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医学生 信息化 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

2016-03-25凌雁武陈秉朴黄启川黄健伟陈立新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右江民族医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心广西百色5330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医学生信息化

凌雁武,陈秉朴,黄启川,黄健伟,陈立新(.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右江民族医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医学生 信息化 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

凌雁武1,陈秉朴1,黄启川2,黄健伟2,陈立新2
(1.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右江民族医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为提高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水平 ,缩小数字鸿沟,应对医疗卫生信 息化数字化大潮,结合传 统医学课程改革,搭建医学生 信息化培养平台 ,创新培养模式,初建医学生 信息化评价体系,推进少数民族医学生数字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关键词】少 数民族;医学生;信息化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新因素[1]。而广西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日趋扩大,使得我区与中、东部地区数字鸿沟呈逐年扩大趋势。

当前教育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已成为高校教育趋势,如何在新形势下缩小数字鸿沟,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西部高校急需应对的重大战略课题。提高大学生信息化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又能应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学生,已成为西部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适应高科技条件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必须面对的考验。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及网络化的教育模式,更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知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全国唯一一所地方民族医学本科院校,地处桂、滇、黔三省交界少数民族聚居地,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毕业生85%以上就业于广西及周边区域县及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为促进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但近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大潮逐渐普及边远山区,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信息化知识和技术逐渐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不仅刚毕业应届生,大多数长期就业于县及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陡然加大。诸如电子病历录入,因少数民族口音问题,文字拼音输入效率不高,五笔字型录入缺乏时间培训,使得完成电子病历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远程医疗服务需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病人病情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因缺乏相关信息化培训和实践而难以及时、有效和准确地开展,边远山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瓶颈渐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日渐应用于医疗卫生、教育办公等领域 ,少数民族边远山区与发达地区数字鸿沟将日益扩大,若不尽快解决,势难于逾越。

加快西部边远山区大学生信息化培养,尤其是少数民族医学生信息化的培养,为最终实现培养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数字医学生之目的,在现今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后3G”时代下显得极为紧迫。为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结合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初步构建医学生信息化 培养体系,在教改中推进少数民族医学生数字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培养体系构建

医学生信息化培养体 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知识、摄取信息能力、严守信息道德,信息化四要素缺一不可[2]。

(一)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培养平台搭建

1.以区级示范教学中心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

将中心“数字媒体解剖学”实验室扩建成医学生信息化实验室,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知识、学习应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提供必要软硬件条件和实验场所。同时搭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和测试平台,如安卓(Andriod)开发环境和测试平台、苹果开发环境和测试平台等,尝试设计、开发安卓医学应用程序和苹果医学应用程序,应对移动互联网“后3G”时代对医学教育信息化挑战。

2.创新医学生信息化教育课程体系

将传统医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开设创新课程——“数字媒体解剖学”、“数 字媒体病理学”、“数字媒体外科学”等“数字医学相关课程”。积极编撰医学生信息化培养急需的数字医学相关教材如“数字媒体解剖学”,教材具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特点,应用最先进数字媒体技术研究、诠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人及人体医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 信息化培养模式探索

1.以创新课程

“数字媒体解剖学”应用为核心蓝本[3],联合其他学科,逐步扩展至“数字媒体病理学”、“数字媒体外科学”……结合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特殊性需求,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中[4],探索并推广具地方民族特色、现代化、开放式医学生信息化培养创新模式。“数字医学相关课程”应用流程如下:

2.开展数字医学相关课程摄影竞赛

教学软件设计、微课程制作比赛等多种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活动,丰富医学生信息化培养手段,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特点的信息化培养模式。

3.利用学校“模拟医院”现有条件

开展模拟远程医疗实践培训[5],应对现实社会医疗需求。

(三)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评价体系初建

初步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评价体系,探索数字医学生信息化评价标准。评价医学生数字化学习、数字化作品、数字化科研等[6],并给予“信息化学分”,达到一定分值时颁予学校信息化合格证书,未来时机成熟,将信息化合格证书作为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之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将来定制数字医学生评价标准积累经验:

1.医学生数字化学习评价

以参加数字医学相关课程学习学时数、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如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讲座等作为评价依据,给予适当“信息化学分”。

2.医学生数字化作品评价

以参加数字医学相关课程,制作完成的作品,如数码图片、诊疗操作过程视频、教学软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在线医学网站[7]等,依据其难易程度、应用信息化技术程度或者参与竞赛获奖级别等给予相应“信息化学分”。

3.医学生数字化科研评价

医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主持学生科研项目并完成任务,发表科研论文或完成研究报告便可获得“信息化学分”。

4.医学生数字化其他评价

其他能够提高医学生信息化能力的成果均可适当授予“信息化学分”,如开发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安卓、苹果医学应用程序等。

以上医学生信息化评价细则和实施方案将由相关人员依据学校办学条件及少数民族医学生实际情况谨慎制定,先在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实施,并在实践中修订、完善。该方向学生为定向生,为广西未来基层医院骨干医生定向培养。将来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将医学生信息化评价细则和实施方案应用于全体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医学生信息化评价体系。

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培养体系应用体会

(一)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在信息化数字化社会条件下培养“数字医学生”的策略

在探索少数民族医学生信息化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巩固、夯实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信息化医学教学模式成为关键。我们的策略是应用创新课程——“数字媒体解剖学”,将传统医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具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特点,跟进使用最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包含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研究、诠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人及人体医学。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为医学生提供学习及应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并在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学习使用最新最先进之信息技术,确保学生信息化能力确实提升,才有可能在高度信息化数字医学新时代真正实现医学生数字化。

数字医学是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8],它是医学与信息学、电子学等诸多学科相交叉的前沿科学,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医疗检测技术、数字医疗诊疗技术等,全方位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各个学科,使传统医学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医学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把如何将医学生培养成“数字医学生”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难度。而以少数民族医学定向生为应用对象,构建医学生信息化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由点逐步打开局面,稳步推进广西未来基层医院骨干医生信息化培养,为最终实现培养“数字医学生”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方案如下:

(二)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医学生信息化培养软硬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维护、更新等,尤其是边远山区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策建的医学生信息化实验室信息化设备短缺,年代久远,更新缓慢,原有的数台计算机早已是捉襟见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信息化培养需求。因资金匮乏未能及时更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和测试平台,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日渐应用于医疗卫生,若不能及时跟进,势难缩小数字鸿沟。二是师资问题,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又掌握相应数字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医学专业教师较为稀少,大多数教师原有信息化技术储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或聘请外校专家授课、讲座、现场指导实践等,尽快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以应对数字医学新时代挑战。三是医学生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与当前临床医学认证紧密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强化在高度数字化环境下对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实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力争获得学校政策倾斜和支持,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办发〔2006〕11号.

[2]张云秋,李玉玲,沈涌,等.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2):2-5.

[3]凌雁武.少数民族医学生信息化培养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506-507.

[4]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M].广西: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213-215.

[5]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154-164.

[6]张宁.医学本科生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方法[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47.

[7]周志超.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及在线网站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20-28.

[8]李华才.对数字医学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与认识[J].中国数字医学,2009,4(7):22-25.

作者简介:凌雁武(1975-),男,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生信息化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信息化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号:2013C064)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医学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前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的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