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4年国内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2016-03-25齐书宇胡万山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科技成果研究者

齐书宇,胡万山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24)



2005—2014年国内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齐书宇,胡万山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124)

摘要: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关于科技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梳理近十年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激发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科技类期刊的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科技管理;热点;CiteSpace;共现分析 是论文研究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对关键词的准确把握可以了解该文献研究的大致内容,通过对关键词词频高低的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特定时间段内的学科、机构和研究热点[8]。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见图1),相对集中的模块反映了研究者关注的不同研究问题,节点越大代表研究的关注度越高,连线越密集代表不同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越多。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度关键词均析出于图谱之中,配合知识图谱,更能明确地看出研究的问题和热点。根据图1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和关联度,结合表1和表2中高频和高中介度关键词可以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科技管理”这一主题,产生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五大类:科技制度与政策、科技评价、高校科技管理体制、高校科技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研究人员、机构和重要载文期刊研究。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选择

1.1数据选择

研究热点是一定时期内学科研究的焦点和集约所在,表现为在一个学科问题上大量文献、学术思想的集中涌现和大量相关研究者群体的出现[1]。一般来说,同专著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文献相比,期刊发表的论文对学术领域的热点把握相对更为连续、敏锐和直接[2]。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上[3]。而作为相关研究领域重要文献发表的载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仅能够全面反映该领域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相关领域背后研究群体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反映着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而对近十年研究成果的准确分析,更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特定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05—2014年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科技管理”研究的文献。数据收集的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以“期刊”为检索源,分别以“篇名”和“关键词”为检索项,以“科技管理”为检索词,时间选取为2005—2014年,文献来源选择为CSSCI,进行精确检索。剔除新闻、广告和介绍等非学术类的论文,共收集到有效论文297篇,本研究以这些文献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选择。当前研究者对研究热点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在于难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通过对“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的量化分析,客观全面的揭示当前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CiteSpace软件由美国陈超美(Chaomei Chen,2004)教授开发,经其开发后版本不断更新,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近些年在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的推广下,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使用国[4],本研究使用的版本是CiteSpace3.9.R9。CiteSpace是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FNET)等,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算,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索[4]。其功能主要通过关键词分析、共词分析和机构合作分析等来把握研究的热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5]。CiteSpace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通过考察一定时期内相关研究成果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判断研究者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某关键词在越短的时间段内出现的频率越高,则其在知识图谱中的节点也就越大,也反映了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度越高。高中介度关键词是衡量知识图谱中某节点对经过该节点并彼此相连的另外两个节点的控制力,关键词的中介度越强意味着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共现的次数就多。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用来反映某一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及过去产生过哪些热点,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的分析可揭示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构与范式[6]。

(2)CiteSpace参数设置。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中,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的大小是判断知识图谱结构和聚类信息是否清晰与合理的关键因素,当Q值大于0.3意味着知识图谱的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5以上则认为聚类信息是有效的[7]。经笔者多次测试,最终确定中国科技管理研究(2005—2014)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阈值为C=4、CC=3、CCV=20,其统计学意义是,提取关键词出现频次在4次以上,共现频次在3次以上,共现率在0.2以上的关键节点。每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提取每个时间节点前30个高频共现关键词,最终生成了较为合理的科学知识图谱(251个节点、233条连线;Q=0.4208、S=0.6202;见图1),得到近十年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和高中介度关键词(见表2)。

2基于高频关键词共现的科技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图1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2005—2014)载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在图谱中节点最大的一个聚类是科技制度与政策,这一聚类包括的关键词有“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科技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政策与制度是调节人类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动器,国家政治、经济等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与该国所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9]。对于科技发展而言也是如此,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程度如何,也与国家的科技政策与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政府一向非常重视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有研究发现,1980—2005年中国颁布的各类科技政策共122项[10],这相当于国家每年都有4项多的科技相关政策出台,在2005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对科技发展的政策导向。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2011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系统规划[11];2015年颁布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使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正式迈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12]。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的同时,学术界也十分重视对国家科技政策的研究。早在2002年就有研究者反思了中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在总结中国科技政策研究重点和热点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和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13]。当前科技政策研究中较典型的是对国内外科技政策热点的研究。如栾春娟等(2009)和梁永霞等(2010)研究发现,当前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的热点有研发、专利、技术转移、技术政策、技术、知识、创新系统和新技术公司等[14];国内的研究热点有国家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政策、科技创新及绩效评价、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政策、科技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国际化等[15]。

表1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2005—2014年)载文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表2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2005—2014年)载文高中介度关键词统计表

客观、公正、科学的科技评估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对推动科技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科技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16]。科技评价(评估)这一聚类包括的关键词有“科技评估”、“科技评价”、“绩效评估”和“指标体系”等。2005年以来关于“科技评价(评估)”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科技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是科技评价标准所持的价值取向,已有研究主要是对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反思的研究。二是对科技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分别基于关联分析法[17]、熵权-G1法[18]和组合客观赋权法[19]构建了科技评价模型,并结合模型开展了实证研究。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科技评价中政府评价、同行评议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三是对中国科技评价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比较典型的如方衍等的研究[20],其在反思中国科技评价方式和模式等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科技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对高校科技评价的研究占有很大比例,这凸显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的科技制度和政策等是影响宏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又是制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虽然中国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已经过多次改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了关注的焦点。高校科技管理体制这一聚类包括的关键词有“高校科技管理”、“科技管理体制”、“科研管理”和“科技发展”等。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者对当时高校的科技体制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集约化是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2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十年来研究者对高校科技体制的研究,主要是在分析高校科技体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在这些相关研究的研究者中,国家和高校主抓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高校科技部门负责人占了绝大多数。国家主抓科技工作的领导对宏观科技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如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2014)在充分肯定高校科技研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求高校进一步准确把握形势,以加快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建设,科技评价、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等为抓手,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22]。高校科技部门工作人员的研究则比较微观,更加关注高校科技体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张忠迪(2010)的研究,总结了高校科技创新内外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从科技研发具体过程的角度,对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23]。

高校是社会的子系统,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因素错综复杂,而当前对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也十分丰富。近十年的研究中,高校科技创新这一聚类包括“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创新”等关键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研究;二是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研究。研究者对这两部分的研究,大部分都试图对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以使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评价制度更加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由于这两部分在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三是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高校将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调整、组合、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个有利于高校科技发展的有机完整的保障体系[24]。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国家、高校本身的科技体制等有密切关系,当前研究者对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在总结和反思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四是对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的研究。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是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都充分肯定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如王炜(2006)结合了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制度创新这三个要素,分析了科技创新基地对高校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建议[25];徐剑波等(2009)则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和发展模式,平台团队建设、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党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2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近十年的研究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一聚类包括的关键词有“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等。研究者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主题,集中研究了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方法和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这四个问题。研究者对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研究,主要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研究。如孙卫等(2006)研究发现,美国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政府立法支持、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和风险投资等成功经验[27]。相关研究中认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在科技立项上,科技创新项目数不多,国家科技投入不足;在科技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管得过死、研究者合作不畅;在科技成果产出上,存在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科技成果创新程度低、实用性不足,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新、转化动力不足等问题,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路径与方法的研究。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是科技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的研究多存在于对科技评价的研究中,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单独对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进行了研究,如阎为民等(2006)对模糊评价法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28]。

科研人员和机构是一定时期内从事科学研究的作者和群体,而学术期刊与学者和学术机构之间相互依存,学者在特定的学术机构中从事研究,学术期刊为学者研究成果的展示搭建了平台,学者代表学术机构为学术期刊贡献了学术智慧,学术期刊则成就了学者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学术机构影响力的扩大。2005年以来,研究者对科技研究人员、机构和重要载文期刊的研究,包括的关键词有“科研人员”、“研究机构”、“文献计量”、“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和“科技管理研究”等。研究者首先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科研评价和促进科研人员成长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个体特征[29]和科研能力[30]对科研诚信行为有重要影响,并针对此发现提出了加强研究者科研诚信的建议。对科研人员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对评价方法的研究,目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科学计量和分类评价等。关于促进科研人员专业成长的路径,苗青(2009)发现服务型领导和利他导向文化有利于促进科研人员的成长[31];孟庆金等(2010)则认为,改善科研环境、制定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方式、营造宽松和谐、开放包容的氛围,对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至关重要[32]。近十年来,研究者对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家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研究者在系统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展现和交流的重要载体,科技类学术期刊对促进科技创新繁荣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关键词“科技管理研究”在知识图谱中的出现,反映了其在“科技管理”研究载文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该期刊的主要定位和关注点。另外,由于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既是期刊名称,又是科技管理的一个研究领域的名称,所以关键词“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其也是“科技管理”研究载文的重要学术期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学者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领域的关注。

3研究总结与反思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是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所在,集中分析这些文献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对这些热点和前沿的深入分析,特别是产生这些热点的原因,以及对其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2005—2014年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近年来中国科技管理研究主要关注的热点有科技制度与政策、科技评价、高校科技管理体制、高校科技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研究人员、机构和重要载文期刊研究等。

第二,教育研究对国家宏观政策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由于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科技管理研究则对国家科技体制和政策等表现出了更强的依附性。国家宏观政策对科技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政府应该加强科技立法和政策导向,在促进国家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推动科技管理研究的繁荣发展。

第三,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的科技管理体制合理与否、科技创新能力如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科技研发的活力,使高校真正能够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建设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国家应致力于促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在加强高校内部科研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组建校际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促进高校优势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另外,也应该进一步推进高校“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提供方便。

第五,科技类期刊是“科技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科技类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有《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和《科技管理研究》等,国家应加强对这些期刊的支持,奖励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的期刊;而这些期刊也应更加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办刊特色,以特色优势求得自身的长远发展,真正担起促进科技创新深入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宝立,刘小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两个维度、四项指标——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为例[J].教育研究,2008(9):58-64.

[2]潘黎,王素.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研究热点主线的计量研究——基于八种CSSCI教育学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试验,2011(6):20-24.

[3]张斌贤,等.近三十年中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4):17-25.

[4]陈悦,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9:6,12.

[5]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

[6]兰国帅,张一春.国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高等教育领域12种SSCI和A&HCE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2):87-98.

[7]王硕旺,褚照锋.《高等教育研究》30年载文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1985—2014年)[J].中国高教研究,2015(5):20-26.

[8]赵俊芳,姜帆.《现代大学教育》的文献计量与科学知识图谱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4(1):115-123.

[9]朱永成.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关系[J].理论探讨,2003(3):87-90.

[10]刘凤朝,孙玉涛.中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中国298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34-4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政策(综合)[EB/OL].[2015-11-10].http://www.most.gov.cn/kjzc/gjkjzc/gjkjzczh/.

[12]叶乐峰,等.科技体制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科技界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N].光明日报,2015-10-08.

[13]盛建新,成良斌.当前中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2):34-38.

[14]栾春娟,等.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240-243.

[15]梁永霞,李正风.基于CSSCI的中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86-93.

[16]李有平,欧阳进良.科技评估在科技管理中作用的分析与认识[J].中国科技论坛,2009(5):7-11.

[17]迟国泰,等.基于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J].科研管理,2011(1):68-78.

[18]迟国泰,等.基于熵权—G1法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6):1210-1220.

[19]汪克夷,等.基于组合客观赋权法的科技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129-132.

[20]方衍,田德录.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7):11-15.

[21]关铃,等.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4):46-47.

[22]杜占元.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4-7.

[23]张忠迪.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24-126.

[24]吴建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良性循环运行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6):42-46.

[25]王炜.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6(3):152-156.

[26]徐剑波,苏跃增.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2-25.

[27]孙卫,等.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3):114-117.

[28]阎为民,周飞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129-133.

[29]单红梅,等.科研人员个体特征对其诚信行为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169-179.

[30]孙平.简析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的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35-337.

[31]苗青.服务型领导、利他导向文化与科研人员成长[J].科研管理,2009(6):76-82.

[32]孟庆金,等.改善科研环境 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5):84-88.

(责任编辑刘传忠)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of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During 2005—2014 in China

Qi Shuyu,Hu Wansh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method of CiteSpace knowledge map,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research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Firstly,in the last ten years,there are some hotspots in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n China,such as S&T system and policy,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evaluation,university S&T administration system,university S&T innovation,S&T achievem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institutions 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S&T research.Secondly,S&T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has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national S&T system and the S&T policy.The national S&T polic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n China.Thirdly,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national S&T innovation,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is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Fourthly,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promote S&T innovation,and science & technology journal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building and high quality academic journals.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Hotspot;CiteSpace;Co-occurre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齐书宇(1984-),安徽淮南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部战略基地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2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状研究”(15YJC880056)。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科技成果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创新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