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制定文言文教学计划

2016-03-25吕伊芳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句读教学材料学情

◎吕伊芳



基于学情制定文言文教学计划

◎吕伊芳

文言文无论对于教师抑或是学生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教”与“学”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符合一般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共有特征之外,还披有“句读”这一层坚硬的铠甲。如何卸除这一铠甲,让学生愿意触碰文言文内在的神韵,是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最重要问题。相较于重高和普高学生而言,困难学生群体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将文言句读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困难学生对文言文的排斥心理,抑制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因而,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取上,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文言字词的基础解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推倒重建的,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激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真实做到快乐地“教与学”。

一、灵活地改变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的固有特性,导致相对于其他课程学习的“即时效应”而言,语文课程具有学习时间跨度较长且需逐渐积累的固有特性。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成分,文言文阅读因而也成为日常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文言文成为教学重难点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句读的知识难以传授,而它恰恰是开启文言文学习大门的的钥匙。因此如果教学设计不能顺应学生的“民心”,教学效果也就停塞不前。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文言文难教是教师“压力转移”的结果。文言文难教是一个公认的技术问题,而很多身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冥冥中,将这种教学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往往在课程还没开始,他们就一味地将枯燥的句读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少涉及对文言美文内容的剖析。此时,趣味性,就成为揭开教育症结的良药。那么,如何体现趣味性?在选修课中,不必多言,教师大可选取文言文材料中有趣且富含深意的文本进行教学。那么常规课该如何把握教学的趣味性。从某种程度上,要使其更切合学生的知识接收过程,教师就应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将”排异心理“驱逐于无形,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用文本内容的吸引力,反作用于学生对于”句读“,这一学习工具的学习渴望。

一般对于文言文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是对连基本字词都难以“咀嚼”的,背诵乃至理解课文无异于是建造空中楼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这种说理性较强的文本,特殊句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更为明显。由于文本内容本身的缺乏趣味,加之句读的生硬干涩,让学生更加难以走进,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趣味调节。文学来源于生活,汲养于历史,成就于细节,例如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重点放在孔子的“哂”的情态上,并结合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共识。又例如《静女》一文,《静女》是诗经中爱情诗的缩影,学生对文中主人公行为的不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省略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引起的,教师可以将艰涩的文言文,还原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现代文,创设积极的情境,来强化学生的课文代入感。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之所以能成为文人骚客撰写不停的题材,是由于其中的“人之常情”——儿女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现代文为切入口,结合生活经历,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文中的男主角,当你发现女主角“爱而不见”的时候,你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让学生随着静女去感受“纸短情长”的羞涩情感与朦胧爱情的可贵。因而,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强调文章的带入感,先淡化学生对句读学习的阴影,先让学生走近文本。

二、灵活地选择教学材料

文言文材料本身只是一块待开发的璞玉,教师应当作工匠,因时因地地对文本本身进行多元化解读,基于学情和教学目标,取舍内容、换位解读内容。随着“趣味文言文”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喜欢文言文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接

触文言文的机会。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重点把握教学材料的趣味性,优美性,适宜性。

趣味性。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只有当学习成为兴趣时,自我实现效能才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在正式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材料都经过教育部的层层筛选,在篇幅上、内容上、情感上都有较多的限制。篇幅较长的,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学习文言文也要“少食多餐”。而短篇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同时增强他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同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在内容上,倾向教育性,例如《劝学》,除却句读,《劝学》是一片彻头彻尾的议论文,意思也并不难。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在它披上文言文铠甲的那一刻起,《劝学》作为说理性的文章,由于太多的比喻与古代特有的表现手法,使得文章读起来生涩坚硬。大部分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懒得动笔,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通病,通常会出现“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失去知觉”的不良现象。情感性,主流思想的规制导致在文本的选择上更多倾向于对学生的教育性,而不是文本本身的趣味性。

优美性。无论是现代文或是文言文的编选,优美性都是一条硬杠杠,这是教学文本的共有特性。但多数情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美”教没了,语言文字独特的神韵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多媒体技术的滥用、错用与误用,愈演愈烈,教学只注重量的植入,却将质的审核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优美性的缺失体现在文言文教学上,尤为明显。现代文的教学,文本就摆在那里,学生依据自身的审美体验,也能领悟一二,而文言文,因为其所披的“句读”的外衣,让学生领会文本内在美的过程中,必须穿越这一障碍。古文中穿插的固有的语言现象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此外,还涉及古文独有的文化现象,有些生活社会风俗是我们现在所体会不到的,因此学生没有办法自主习得,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授,从而获得句读知识,以及古代生活文化现象,增加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

适宜性。适宜性的考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文本和学情。困难学生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打好文言文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再确定文本的教授形式。文本学习是以范文、例文的形式精读,还是以选文和泛读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使得文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一样都是记录人们生活、艺术和文化的文学形式,也可以是诙谐、幽默和富有生趣的,不仅仅是刻板的说教。不应当在文言文学习之前,就为文言文戴上了句读的枷锁。因而,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站在学情的角度上,指点文言文内容的教学。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挑选文言文材料的过程就是拾得“遗珠”的过程。例如,连很多语文老师都闻所未闻的《酉阳杂俎》,作为冷僻的唐代笔记小说,却蕴含着惊人的时代魅力和文学魅力。笔记小说,融合了笔记的简短性和小说的情节性,趣味性更强,且更容易引人入胜。其中最具代表性如《叶限》,笔者和这篇文章的第一次“相遇”,不是在《酉阳杂俎》的文本中,而是在被翻译成英文版本上。在文化背景上,如果给女主人公叶限换一个中文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的辛德瑞拉,这位中国的灰姑娘,却比现在被全世界广为熟知的《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早上一千年。且细读文本,会发现故事的原委和辛德瑞拉相差无几,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得益彰。而《灰姑娘》最早版本是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的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不过无论是最为读者所熟知的《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还是在《酉阳杂俎》中初露锋芒叶限,抑或都是对斯特拉波最早记载的再加工,却赋予了文本不一样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叶限》虽然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但由于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相吻合,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神奇魔幻的故事情节,也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敲击学生的心灵,同时,有助于重新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又例如,短篇文言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作为在我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所成书的文言笔记小说,它有着太多的特点,在编制规制和文章篇幅上都开创先河。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且本书凝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融汇的思想与简素超拔的文风,所记虽是只言片语,简短异常,但内容非常丰富。文本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开创了志人小说的一个巅峰。在语言层面,《世说新语》精炼含蓄,隽永传神,一针见血,是很好的古诗文教学材料;在内容层面,《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学生都爱听故事,《世说新语》在德行、言语、政事等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在能融合道德情感上都可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后备力量,让学生从《世说新语》中去感受魏晋风流,扩宽视野,带领学生重新认识文言文的魅力。例如,《许允妇捉夫裾》(《贤媛第十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百态图,与通常男子追求女子的外貌相反,魏晋人士倒不大讲究女子的外貌美丑,希望她们能与男子一样具有高超的精神风范与品格才能。古代女性的社会家庭地位,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进化,“捉夫裾”显示了魏晋时代女性的高洁自信和独到的智慧谋略。这便是从社会奇闻轶事的角度切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吕伊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三中等职业学校311200)

猜你喜欢

句读教学材料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短句(主语+谓语)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咬文嚼字”三篇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