一种21世纪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将是出于娱乐目的的脑力和感官劳动[1]。在未来,休闲社会将最终成为现实,旅游业成为增长趋势很明显的行业。达尔文曾经指出,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健的物种,也不是智商最高的物种,而是对变化适应性最强的物种[1]。面对即将到来的梦想社会,旅游企业应何去何从?

(一)围绕亲和力塑造品牌形象,打造梦想社会型公司

在即将到来的梦想社会中,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善于满足消费者情感需要的公司,它们的生存更加依赖于塑造有利形象、孕育新鲜想法的能力。旅游企业应尊重传奇和奥秘,重新发掘自己的过去。弗吉尼亚州一家名叫“历史工厂”(History Factory)的公司“帮助企业利用过去以培育现在并创造未来”,从自身的历史寻找关于克敌制胜、锐意创新和塑造辉煌的故事[1],以创造成功企业所必需的公司文化。同时,旅游企业应该意识到他们不仅是在经营旅行服务,更是在经营亲和力市场,并围绕亲和力这一情感市场,创造自己的亲和力故事,倡导团结一致和人际沟通,并向全世界传达这一信息[1],以塑造品牌形象。未来要求旅游企业管理不确定性,而情景是最恰当的工具。建立情景不仅仅是制定管理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技术程序,还是戏剧和梦想的一部分[1]。旅游企业应学会情景规划,按照情景经营运作,以回答应对未来的问题、应对未来的挑战。最后,未来属于拥有坚定信念的公司。旅游企业应确立自己的信念、使命、愿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核心价值观,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打造“梦想社会”型公司。例如,迪斯尼公司的“制造欢乐,销售欢乐”、美国运通公司的“上乘的服务、承认和尊重、全球通用、安全可靠”、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斗士精神”、华侨城集团的“优质生活创想家”就是旅游企业学习的榜样。

(二)提升讲述故事的能力,创造产品附加值

在未来,产品本身(内容或实用价值)退居次要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体现故事的意义[1]。梦想社会是故事讲述者的时代,故事将成为公司最贵最重要的财富,讲故事成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必须维持、发展和推动自己的故事。故事都应该精心锤炼,直接打动人的心灵,而不是说服人的头脑。要把自己的故事塑造得强有力,把信息传达给整个世界。在情感市场兜售故事时,对任何可能毁掉故事的因素要千万引起注意。最强有力的故事能够保卫自己的边界,而站不住脚的故事在竞争中被挑落马下,被更强大的故事“侵略”和“征服”。旅游企业把故事注入产品和服务中,可以采取三种方法[1]。一是购买现成的故事,从其他人身上寻找故事,尤其是那些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与地理环境都与现代城市大不一样的人。亦即,赞助那些拥有故事的人,然后把故事与产品结合在一起。二是自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编织安排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比如说组织一场运动会、策划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组织各类能够打动旅游者心灵的活动。三是与旅游者合作,共同书写故事,让游客成为一同讲述故事的人。为了熟悉上述目标,旅游企业需要大量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探险家,闯入世界历史王国和边缘地带,从文化遗产、土著知识和生态系统中发掘素材,为公司创造故事。在这方面,迪斯尼已经远远走在前列。在迪斯尼的每一个“世界”里,文化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尽一切最大的努力,将各种理想的意味整合在一起,形成迪斯尼的意义和趣味,以迎合人们文化感受的需要[9]。

(三)准确理解情感市场,开发梦想型旅游产品

现代社会情感关系的“沙漠化”使人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饥饿,竞争关系和角色压力等又使人的情感需要变得更为急迫,仅仅依赖于亲密关系已无法满足这种需要,越来越趋向于以市场交换的方式来获得满足。情感消费就是以市场方式来提供虚拟的情感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虚拟的情感满足和支持[3]。在不同的市场上,人们所面临的情感需要全然不同。因此,旅游企业需要准确理解冒险精神、亲和力、关怀、“我是谁”、醇和心境、信念等六种主要市场的内涵、特征和要求,并开发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包括探险旅游、极限运动、遗产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城市旅游、政治旅游、志愿旅游、慈善旅游、情感旅游、游艇旅游、家庭度假,以及新型休闲时光(如主题公园和第二居所)和崭新的旅游方式(如虚拟旅行)。除了上述类型的旅游产品之外,未来旅游企业应重视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角色转换体验。詹森曾提出人们青睐的七种新鲜离奇的休闲消遣:当一个星期的矿工;做一次访问贫民区之旅,当一个周未的贫民;做一次未来之旅;回到童年;重温历史上的伟大战役;充当一回鲁滨逊;去墨西哥或泰国度一次假,但是要当墨西哥人或泰国人[1]。这七种旅游产品的共同点是旅游者度假时不是自己,而是成了另外一个人,旅游者目睹和感受到某种经历,只是旅游者不是你自己。情感漫步则是情感旅游产品中的代表,它是指旅游者不必太当真地展示情感的需要,即允许旅游者无拘无束地表达热情或失望,事件过后又恢复到正常状态[1]。“艳遇”之所以成为旅游宣传中的高频词,就与此相关。丽江古城的酒吧“艳遇”之旅、凤凰古城的“偶遇节”、韩国推出爱情“邂逅圣地”,就是情感漫步在各地的体现。除了情感漫步游之外,常见的情感驱动型旅游产品还包括婚恋浪漫游、爱情文化游、亲子教育游、敬老孝亲游、探亲访友游、祭祖寻根游、祈福感恩游、慈善公益游、缅怀纪念游、圣地朝拜游等[13]。

(四)构建新型劳资关系,探索创意性劳动管理方式

在梦想社会中,社会组织趋向于小型化,人们出于相同的爱好聚集到一起,公司变得越来越像部落。部落的神话和传奇故事将成为组织的准则,部落成员(员工)成为生产力的关键,价值观和人力资本成为组织最宝贵的财富[1]。与此同时,工作将变得妙趣横生、催人上进、引人入胜,更加强调创造力、协作性、责任感以及社交技巧,出于创造欲和表达自我而工作、付出8小时辛勤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换取金钱的创意劳动者将大量出现。未来最有价值的员工具备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激发、促进首创精神的能力[1]。在詹森的预测中,人力资本主管、核心价值部长、讲故事助理、社交工程师、设想师、首席演出人、搞笑委员会主任等都将成为未来梦想社会公司的头衔[1]。与此相适应,高层管理者应将旅游企业建立在与同事分享创意、动力、经验和社交互动的基础之上,将其打造成为使交流、互动和创造力最大化的工作场所,以及能够容纳嘈杂的协作和专心致志进行私人工作的空间[1]。

同时,随着作为个体的员工成为关键性生产因素,高情商和创造力工作岗位出现,旅游企业必须树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的情商和创意能力培训,将员工培养成为获取知识、表达知识、调和改善工作环境的高手,同时积极探索创意性劳动的激励手段、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方式。

五、结语

早在1930年,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在《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指出,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阶层和团体不再将经济能力作为重要问题,人们将“回归到一些最安全、最持久的信仰和传统价值观——我们必须尊重那些教会我们如何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的人,那些可敬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比如欣赏田野中的百合花”[14]。凯恩斯虽然身处英国阶级社会的大萧条之中目睹大规模失业和普遍的贫困现象,却以其真知灼见预言出梦想社会。梦想社会并非痴心妄想,它在许多企业已初露端倪。目前,不少国家(地区)的旅游消费领域已经出现梦想社会的萌芽,如探险旅游、怀旧旅游、度假地产、主题乐园、养心旅游等。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理念、行动逻辑和市场特征为旅游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旅游企业应该着眼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梦想社会的消费逻辑,发掘情感市场的增长机会,培育创意资本,提升故事讲述和创意管理能力,开发梦想社会产品,为产品赋予情感价值,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丹麦】罗尔夫・詹森.梦想社会:第五种社会形态[M].王茵茵,译.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1999.

[2]【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8.

[3]王宁.情感消费与情感产业[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6):109-113.

[4]齐飞.旅游消费者行为:后现代主义下的趋同与分化[J].旅游学刊,2014,29(7):11-12.

[5]郭凯声.我们总是乐于“自讨苦吃”[J].视野,2007(6):46-47.

[6]王艳平.交往旅游对亲情失衍现象的补偿作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317-320.

[7]【美】杰弗里・萨克斯 .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M].钟振明,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60-161.

[8]戴学锋.人文关怀:旅游研究的重要视角[J].旅游学刊,2005,20(5):8.

[9]刘宁.认识你自己——关于“我是谁”的思考[J].理论界,2011(7):81-83.

[10]【美】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M].赵德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27.

[11]谢春林 .后物质时代的消费趋势与广告策略[J].江苏商论,2004(7):33-34.

[12]李德顺.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J].湖湘论坛,2001(1):4-5.

[13]李庆雷,李芳.情感旅游的理论研究及启示(上)[N].中国旅游报,2016-02-29(C2).

[14]L Pecchi,G Piga.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J].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09,229(5):663-665.

(责任编辑:张 蕾)

F592.68

:A

:1004-342(2016)06-18-07

2016-08-2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旅游地创意资本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JY027);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科研创新团队成果。

李庆雷(1978-),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董培海(1986-),男,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梦想旅游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梦想
旅游
梦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