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课的教学探讨
2016-03-25戴现华
戴现华
[摘 要]创新、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重难点,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设计 近代 科技革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111
[导入新课]
(教师手举苹果)去年一首《小苹果》,风靡神州大地,人人传唱。同样是苹果,在300多年前却引发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他是谁?(PPT显示“苹果砸中牛顿”的图片)他发现了什么?而对于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又落下,300年前的人们对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正确认识,只能将一切归于上帝的神秘力量,这就是天主教会所宣扬的神创论。
(PPT显示)神创论:在基督教看来,人是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的,而日月星辰又是上帝为了人而创造的,所以人居住的地方理应是宇宙的中心。基督教思想与托勒密地心说相结合,就形成“地球在宇宙中心,上有天堂、下有地狱”这样的构想或假想。
牛顿的出现,终结了这种状态,宣告了科学时代的到来。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那段神奇的科学时代。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短镜头——感知近代科学技术
师:科学和技术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跃跃欲试)科学是理论知识,技术是利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师:这一节内容哪些属于科学,哪些属于技术?
师:然而,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阅读教材,分组探讨如何帮其中的六位科学家做自我介绍,并派代表介绍本组结果。顺序: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
第二环节:长镜头——认知近代科学技术
师:请同学们结合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人的科学成果的影响探讨科学革命的意义。
生:科学革命改变人类的思想。
师: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在思想上战胜宗教黑暗走向理性光明。由此看来,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就是科学与神学的较量过程。那么近代技术革命又是怎样发展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有关图片和文字内容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爱迪生在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生产→技术→科学;科学→技术→生产。
师:在近代科学诞生的几千年中,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生产—技术—科学,也就是凭经验进行生产,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科学。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科学三者构成一个“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生产”循环往复的开放式链条,从而认识到生产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是生产的主导。通过已学知识,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二者是紧密结合的。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并与生产力结合越来越紧密,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
师:请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从改良蒸汽机和电的应用的影响中,思考技术革命的意义。
生: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过渡):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而电的应用更是将人类从千年黑夜带入万家灯火的光明时代。那么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第三环节:广镜头——感悟近代科学技术
师:根据材料1思考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材料2思考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积极讨论)略
师: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基础,科技进步推动社会更快发展。
[课堂小结]略。
(责任编辑 庞丹丹)