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2016-03-25冯吉芳袁健红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冯吉芳,袁健红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冯吉芳,袁健红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基于由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变化趋势,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剖析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个省市中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少;区域人均GDP高并不代表生态福利绩效就高;技术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服务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抑制作用;30个省市均面临着服务效应的抑制问题。

关键词:生态福利绩效;人类发展指数;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1引言

经济学家Daly指出,人类社会已经从自然资本相对富裕的“空的世界”过渡到生态环境约束的“满的世界”[1]。在一个自然资本绝对稀缺的“满的世界”,如何在生态环境的极限内实现人类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而生态福利绩效体现了福利水平与生态资源消耗的相对变化趋势,因此本文研究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依据绿色经济理论,生态福利绩效是福利的价值量和生态资源消耗的实物量的比值,反映单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福利提高程度[3]。现有将福利与生态环境结合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三类:最早的是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提出的幸福星球指数,该指数是采用幸福生活年限与人均生态足迹比值表示的,其中幸福生活年限是生活满意度和预期寿命的乘积[4];基于Daly的生态经济效益公式,诸大建在国内提出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并利用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比值进行度量,其中人类发展指数是福利的衡量指标,人均生态足迹是自然消耗的度量指标[5];此外,Dietz等和臧漫丹等提出了基于出生时预期寿命和人均生态足迹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3,6]。

目前生态福利绩效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① 经济增长与生态福利绩效的关系[2,6-7]。② 国家生态福利绩效的度量[3];③ 产业生态福利绩效的度量[8];④ 基于生态福利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9]。

上述学者的研究丰富了生态福利绩效的研究成果,但根据现有研究尚未发现对中国区域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研究,此外也尚无分析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国区域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研究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方法与数据

2.1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度量

生态福利绩效是指单位自然消耗所带来的福利水平提升,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将自然消耗转化为福利水平的能力,其公式表示为[3,10]:

生态福利绩效=福利(价值量)/生态资源消耗(实物量)

(1)

“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内实现较高的福利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福利绩效衡量的就是人类社会是不断向这个目标靠近还是远离。在人类的自然消耗已经超过地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如果生态福利绩效不断提升,表明人类用较少的自然消耗实现了一定幅度的福利水平提升,人类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靠近,这是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理想情形;如果生态福利绩效不断降低,则表明单位自然消耗带来的福利水平越来越低,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进一步说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存在不合理的成分[10]。

本文采用公式(1)评价中国区域的生态福利绩效。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可知,目前对生态福利绩效中的生态资源消耗均采用人均生态足迹进行度量,而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福利水平度量有三种方法:用生活满意度和预期寿命的乘积表示的幸福生活年限、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出生时预期寿命。上述三种方法中,幸福生活年限中生活满意度是主观数据,可得性较差,因此不适合本文区域层面的研究。人类发展指数综合考虑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数。中国区域的人类发展指数数据易获得,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出生时预期寿命是单一指标,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但计算出生时预期寿命很烦琐复杂,对于中国区域而言数据更新周期较长。上述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采用数据易得的复合指标人类发展指数(HDI)度量区域福利水平,采用人均生态足迹(EF)度量区域生态资源消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区域生态福利绩效(WPE)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EPEC×WPEO

(2)

其中,GDPPC、EPEC(GDPPC*/EF*)与WPEO(HDI/GDPPC*)分别表示区域的人均GDP、生态资源消耗的经济绩效和经济产出的福利绩效。由于人类发展指数是无量纲的,在计算过程中对EF和GDPPC均采用极大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式(2)中*表示无量纲化后的变量。

2.2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因素分解

指数分解法被广泛应用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以及碳排放福利绩效研究[11],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总体效应进行因素分解分析。根据LMDI分解模型,将从t1年到t2年的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变化称为总效应WPEeffect,生态资源消耗的经济绩效EPEC的变化对总效应的贡献称为技术效应Teffect,而经济产出的福利绩效WPEO的变化对总效应的贡献称为服务效应Seffect。总效应、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的计算方法如下:

WPEeffect=WPEt2-WPEt1=Teffect+Seffect

(3)

(4)

(5)

2.3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涉及区域人类发展指数、人均GDP和人均生态足迹的数据。其中,区域人类发展指数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人均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生态足迹指的是为维持人类一定的效用水平,为人类发展提供能源和吸收污染物所需要的地球土地面积或者海洋面积,其值越大,说明人类的自然消耗越大[12]。对于生态足迹的数据,本文是基于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发布的《2010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报告》整理得到的。2007—2008年,2009—2010年和2013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提供了2005年、2008和2010年中国省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因此,本文分析中国30个省市2005、2008和2010三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涉及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

续表1

注:人类发展指数数据来源于《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人均生态足迹数据根据《2010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报告》计算得到,人均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实证结果分析

3.1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分析

基于2005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数据,可计算得到30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平均值,具体见表2。对2010年30个省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对于2005年和2008年可进行类似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生态福利绩效最小的是内蒙古,而最大的是广西,这意味着30个省市中单位自然消耗带来的福利水平最低的是内蒙古,最高的是广西。不同省市的HDI差异不是很大,但EF的差异较大,这意味着自然资源消耗是影响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此外,超过30个省市生态福利绩效平均值的有15个省市,其中东部有5个、中部有6个、西部有4个。从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量来看,2005—2010年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少,按减少量从小到大依次是河北、湖北、福建、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新疆、安徽、广西、陕西和海南。其中,相比2005年减少幅度最大的5个省市是海南、陕西、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相应的降幅百分比分别为22.54%、20.13%、19.10%、13.18%和12.18%。在生态福利绩效增加的18个省市中,相比2005年增加幅度最大的5个省市是上海、北京、山西、天津和湖南,相应的增幅百分比分别是42.82%、37.68%、30.13%、22.32%和12.59%。因此,生态福利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绩效下降的地区。

从表2各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平均值来看,生态福利绩效最大的是广西,而最小的是内蒙古。而在2010年作为人均GDP排名前三的上海、天津和北京,其生态福利绩效比不是很高,在30个省市中分别位于第16、25和26的位置,这说明区域人均GDP高并不代表生态福利绩效就高。

3.2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2005—2010年30个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因素分解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看出虽然有部分省市的总效应在减少,但所有省市的技术效应都为正值,而所有省市的服务绩效都为负值。该结果说明在生态福利绩效中,技术效应起到了驱动作用,而服务效应起到抑制作用;而总效应变化为负值的省市中,服务效应的抑制作用大于技术效应的驱动作用。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取得高速的增长,但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使得中国福利水平并没有与经济增长进行等比例的增加。图1清晰反映了30个省市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的情况,从中可以明显发现,技术效应驱动作用最大的是湖南,而服务抑制作用最大的是广西。

表2 2005—2010年30个省市生态福利绩效

表3 生态福利绩效的因素分解结果

图1 30省市生态福利效应因素分解

4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中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少;区域人均GDP高并不代表生态福利绩效就高;技术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服务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抑制作用,并且30个省市均面临着服务效应的抑制问题。因此,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福利水平和生态资源消耗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高福利低资源消耗发展。高福利高资源消耗的省市,重点在于控制资源消耗;低福利低资源消耗的省市,重点在于提高福利水平;低福利高资源消耗的省市,不仅要控制资源消耗,还要提高福利水平。此外,生态福利绩效因素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同时,均应从教育、卫生、收入等方面全面提升居民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DALY H E.Economics in a full world[J].Scientific American,2005,293(3):100-107.

[2]诸大建,张帅.生态福利绩效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59-67.

[3]臧漫丹,诸大建,刘国平.生态福利绩效:概念、内涵及G20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5):118-124.

[4]何强,吕光明.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9(7):31-36.

[5]诸大建.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和管理学[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20-530.

[6]DIETZ T,ROSA E A,YORK R.Environmentally efficient well-being:is there a Kuznets curve?[J].Applied geography,2012,32(1):21-28.

[7]JORGENSON A K,DIETZ T.Economic growth does not reduce the ecological intensity of human well-being[J].Sustainability science,2015,10(1):149-156.

[8]刘应元.我国农业产业生态福利水平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9]何林,陈欣.基于生态福利的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1(6):24-28.

[10]诸大建,张帅.生态福利绩效与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6-115.

[11]刘国平,诸大建.中国省域碳排放福利绩效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27(6):74-81.

[12]WACKERNAGEL M,ONISTO L,PATRICIA B,et al.National nature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3):375-390.

(责任编辑沈蓉)

On Chinese Regional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Feng Jifang,Yuan Jianhong

(School of Marx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Abstract: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the fundament to improve human well-being level within the ecological limi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 by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30 provinces or cities’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s during 2005—2010 in China,and also studied its influence factors by the method of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s of the 12 provinces or cities are reduced;the height of regional GDP per capita does not mean the height of the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the technical effect can promote the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while the service effect is inhibited;the 30 provinces or c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inhibition of the service effect.

Key words: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Human development index;Ecological footpri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冯吉芳(1981-),女,安徽天长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5-07-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绿色生产函数理论的区域绿色发展评价及政策设计研究”(71303042),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创新驱动机制研究”(KYZZ15_0075)。

猜你喜欢

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生态效益分析
喀纳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约束”下的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